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 中國人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書法。
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中國人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書法。

書法的勞動工具最精致。
文房四寶的誕生,不知融入了多少手藝人的汗水,以及多少動植物的生命。一兩松煙,是一捆松枝燃燒后的升華;一張宣紙,是一堆檀草的結(jié)合凝練;一支毛筆上的刻字,其實是一群動物的墓志銘。
古人常說,敬惜字紙。這其中也包含了對工具的敬畏:它們是無數(shù)逝去的生命,書法可以讓它們復活。

書法的勞動環(huán)境最講究。
其實,有張桌子就夠了。
有朋友來訪,泡上一壺茶,談人生和理想,聊撿漏和收藏。這時旁邊得有張古琴,管他會不會彈,手指一抹,出聲就行,嗡嗡響也是格調(diào)。
琴響了,不能沒有香,于是點上沉香幾片,看淡淡的煙從銅香爐里緩緩升騰……其實,有張桌子就夠了。然后,安靜……

書法的勞動內(nèi)容最美好。
北大的王岳川教授說,多一個寫書法的,少一個偷井蓋的。為啥呢?因為書寫的內(nèi)容,都是人間最美好的語言。
?換言之,書法天生就承擔著教化的功能,它助人向善,教人審美。

書法的勞動成果保質(zhì)期最長。
因為有了書法,紙壽千年,竹木簡兩千年猶新,甲骨三千年不爛。
但不是所有書法都能不朽,歷史最無情,書法史更無情。
它會讓最優(yōu)秀的書家作品一直存在,時間越久越珍貴;但對那些欺世盜名的家伙毫不手軟,它會讓你風光一時,也只讓你風光一時……

書法的產(chǎn)品檢驗最嚴格。
比如,這幅字結(jié)構(gòu)不錯,章法不錯,墨色不錯,大家怎么看都很好,但評委來了,說了一句“有點小俗啊”,然后,這作品就廢了。
當然,也要感謝這種苛刻,正因為一代又一代人的苛刻評選,才淘汰了了糟粕,留下了精華。否則,一千多年要存下多少廢紙讓我們?nèi)ケ鎰e?

書法的勞動對象最有品位。
書法的欣賞者,收藏者,一般都是有品位的人。
但書法愛好者,則需要一定的門檻。最起碼,你得認識字吧,尤其是繁體字。沒準還得認識一些篆隸,草書;還得會背一些古詩文……
而且,還要能分辨顏柳歐趙,還要懂一些歷史,一些文學……這樣一來,沒點學問,沒點品位怎么混!

書法的勞動形式最養(yǎng)生。
書法給世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修身養(yǎng)性。
過去講修身養(yǎng)性,指的是精神層面。然而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xiàn),寫字的時候人的心跳次數(shù)會降低,人會變得越來越沉靜,久而久之,對健康有益。
很多平時想不開的事情,想不通的煩惱,隨著練習書法,會漸漸煙消云散。
書法,是人間最優(yōu)雅的勞動。因為,它用的是手,走的是心。
就在我們身邊,有這么一群勞動者,他們艱苦辛勞之余,仍不忘堅持著對書法得熱愛與學習,溫暖著我們每一個書法人。他們就像一盞明燈,在我們需要指引時,滋潤我們懦弱不堅定的靈魂。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們,感受一下他們不平凡的勞動與書法。
(1)“裝卸工”
吳明,銅山茅村人,今年35歲,初中畢業(yè)后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而輟學。因為在這個地方等活,干活的車還沒有來,就在這空當練起字來,臨摹趙體有一年多了。




(2)“工地哥”
那一手沉著穩(wěn)健的隸書,一定是下過功夫練過的,讓我們十分佩服。

(3)“肉鋪哥”
沒有顧客光顧時也不忘練上幾筆,所寫應該是《書譜》。他專注的神情好像并非在鬧市,肉攤是為了活著,可能練字于他而言才是生活。



(4)“市場哥”
應該是個豪放之人,專門騰出了寬敞的位置來揮毫。前面掛著的“大坡土豬”也許就是出自其手。如果是,那功夫一定是不淺的。

(5)“快遞小哥”
劉超,1984年生,從事 快遞行業(yè),研習小楷書法三年有余。以靈飛經(jīng)墨跡入手,取法魏晉,遍臨諸帖,汲取營養(yǎng),風格多變而獨鐘情靈飛,故自取號“靈飛小弟”。



(6)“鍋爐工”
司爐工80后,熱愛生活,酷愛藝術(shù),尤喜書法,一間小小的鍋爐房,卻別有乾坤。在這十年期間,他一邊負責鍋爐運作,一邊寫書法,日積月累,成績喜人!


(7)“務(wù)農(nóng)大姐”
身高不足一米四、雙手長滿老繭,這位鄉(xiāng)村農(nóng)婦名叫李艷紅,一邊喂雞一邊練字,每天抽出4個小時勤練書法,一手漂亮顏體,連專業(yè)人士都刮目相看。


還有許許多多
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感動著我們,執(zhí)著的書法追夢者。







沒有功成名
就只有執(zhí)迷不悔
沒有名利相隨
只有汗水耕耘
為什么如此執(zhí)著
只因骨子著里流淌著書法的血液
這些平凡的勞動者、愛好者
深深地感染著我們
讓我們虔誠地為他們點個贊!
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fā),若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后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