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歸去來辭》
《歸去來辭》里面,往往被樂道的是:“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直接被感知的只有現(xiàn)在。從前的記憶總有一層模糊的毛玻璃。而未來是看不到,甚至某些人還會心懷恐懼。
前幾天,我寫了個文章說老年人。但我不是針對老年人,而是針對那種思維?;蛘哒f是針對如何對待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的思維。
一些人特別喜歡談過去。談自己的經(jīng)歷,談自己過去的故事。以證明自己的某些權(quán)威性。但是問題是,人類的記憶是不可靠的。大可以想一想,一個人對于多年前的事情記得清清楚楚,缺記不得最近晚飯都吃了什么。人類記憶的模糊性并不代表它會完全失真。記憶碎片對應(yīng)的實體,比如說筆記,日記,文本檔案,都能佐證。當(dāng)然,從詭辯的角度上,可以否定這些文本的真實性。但是詭辯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談過去,不要設(shè)定為要說服誰。這種東西,最多是談資,分享出來,以資參考。
一些人喜歡談自己過去的苦難。缺從來不說這種苦難是怎么來的,以及怎么解決的。重復(fù)描述苦難,聽者自然是痛苦,但是談?wù)咂鋵嵰矔纯?,卻不自知。我不喜歡聽苦難的故事,因為沒什么意義。我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小時候的心理壓力,挨別人欺負,何嘗不是一種苦難,但是講出來真的沒什么意義,它并不是我造成的,也對我的成長其實也沒起到大的負面影響。每個人的生活,從他自己的歷史上看,怎么可能都一帆風(fēng)順呢?!
如何解決苦難,解決掉難題,這往往是有意義的。但其實這些東西,談的時候,也是需要平等對待的。用說教來表述自己的權(quán)威性,體現(xiàn)自己的權(quán)力。這是沒什么必要的。說教很多時候都不一定能起到作用。平淡的敘述過去的往事,反倒是一種比較灑脫。越是描述苦難細節(jié),而不去說怎么解決的,沒什么人聽的。
我在高考之前,基本上都沒離開過我的老家。再讀了一個不怎么樣的大學(xué)開始,就琢磨了很多事。后來發(fā)現(xiàn),我需要讀一些哲學(xué)。
思考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甚至很多時候,思考的過程長且痛苦。人們試圖尋找最快速最方便的解決辦法。但是往往求而不得,甚至形成焦慮。嚴格說來,這幾年興起的自媒體平臺,知識付費平臺,實際上很大程度也是靠焦慮賺錢的。這些東西,我偶爾也聽,偶爾也看,但是有些東西是錯的,只能當(dāng)段子看。
再強調(diào)一次,思考的過程長且痛苦。這實是對大多數(shù)人說的。我相信有人想這些東西可能并不費力。知道了思考的長短和痛苦程度,其實就能知道,人生里面很多事也是需要長時間去看的,短時間看不出來東西,也解決不了什么。有時候,越想快速解決,就越容易陷入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