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季:航拍漢陽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漢陽陵是景帝劉啟與王皇后的合葬陵園,位于咸陽市渭城區(qū)正陽鎮(zhèn)張家灣和后溝村北的塬上,由帝陵、后陵、南區(qū)從葬坑、北區(qū)從葬坑、禮制建筑、陪葬墓園、刑徒墓地和陵邑等遺址組成,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規(guī)模宏大,布局完善,體現(xiàn)了西漢時期帝王陵墓的完整格局和雄渾氣勢——
過去,進入秋冬之際,由于天氣寒冷,漢陽陵博物館的游客數量銳減。最近幾年,這里的銀杏林變成“網紅”了!百畝銀杏,搖曳生姿,演繹金色的浪漫,吸引來許多游客,欣賞這個短暫的美景。2018年11月18日,我陪朋友參觀漢陽陵的時候,也飽覽了一下銀杏林的美麗。
?
隨后,我在“羅經石”遺址前,操作自己的大疆精靈4無人機,對漢陽陵遺址公園進行了航拍。?2001年,漢陽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這里又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
1、帝陵
漢陽陵的陵園呈長方形,東西長約6公里,南北寬為1—3公里。帝陵封土坐西朝東,位于陵園中部偏西,東側有長達900米的神道,向東直通5公里之外的陽陵邑。神道的南北兩側,整齊排列著王侯將相和文武百官的陪葬墓。
?
帝陵封土呈覆斗形,高約31米,底部邊長約160米,頂部邊長約55米。帝陵的陵園為正方形,邊長410米。四邊有夯土圍墻,墻寬約3米。四面中央,各有一門,均為三出闕,距離帝陵封土約110米。經過考古勘探,帝陵的墓室為“亞”字形,四面中部各有一條墓道,東墓道規(guī)模最大,長約69米,寬8—32米。
?
1997年和2000年,考古工作者對南門闕遺址進行兩次發(fā)掘,發(fā)現(xiàn)兩組對稱相連的三出闕建筑,乃目前考古發(fā)掘的時代最早、級別最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帝陵陵闕建筑遺址。隨后,博物館在南闕門遺址上修建仿古形式的保護建筑,鋼結構,共三層,整個南闕門遺址被包裹在建筑之中。
?
帝陵封土的四周,呈放射狀分布著81座從葬坑,深約3米,寬約2.5米,長度為4—100米不等。1998年,考古工作者對帝陵東北側的10座從葬坑進行發(fā)掘,出土了大量“裸體”的陶俑,包括文吏、武士、男女侍從、宦者等,以及各類陶塑家畜、木質車馬、生活器具、印章封泥、兵器、糧食、肉類、紡織品等,種類齊全,洋洋大觀。如今,這里已經建成地下遺址博物館,游人可以近距離欣賞從葬坑內的文物。
?
2、后陵
西漢時期,皇帝與皇后的合葬,實行“同塋異穴”的制度,皇帝和皇后雖然葬在同一個范圍內,但是各自有獨立的封土和陵園。漢景帝王皇后陵位于帝陵的東北側,相距約450米,形制基本相同,高約25.5米,略低于帝陵。
?
3、宗廟遺址
在帝陵的東南400米,田野里有一塊大石頭,上方刻有“十”字形,被稱為“羅經石”。相傳,修建漢陽陵的時候,它被當做測量標石。后來,經過考古發(fā)掘,證明這里是一座祭祀建筑基址,所謂的“羅經石”是建筑中心的柱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