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以后真的能夠替代精益生產嗎?
問題及背景
很多人都說做精益很苦,很累,出成績慢,說豐田用了三代人才做到現(xiàn)在的程度。說自動化代替了工業(yè)工程精益管理。小公司搞精益沒意識,沒錢。最好都要在大公司做,至少大公司意識在那里,而且訂單穩(wěn)定容易下手,但我想問問自動化以后真的能夠替代精益生產嘛?小公司的精益生產能做下去嗎?
小E說 :
精益生產,無論是外企,還是民企,無論規(guī)模大小,都可以搞,因為精益是一種管理理念,方法,而不是工具,關鍵在于要把精益納入到公司經營計劃管理目標中的按一定時間進行確認!
比如,人員熟練度,綜合技能員工,上個月有八人,下個月目標是九人以此類推,品質上某個產品的直通率設定目標為95.5%,下個月95.8%,再下個月96.2%,再如設備稼動率58.5%~60.2%~61.3%等逐步提升,這樣的目標管理就是精益生產逐步提升,關鍵要會設定目標,用目標去督導改善。
民營企業(yè)大多數是拉訂單,提前購買原材料,中間過程生產不注意改善,不按要求做導致不良品在滯品增加積壓,限制了企業(yè)流動資金。導入精益生產,又不知道從何下手,往往都是開頭的時候璀璨,結束時難以輝煌!這是許多中小企業(yè)的通??!
只要抓住了問題點真因,努力做下去,一定會有改觀的。還是一句話,以前沒有搞精益生產的,如果要搞一定以堅持客戶品質為中心,堅持5S不斷深化,改善無止境!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小A說:
精益生產和自動化生產其實并不沖突,自動化是相對手工線來說的,精益生產是相對傳統(tǒng)生產來講的,不管是手動還是自動,精益生產都是來降低成本的,是有利于生產的,哪怕是局部的精益也會有一些收益,所以任何企業(yè)都應該推行精益生產,至于自動化生產要結合企業(yè)實際情況
小C說:
小企業(yè)精益生產當然可以經營下去,我們公司給小企業(yè)做6s現(xiàn)場管理周期都是8個月至12個月。主要難點在于人員素質較低,需要定期課程培訓
小D說:
自動化和智能化區(qū)別還是很大的,目前的自動化還很初級,那些浪費依然存在,改善需要持續(xù)不斷地優(yōu)化,本質就是軟硬件的迭代,背后都需要人來做;短時間是不會被替代的,個人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