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與征服1》里Nod兄弟會的車輛
1>收割機
Nod兄弟會在泰伯利亞礦藏流星撞擊地球后,開發(fā)了收割機,此舉顯露出Nod地球一霸的實力。Nod迅速推行采集新能源泰伯利亞礦,開發(fā)的泰礦占全球市場的49%,幾乎是GDI資助國的2倍。游戲中GDI和Nod都擁有收割機。


收割機是一種重型裝甲采礦車,價格昂貴,采用了全地形車底盤,行駛緩慢,靈活性差;駕駛艙下方的2個大型機械臂可以切割泰礦,放入后部的礦艙中。采集完畢,礦艙封閉,駛往泰礦精煉廠卸載。

該車沒有武器,但防護很強,受到傷害后還能自行維修至50%耐久度;但容易受到反載具武器傷害。它可以碾壓步兵和Nod偵察摩托車;使用了車載AI,可以被敵人駭入。車載AI有時表現(xiàn)很傻,出現(xiàn)原地不動的現(xiàn)象。
原設定中,收割機擁有2個大型“吸塵器”,后來換成了機械臂;部分設定運用到了之后的噴火坦克中。
其他游戲
在《命令與征服2:泰伯利亞之日》中,被新型收割機取代
2>越野車
越野車是Nod在第一次泰伯利亞戰(zhàn)爭中使用的一種輕型偵察車,適合短程偵查、巡邏和護衛(wèi)目標。其裝甲薄弱,適合反步兵或輕裝甲單位,不適合對付重裝甲單位。該車的武器是安裝在機槍塔內(nèi)的M60通用機槍,定位對標GDI的悍馬,比悍馬快但犧牲了防護。越野車穿越泰伯利亞礦區(qū)不會損失耐久度。


?


其他游戲
在第二次泰伯利亞戰(zhàn)爭中,越野車被攻擊越野車取代。

?
3>偵查摩托
偵查摩托是Nod在第一次泰伯利亞戰(zhàn)爭中使用的輕裝甲快速攻擊車,尾部裝備兩座“龍”式拖式導彈發(fā)射器,車頭有四挺輕機槍。該車的風擋使用有機玻璃,武器很適合對付裝甲目標和空中目標,包括重裝甲目標。
它用途廣泛,價格比GDI的悍馬或Nod的越野車略貴,因為速度很快,略加操作就可以躲避炮彈和火箭彈,可以偵查或獵殺落單的敵方載具。處于防守模式時,該車會自動防空。





4>輕型坦克
輕型坦克是Nod在第一次泰伯利亞戰(zhàn)爭中的基礎坦克,原本是美國的M2“布雷德利”步兵戰(zhàn)車,裝備了25毫米機關(guān)炮和“陶”式反坦克導彈。該車也加入了GDI,但只在過場動畫中出現(xiàn)。后來它的改進型號成為了Nod的專用輕型坦克,保持了原來的速度和機動性,刪除了載員艙,武器換成75毫米輕型坦克炮,對重型裝甲的傷害較小。



輕型坦克的火力和裝甲不如GDI的中型坦克,但速度是所有坦克中最快的。因為它體積小重量輕,Nod可以用貨機將其部署到前線機場。在游戲手冊中,輕型坦克名叫M2-F“布雷德利”。 在重制版游戲中,它的外形像T-62主戰(zhàn)坦克。



在戰(zhàn)爭后期,Nod研制了更強大的新型輕型坦克,主要裝備黑手。
?
其他游戲
在《命令與征服2:泰伯利亞之日》中,該車被Tick坦克取代。

?
5>MCV
GDI和NOD兄弟會都擁有MCV,它出現(xiàn)在20世紀90年代,是一種可折疊的移動基地,在戰(zhàn)場展開后可以提供補給和重型建筑設備。因為攜帶大量設施,MCV體積巨大,移動非常緩慢。它在車輛狀態(tài)時比較脆弱,即使裝甲厚重,還是容易被反載具武器摧毀,要盡快展開。



MCV是游戲中最昂貴的單位,它沒有武器,但可以碾壓步兵。MCV的展開和折疊需要高超的計算機資源管理技術(shù)和尖端機器人技術(shù),還有大量人手。只有展開MCV,才能建造建筑。
其他游戲
按照命令與征服的時間線,紅色警戒1的MCV是最早的;
在《命令與征服2》中,MCV升級成新型號 。
?
6>自行火炮
自行火炮是Nod在第一次泰伯利亞戰(zhàn)爭中的主要遠程攻擊單位,外觀像美國的M110 203毫米自行火炮。這些火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紅色警戒1)中盟軍的剩余物資,在戰(zhàn)后的幾十年中被逐步淘汰,剩下的賣給第三世界國家或封存在倉庫中。Nod設法獲得這些火炮并修復、現(xiàn)代化改進,使用新型炮彈以適應現(xiàn)代化戰(zhàn)爭的需求。這些古董速度緩慢,防護薄弱,精度低,能曲射高爆彈攻擊混凝土墻等障礙后的目標。???




該炮射程遠,威力大,適合對付步兵,對大部分步兵一擊必殺,或?qū)Ω督ㄖ鏕DI的警衛(wèi)塔和先進警衛(wèi)塔(AGT)。車輛的轉(zhuǎn)彎能力很差,裝填時間長。它的射程超越了大多數(shù)基地防御設施,但AI有點傻,不時靠近敵人才開火,這時要手動按停車按鈕讓它在最大射程開火。自行火炮對付像GDI的悍馬這樣的輕型載具有一定效果,但對坦克基本無傷。
?
自行火炮如果和GDI的多管火箭炮換血,多半會贏。由于自行火炮沒有炮塔且轉(zhuǎn)向緩慢,從后方攻擊可以輕松擊毀它。
?
其他游戲
在命令與征服2中,該車被新型自行火炮取代。

7>火焰坦克
火焰坦克是Nod兄弟會在第一次泰伯利亞戰(zhàn)爭中開發(fā)的實驗多用途坦克,昵稱“魔鬼之舌”,德國代號“啟蒙之火”。該車采用輕型履帶式底盤,車頭的駕駛艙兩側(cè)有兩具固定式噴火器,背部裝有兩個大型加壓凝固汽油儲罐,燃料易揮發(fā)。


火焰坦克適合對付步兵、輕型載具和建筑,裝備輕型裝甲,對輕武器的防御很好。武器射程有限,造成飛濺傷害,對友軍也有效。該車速度很快,可以躲避一些速度慢的武器并快速接近目標。它參加了保衛(wèi)Nod行動基地和薩拉熱窩的Nod神殿等作戰(zhàn)?;鹧嫣箍说牡姆烙梢砸欢ǔ潭壬系謸鮃DI的中型坦克的攻擊,但它的武器不適合對付裝甲目標以至于在單挑中會失敗。


在戰(zhàn)爭即將結(jié)束的2001年,黑手改造了火焰坦克。
?
其他游戲
在命令與征服2中,火焰坦克被替換為新型號。

?
8>隱形坦克
隱形坦克出現(xiàn)在第一次泰伯利亞戰(zhàn)爭中,安裝了一種名為“拉撒路之盾”的隱形裝置。凱恩稱他為“以西結(jié)之輪”,即《圣經(jīng)》中先知的愿景;德國代號“沉默斗篷”。該坦克覆蓋輕裝甲,能被GDI的中型坦克輕易擊毀;武器是兩座“龍”式拖式導彈發(fā)射器。因為隱形裝置的計算系統(tǒng)無法計算開火時的數(shù)據(jù)變化,所以它在開火時無法隱形。



隱形坦克能被警衛(wèi)塔或接近的步兵探測到,它適合用于攻擊落單的收割機或深入敵后攻擊建筑。雖然該車是隱形的,但它無法探測隱形單位。
?
其他游戲
在命令與征服2中,隱形坦克被替換為新型號。

?
9>地對地導彈發(fā)射車
地對地導彈發(fā)射車出現(xiàn)在第一次泰伯利亞戰(zhàn)爭中,該車采用多管火箭炮(MLRS)的底盤,將火箭炮換成兩枚“誠實的約翰”地對地導彈,彈頭是凝固汽油彈。該車是自行火炮的補充,其遠程導彈射程很長,濺射范圍大,適合對付步兵和建筑,再裝填時間很長,需要護衛(wèi)。



要生產(chǎn)地對地導彈發(fā)射車,首先要建造激光方尖碑,這是唯一要以基地防御設施為前置條件的單位。游戲手冊稱Nod神殿是該車的前置條件是自擺烏龍。
?
地對地導彈發(fā)射車的射程比激光方尖碑和GDI的先進警衛(wèi)塔都高得多,也比GDI的多管火箭炮高。除了在第四次恐龍戰(zhàn)役中出場過一次,該車只能在多人游戲中生產(chǎn)。另外,戰(zhàn)役中敵人是可以生產(chǎn)該車的。GDI玩家可以用中型坦克或奧卡攻擊機對付它。
?
因為Nod的常規(guī)火炮技術(shù)取得了很大進步,該車在第二次泰伯利亞戰(zhàn)爭前被淘汰。
?
?
10>多管火箭炮
?GDI基于美國的M270研發(fā)了多管火箭炮(MLRS),GDI唯一的遠程單位,在多人游戲和擴展包秘密行動的某些任務中,NOD兄弟會也可用。該車擁有12聯(lián)裝227毫米多管火箭炮,擅長對付步兵、輕裝甲載具和建筑,不擅于對付重裝甲車輛。MLRS移動緩慢,裝甲薄弱,易受反載具武器傷害,有最小射程。




MLRS造價和中型坦克相同,比Nod的自行火炮貴不少;MLRS需要建造武器工廠和高級通訊中心才能解鎖。它還可以防空,但效果一般。MLRS射速較快,每次發(fā)射2枚制導火箭彈,射程僅勉強超過Nod的炮塔,在戰(zhàn)斗中不留心容易被敵基地防御攻擊。該車是濺射傷害,對集結(jié)的步兵來說很致命。
?
其他游戲
在第二次泰伯利亞戰(zhàn)爭中,GDI用懸浮式MLRS代替了它。

11>移動總部
移動總部是一種以半履帶車為底盤的移動指揮中心,車內(nèi)安裝了高科技通訊設備,它的外觀和紅色警戒1的雷達干擾車、特斯拉坦克原型車一樣。它只出現(xiàn)在多人游戲奪旗模式 (CTF) 中,此時不能使用基地。玩家不能生產(chǎn)移動總部,但可以在維修站以300的價格出售。



圖片來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