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內(nèi)而生
不得不說,這本書讀的斷斷續(xù)續(xù),前后用了三天。整的著實有點模糊,而《海鷗》又是一部很難理出正常劇情的劇。
里面明明暗暗地,大體有七層還是六層的戀愛關(guān)系。而且,大抵都是些出自輕狂、仰慕和激情的奇異的愛慕之情,這就更使得其中眾人的關(guān)系復雜化。
契訶夫采用的倒是一種有趣的手法。為什么說模糊,因為通篇都是零零碎碎的對話,宛如我們的生活一樣,破碎的對話,瑣碎的內(nèi)容。這樣的描繪,使得故事更顯得浮在面上,也讓那些愛情看得更清晰和平凡。
更有意思的是,名字《海鷗》作為一種意向(象征)而存在,按照最后的解釋“遇到一個人,因為無事可做,就把它,給毀滅了。”。表面而言,對于文中妮娜的自述“我是海鷗”。但深層而言,應(yīng)該代表文中大部分的愛慕之情和那些漂浮的情感。
另我羨慕的是,文中的每一個人,無論目的為何,總有無限的熱情和動力去投身。愛情也好,事業(yè)也罷。那些個站在情感的漩渦之中的人,宛如一臺不會停滯的機器,不斷輸出著,直至最終消亡殆盡。
那種動能,既不來自對“死”的恐懼,也不來自對“生”的熱愛,而是單純的情感,由內(nèi)而生的能量。興許那便是有時候我追尋的東西,自在的力量。
說來慚愧,繁雜的名字反而成為了我閱讀的最大障礙(可能),實在弄不清俄語的真名和昵稱。有機會可以再拿出來看看,思索思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