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虛無主義?

資料:
- 日常用法:日常中,“虛無主義”常用作貶義,更多用于指責(zé)別人,并且和價值判斷有很深的聯(lián)系(哲學(xué)上也有類似情況,比如雅各比批判費(fèi)希特的哲學(xué)是虛無主義)
- 作為一種思想的虛無主義,可以區(qū)分為兩種
- 萬事皆無價值(消極的虛無主義):無是一種事實,我們只能接受,無能為力。
- 叔本華:人生充滿了痛苦,為了消解痛苦,必須要抑制乃至徹底否定自己的意志(will),因為意志正是苦難的根源;(其實叔本華已經(jīng)部分肯定了無的價值,只不過他認(rèn)為這種價值不能直接追求,只能通過否認(rèn)
- 無本身有價值(積極的虛無主義):無是一種目標(biāo),是一個中轉(zhuǎn)站,而非終點,只有在掃除以往的價值,這種無才會出現(xiàn),為進(jìn)一步的創(chuàng)造提供空間,比如尼采“重估一切價值”的計劃。
- 尼采:尼采曾經(jīng)是叔本華的忠實信徒,后來又成了叔本華的激烈批判者。他說“與其無所意愿,他寧愿意愿虛無”。尼采反對排除苦難,并且將哪些排除苦難的人稱作“末人”(最后的人),而“末人”正是殺死上帝的人。
- 并且尼采認(rèn)為,真正的問題在于很多看上去很正常的東西,背后也隱藏著虛無主義,但人們卻無所自覺,他也把很多那個時代人們?yōu)橹湴恋臇|西看做是一種疾病
- 傳自俄國的虛無主義:西歐的虛無主義實際傳自俄國,被尼采成為“最詭異的客人”
- 屠格涅夫:虛無主義的生活方式:不干任何事情,謾罵一切。(《父與子》)
- 虛無主義藝術(shù):隨著虛無主義被人們接受,開始出現(xiàn)一批虛無主義藝術(shù)作品
- 瑞典劇作家斯特林堡,通過描寫一群沒有名字人的痛苦,來解釋人類普遍的空虛。
- DH勞倫斯則把人類全體比做索德姆之果,一種外表美麗但摘下來馬上變成煙灰的果子。
- 易卜生作品的主人公發(fā)出如下感慨:“歸回,我?guī)缀跸嘈盼覀內(nèi)枪砘?。。。一寫死亡的觀念,雖然已經(jīng)死亡,卻仍然拽著我們怎么也甩不掉”(無法回避)
--------------------------
該筆記已整合入個人知識體系,詳見 [虛無主義](http://wangc.site/cbrain/share?nodeid=b2d2d2672fa82092)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