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中有痰?解讀一劑張仲景名方,可疏肝解郁、行氣散結(jié),降逆化痰
平時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過這種感覺,就是痰總卡在喉嚨里邊吐也吐不出,咽也咽不下的感覺,非常地難受,但是也吃了很多化痰的藥,但就是不見療效,這可真是愁死人了。這可不單單只是有痰那么簡單了,只服用一些祛痰藥是沒有用的。那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這種情況在中醫(yī)上講是因為痰與氣互結(jié)所致,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在中醫(yī)上講這種情況跟人的平時的情緒變化有著極大的關(guān)系,而我們的肝臟主著身體的情志,有的人平時只要有一些不開心的情緒啊,就會悶在心里,時間久了,就會導致肝氣不舒,肝同樣還主疏泄,肝氣不舒肝臟的疏泄功能就會下降,久而久之,一些外邪在身體里就排不出去,就會造成肝氣郁滯,痰氣互結(jié)的現(xiàn)象,最后痰與氣停滯在咽喉處,怎么也排不出去,這就是為什么只單單吃一些化痰的藥沒有效果的原因,那應(yīng)該怎么辦呢?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可以降逆化痰、行氣散結(jié)的方子—— 半夏厚補湯,出自《金匾要略》。
組方、半夏、厚樸、茯苓、蘇梗、蘇葉、炒香附、陳皮、生姜。
我們先來看看這半夏,和厚樸,半夏味辛,屬于溫和的藥材,入脾胃二經(jīng)。其作用就是能通能散,具有降逆止嘔、燥濕化痰、消痞散結(jié)的功效,對于一些痰多咳喘,梅核氣、風痰眩暈的人群非常地適用。厚樸味苦,性溫,入脾、胃、肺、經(jīng),具有燥濕化痰、溫中止痛的功效,在臨床上多用于濕滯傷中、宿食不消、寒濕瀉痢、痰飲咳喘的人群。


再用茯苓、紫蘇、陳皮、生姜入藥,先看這茯苓味甘,性平,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輔助半夏和厚樸化解體內(nèi)的寒濕,蘇梗、蘇葉可以起到鎮(zhèn)咳、祛痰、平喘的功效,陳皮和生姜其中的緩和性質(zhì)與以上幾味藥配伍可以很好地起到燥濕化痰的效果。

最后用香附入藥,香附就是我們常說的附子,在中藥材里是一味疏肝解郁的良藥,味辛,性平,入肝、脾、三焦經(jīng),具有疏肝解郁、調(diào)經(jīng)止痛、理氣調(diào)中的功效。對于一些因肝氣郁結(jié)所致的肝氣不舒、肋助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的人群有著不錯的功效。

方子先用半夏、厚樸、茯苓、紫蘇、生姜、陳皮先把體內(nèi)因外邪所致的寒痰散掉,再用香附來疏通肝氣,這樣一來二來肝氣通了,痰也化掉了,一些積聚在體內(nèi)的邪氣自然而然也就排出體外了。如果你身邊有此類人群可以收藏起來,找中醫(yī)加以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