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活著的儀式感
“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jīng)拼盡全力了”。這句話并不符合當(dāng)今時代的潮流,但它依然存在,頑固地存在,像是永恒般的存在,無論在過去還是未來,看不到它消失的可能性。在《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里,我真切地感受到那種真實的絕望與近乎于平淡的渴望,以及明白,帶有儀式感的活著是一件幸事。
在這個人人都想活得更好的年代,一心只想活著也許聽上去不是那么的有理想。混吃等死,好死不如賴活著式的生活當(dāng)然可恥,但拼命為了某種珍貴的東西而努力求生也未嘗不是一種生命的尊嚴(yán),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想死,活著本身就是一種生活的意義。
????從混沌時期至今,幾十億年時光,無數(shù)種生物交替,進化,淘汰,抗?fàn)幪鞌?,適應(yīng)環(huán)境,忍受苦難,它們兇狠,懵懂,無所不用其極,只是為了生存,為了將生命傳承下去,迄今為止,難以算盡到底有多少種生物在這條漫長的生存史上滅絕,以當(dāng)今有些人的眼光,或許覺得這樣單純的捕獵,繁殖,被捕獵的過程毫無意義,但這就是刻在生物DNA上的指令,想要活著,是每個生物,每個生命都應(yīng)該擁有,也肯定擁有的本能,生存下去,就是生命的尊嚴(yán)所在,正因為此,那生存的每一步都擁有了生命的儀式感。
????到了人類這里,更高形態(tài)的進化與生命層次使生存概念發(fā)生了變化。普通動物生活的全部–捕食與繁殖,在人類這里成了最低層次的需求,他們追求的是更好的生活:吃得更好,穿得更好,住得更好,睡得更好,活得更久……為了這些他們有時顯得瘋狂,你可能很難想象,作為同一種族,他們在一場戰(zhàn)爭中互相殺戮的同類總數(shù)甚至超過了古代沒有相應(yīng)醫(yī)療條件的大型瘟疫死亡人數(shù)。
????人類的生死觀也在發(fā)生變化,他們追求著生命的意義,有的會認(rèn)為死有鴻毛泰山之分,有的則成天嘟囔著生活無意義,所以出現(xiàn)了顛覆以往生死觀的現(xiàn)象:為某種崇高東西而主動赴死并且受到了萬人敬仰,信奉好死不如賴活著用盡手段活得更好卻被后人咒罵,因覺生命無趣而主動自殺引發(fā)時人嘆息。這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產(chǎn)物,肯定不能用蠻荒動物的眼光來看,在人智已開的社會,選擇在于個體,評論留待后人,我們注定將會為自己的生活雕刻出生命的意義。
????那么這部電影里的人屬于哪種活著呢?
????程勇起先是為了錢,為改變窘迫的生活,為重病在床,急需治療的父親,為有更好撫養(yǎng)兒子的能力,然后在有了最后的錢之后,他怕了,怕進監(jiān)獄,他想光明正大的活,所以他果斷拋棄了團隊,拋棄了那些病人,選擇了自己活得更好這條路,最后是為了“白血病”這個群體,已經(jīng)功成名就的他,內(nèi)心有了一定的底氣,但始終存有一份愧疚,這份愧疚被呂受益的死激發(fā)出來,為了心中的良心與悲憫,他再來回到犯罪的道路,這次卻只是為了贖罪,為了拯救,他不惜財力,送走兒子,本著能救一個是一個的原則行事,在法庭上喃喃“希望這一切會更好”,最后眾人佇立街道,口罩紛紛摘下的光明場景中,他獲得了自我的贖罪,也觸及到更深層次生命的意義。
????呂受益與劉思慧都是為了孩子,后者為了女兒而迫于生活,習(xí)慣了忍受。我對前者印象更為深刻,呂受益本是個畏畏縮縮的男人,謹(jǐn)小慎微,口罩都戴了三層,但他還是個父親,一個不想剛出生的孩子失去父親的男人,他鋌而走險,不惜觸犯法律,忍受著病痛,擔(dān)當(dāng)起這個家,起初他本想一死了之,但“他一出生,我看了他一眼,就不想死了”他只是單純的想多看孩子一眼,他的自殺是對毫無希望的拖累之路的終結(jié),舍棄了那份僥幸與不舍,做出自己的了斷,電影角度上也直接促使了程勇的蛻變。
? ?小黃毛彭浩開始只是不想拖累親人,得病后獨自來到城市,等死。他沉默寡言,骨子里有股蠻氣,內(nèi)心信奉的是江湖道義,他是個有點死心眼的中二少年,因為程勇救了他而默默感恩,也因程勇的明哲保身選擇分道揚鑣,明面鄙視,還會因程勇的再次歸來,無償奉獻而打開心扉,不惜為其吸引火力,以至于赴死。“他才二十歲,他有什么罪?。?!”他自然是有罪的,但他又是無罪的。他是愛恨分明的,如他的世界黑白分明,自有一番江湖豪氣,落拓灑脫,他是傳說中的中二少年,拎得清是非,顧不得法律,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熱血沸騰,自顧自地往自己想象的方向飛奔,見不得恩人受難,見不得親人受累,見不得自我軟弱,卻從未想過也有人在為他難過,為他嚎啕哭泣,淚雨磅礴。
????劉牧師是個好人,善人。他的信仰讓他為了他人而活,他可以放下顧忌,冒著進監(jiān)獄的風(fēng)險幫助程勇,鼓起勇氣,怒斥假藥販子,正確的信仰確實可以將人變得更加美好,但信仰不是全部,人才是。
????張長林為了錢而活,受困于“窮病”,他昧著良心賣假藥,他知道病人的苦痛,但他覺得自己管不過來,他也認(rèn)為程勇管不過來,但最后他始終沒有供出程勇,我想在他內(nèi)心深處的是敬佩程勇的,這種現(xiàn)實中的理想主義,總會帶有神圣的光環(huán)。
.......
???電影里“白血病人”這個群體,象征著許多在底層苦痛求生的人們,他們因相同或不同的理由而掙扎在死亡的陰影下,他們受困在不可避免的天災(zāi)人禍,社會家庭環(huán)境中,遭遇了一些可怕的,人力難回的情況,不甘于此,努力求生,他們有的青春年少,有的耄耋之年,有的拖家?guī)Э?,有的孑然一身,有的有錢有勢,有的窮困潦倒,大部分患病者會有人為他哭泣,也有的死了甚至無人知曉,但無論什么人,他想活著的愿望是如此真切而熾熱,也許是為了為他哭泣的家人,也許是為了鋪展開的人生,也許是為了正盛開的愛情,也許,僅僅只是想要活著,多看一眼世界,阿婆“我就想活著,這有什么錯呢?”活著或許是一種希望,一種責(zé)任,一種經(jīng)歷,無論活成什么樣子,死后一切成空,對于在世的人們,存活是唯一的意義,所有的理想,抱負(fù),希望,人生意義都只有通過“活著”這一前提來實現(xiàn),無有意義的活,何來有意義的死?他們并沒有非死不可的理由,對他們來說,看到活命的希望卻無力承擔(dān)這種活的重量,該當(dāng)是多么諷刺的一種現(xiàn)實!
????想活著能有什么錯呢,但在電影里這樣的情況下,想活著就得拿錢去買,去砸的這種情況下,活著是需要付出極大代價的。“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jīng)拼盡全力了”,這在很多時候不是虛言。即使從未面臨這樣的情況,現(xiàn)實里的大多數(shù)人活得也不輕松,身上有著不同款式,不同重量的枷鎖,負(fù)重前行,天災(zāi)人禍不可避免,社會的沉重,生活的壓力,似乎也不能避免,少年人有少年人的煩惱,中年人有中年人的危機,老年人有老年人的憂慮,男人有男人的重?fù)?dān),女人有女人的苦楚,就連懵懂的小孩,也有小孩的恐懼。世界上每天都有人選擇自我了斷生命,只是因為活著帶給他的痛苦更勝對死亡的恐懼,但這都是少數(shù)的,人類這個種族,從來都是聰明而堅韌的,擅長在各種困境中找到出路,有無數(shù)種理由活下去,并且活的更好,事實上,在這方天地,還沒有比人類更想活的更多更好更的種族。(畢竟地球唯一開化物種)
人類的世界,活著有很多形態(tài),有活著很好很愜意的,也有活著很差很沉重的,這涉及到天賦經(jīng)歷出身努力以及,運氣,無論哪種活著,重要的應(yīng)該是認(rèn)真與否,隨意活著是一種浪費,活著需要使命與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