德國效仿佩洛西竄臺,性質(zhì)非常惡劣,中國會如何反擊?
在佩洛西竄臺,并引進臺海軍事危機之后,西方國家的某些政客并沒有因此收手,反而把竄臺事件當成是對華強硬政治資本的辦法。除了美國議員之后,歐洲國家的一些議員也紛紛去刷存在感,特別是一些有著“白右”極端思維的歐洲政客,在臺灣當局金錢炮彈的轟擊下,成了“臺獨”的幫兇。
近日,德國國會國防委員會主席施卓克-齊默曼不顧及中德關(guān)系重要的事實,決定即將率領(lǐng)德國國會議員團訪問臺灣。德國目前由自民黨等三黨聯(lián)合執(zhí)政,齊默曼是德國執(zhí)政聯(lián)盟成員自由民主黨領(lǐng)袖,又是德國國會國防委員會主席,其首次竄訪臺灣具有高度象征意義。
按外媒報道,接下來德國教育及研究部部長史塔克-瓦特辛格也將竄訪臺灣。如果這事也成行,將是26年來首位訪臺的德國部長級官員。說實話,就算是美國人也不敢這么玩,我們實際無法理解部分德國官員為何對挑釁中國如此執(zhí)著。
德國自民黨近年對臺相當友好,曾在國會提案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在參加競選時甚至還要求刪除一中政策文字,支持“臺獨”活動。
我們都知道中國與德國關(guān)系的重要性,所以這次竄訪事件應該不會給兩國關(guān)系造成巨大沖擊,但是這種挑釁事件的性質(zhì)又非常惡劣,中國不反擊還不行。我們?nèi)绾握_看待這件事呢?
一、臺灣當局正在收買某些西方國家的政治勢力,這類挑釁不會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做好應對同類挑釁的預案。
二、中國大陸激烈反擊,可能會讓這些政治勢力更加開心,不反擊又會引來多人效仿。有些西方政客就靠這個拉升國內(nèi)民意支持率,這就給中國采取反擊手段制造了難題,需要把握好分寸。
三、中國還不得不考慮與德國關(guān)系的重要性,要區(qū)分看待反華分子的這種挑釁。
那么,中國應該如何反擊這類事件呢?
當前比較有力的手段就是三個:
一、將軍事壓力施加到臺灣當局身上。也就是不管什么人竄訪,我們只需要進一步強化對臺軍事壓力就可以,解放軍抓住每一次機會改變臺海現(xiàn)狀,是一種比較合理的選擇。
二、臨時制裁某些支持“臺獨”活動的西方政客,該下狠手時不能手軟,不要在乎當事國的態(tài)度。比如,德國政府怎么說我們都不理會,該收拾這些挑梁小丑就收拾。
三、從法律層面制裁“臺獨”活動,也就是將懲罰手段寫成法律條款,進而威懾那些反華政客。使用行政命令打擊“臺獨”,與立法打擊“臺獨”,最大的不同就是后者能讓挑釁者提前知道后果,也能避免我方的反擊行動被歪曲解讀。
總體而言,我們非常不愿意看到德國國防委員會主席竄訪臺灣地區(qū),但是又不得不應對這樣的挑釁。未來臺海局勢的發(fā)展,將會變得更加復雜,我們的目標是對“臺獨”挑釁行為實施有效威懾和懲罰,又要避免惡化中國與歐洲國家的關(guān)系,這個度非常難把握,的確考驗我們的戰(zhàn)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