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你變了——燒友詳盡測評旗艦耳機Z1R感受
本文來自乙迷HiFi樂租,玩家真實感受。
玩家對器材的褒貶,不代表乙迷觀點。
作者:天外小白
對大法而言很多人都會跟我一樣有特殊的情節(jié),從高中的磁帶機、大學的CD、MD,大法的產(chǎn)品從做工、外形、音質(zhì)征服了很多同學。CD機經(jīng)典的D-555、D303、D-EJ01.MD的E2 、R50、NH1、EH1、RH1等等無數(shù)同學對機器的外形及內(nèi)在音質(zhì),肯定都是耳熟能詳。以至于大家都有一種聽到大法出新設備都有一種莫名的興奮.但是近幾年大法在消費音頻市場陸續(xù)推出的產(chǎn)品,都不太盡如人意,沒有煲開的EXK高頻刺激到刮耳,需要極度耐心的煲機。ZK耳罩太小佩戴極度不適應,正常也比較狹小。Z7太悶,低頻偏慢,高頻也不夠通透等等。大法的產(chǎn)品信任度一度讓人產(chǎn)生懷疑,到底大法還能不能做出像樣的產(chǎn)品。

直到去年秋天大法煞費周章的推出新一代的旗艦耳機MDR-Z1R,讓我這樣的偽大法迷興奮不少。MDR-Z1R的外形比較獨特,感覺像Z7的頭梁加上010那網(wǎng)狀外形的結(jié)合體,但是覺得他借鑒了010的外形還是我自己的一廂情愿,事實上Z1R和010的聲音應該半點關系都沒有。SONY的型號中帶1和7的數(shù)字都比較獨特,讓人無限遐想的期待,但是Z7的表現(xiàn)實在讓人大跌眼鏡,這嚴重影響到對Z1R的信息指數(shù).
從論壇看到乙迷樂租可以租借Z1R來試聽。之前一直想盲狙Z1R,但是從Z7的慘痛教訓來說,在自己的系統(tǒng)上“試婚”很有必要。這也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其實是怕盲狙后悔,心疼荷包而已)
從租借的第二天晚上,快遞就收到了,打開后是很貼心的包裝,并且有乙迷的名片,租借結(jié)束后直接快遞到名片的地址就可以,全程方便快速。

打開快遞,是一個扎實的黑色包裝盒,Z1R就靜靜躺在里面,附件還有耳機線,但是我本身有辣雞金寶線,所以就沒有使用這個原裝線材,據(jù)很多同學說這個線也很鍋。

試聽Z1R的器材是平時用的設備,AA CD PLAYER MK1,這個CD機味道和素質(zhì)都還挺滿足我的需求。聲音密度、安定感都非常好,一耳朵要比PCHIFI更有味道。耳放則是P700U,另外PCHIF則是用的MAC MINI做轉(zhuǎn)盤,SU-1的界面,DCA則是力士洗發(fā)水的DA-06。提到界面其實我之前用過hydra-z一套包括ZPM在內(nèi)。Hydra-Z一套確實味道很模擬,也很舒服,但是偏低頻氛圍和趨向味道型的調(diào)音,讓我有時候欲罷不能,但是有時候也因此而不滿足,雖然不能說素質(zhì)上不夠,但是總覺得不夠犀利,速度稍微慢了點。最終入了低價位的SU-1,雖然味道比不上hydra-z+ZPM,但是素質(zhì)沒有明顯短板,風格稍微快了不少,素質(zhì)走向感稍微強一些,倒是滿足了我目前的需求.
設備清單如下:
CD AA CD PALYER MK1
解碼 LUXMAN DA-06
耳放 LUXMAN P700U
轉(zhuǎn)盤 MAC MINI
界面 SU-1
線材 黑神武打同軸、黑神電源線、黑神武打XLR

對比的耳機是我用的最多的TH900一代,對于木碗喜愛,我曾經(jīng)同時擁有一代和二代,但是礙于荷包的壓力,和綜合對比,最終我還是留下了一代,因為二代的可插拔線材的設計感覺沒有一代那么內(nèi)斂悶騷.同為封閉式的日系最強音,TH900和Z1R是不可避免要進行一場比較的。TH900擁有悶騷的外形和1.5T的超強單元,然而個性的調(diào)音讓很多人又愛又恨,我也是如此,我愛他的妖嬈、華麗。又討厭他的張揚、不夠平易近人??鋸埖牡皖l和極端的高頻、偏薄的低頻都是人們詬病的。但是在日系洗發(fā)水的組合下,低頻和高頻已經(jīng)收斂的比較多,中頻也補足到基本能夠滿足我現(xiàn)在的聽音觀了。

為了方便對比,用的是2個單端口插上2個耳機,分別進行試聽同一個曲目,來對比耳機.這樣也最方便操作,不需要來回插耳機。但是實際上因為2個耳機不同的特性,這個方式最終還是棄用了,因為對耳機的影響比較大.
TH900是1.5T的單元,通常我只用低阻檔位就可推的很湊合,但是在低阻檔下,1.2T的Z1R卻提不起精神,整個耳機顯得非常悶,低頻很多,中頻的人聲也非常差,讓人懷疑這個耳機的真實水準.但是將檔位提升到middle后,Z1R的聲音就開始顯示出來,聲音四平八穩(wěn),低頻也不會特別過量(任然在某個頻段有能量淤積),中頻的人聲表現(xiàn)出來SONY一貫的水準,非常好聽并且頁不會感覺有多少味精。所以切換不同耳機后,就不停的切換檔位,因為TH900在中檔模式下,過推嚴重,高頻刺激,中頻后縮,低頻也偏多,變得完全不能聽.
對比試聽的第一張CD是titanic的原聲,對于這部電影表達的浪漫愛情,從高中時代就深深打動了我,主題曲更是最愛之一,旋律響起就能將我?guī)У嚼寺那楣?jié)中.
TH900在CELINE dion 的歌聲響起后,能夠明顯感受到TH900的中頻再怎么補還是稍微有點薄,但是聽CELINE dion的歌卻比較獨特,稍微纖細的女聲比較嫵媚妖嬈,雖然人聲稍有一點凹,但是此時的女聲也比較抓耳。伴奏清晰、能夠感受到每個鋼琴的琴鍵在流暢的滾動、低音的鼓聲很是低沉,給人一種對比差異強烈的感官刺激,一耳朵TH900的素質(zhì)真的非常高,應有的細節(jié)都在,并且整個聲音非常清晰、充滿穿透力。聲場非常大、絲毫沒有半點的封閉感、完全感受不到悶熱感.
Z1R出場的時候,低阻檔完全不能發(fā)揮出Z1R應有的實力,整個聲音非常悶,極度不自然,然而切換到中檔增益的時候,Z1R的聲音要正常不少,CELINE dion的人聲要比TH900稍微近一點,然而也不是非常近,人聲厚度比TH900稍厚,但是不會顯得年紀偏大,有不會有少女感。中頻的感受比較自然,沒有太過突出的齒音,解析水準也在正常水準內(nèi)。但是樂器的高頻或許因為線材的問題,高音的明亮程度遜色TH900不少,TH900的高頻感覺是嘹亮但是有點染色的,給人的感覺和清晰、利落,但是Z1R則是內(nèi)斂了不少,雖然細聽細節(jié)也不少,但是一耳朵還是要比較TH900暗的感覺。低頻方面TH900則是下潛的很深,并且回彈的比較快,不會拖泥帶水、沒有拖沓感,Z1R的低頻則有些許的拖沓、低頻的某個地方還是不夠凝聚,鼓點比較散,沒有TH900凝聚.聲場方面Z1R和TH900的表現(xiàn)方式則不同,TH900像是距離稍遠的一個完整體,橫向比較出色,縱深沒有直觀的優(yōu)勢.Z1R或許是因為70mm單元的緣故,畫面的刻畫感更為自然逼真些,整個聲音相對TH900來說要近一些.直觀的主觀感受上,TH900的聲音更為犀利些,給人解析很高的錯覺,Z1R則有些內(nèi)斂,不夠開。

第二張CD 選擇的是王菲的天空,這張CD是福茂的首版碟,當然好多朋友說流行碟么有必要買首版,但是出于對整張碟歌曲的喜愛,還是入了這張碟做收藏.
眷戀這首歌是我很喜歡的,用TH900播放的時候,前面的鋼琴很干脆利落,聲音非常通透冷靜,人聲則是一貫的偏薄帶點妖嬈,聽王菲的歌也是比較好聽,CD機最大程度的彌補了中頻凹的缺陷,聽王菲的尾音時,th900真的很好詮釋了王菲的甜美聲線,高音的尾音顯得特別好聽,稍微偏薄的聲音,顯得人很嬌嫩。因為這首歌的低頻很少,整個聲音非常流暢和干凈.這句話也同樣適用在Z1R.Z1R開聲的鋼琴也比較不錯,但是沒有TH900那么利落,人聲的距離要比TH900近些,并且人聲更有質(zhì)感,年輕趨向不如TH900,這2種人聲哪種更好聽就見仁見智了.我還是比較Z1R的質(zhì)感,喜歡TH900的音色,可惜2個不能結(jié)合在一起.

最后試聽的是拉賓的藝術小提琴,這個是網(wǎng)絡下載的資源,由解碼輸出到耳放來驅(qū)動2個耳機,原6CD現(xiàn)在非常貴,已經(jīng)貴到真的舍不得去收藏的地步,不過資源還是能夠體現(xiàn)拉賓在小提琴的造詣,我想除了質(zhì)感外,資源和CD的差距不會非常巨大.我最愛的是CD6的曲目,其中拉賓運弓和撥弦的手法之嫻熟,對于我這樣沒有學過小提琴的人來說,非常為之震撼,每每聽到撥弦的聲音時,都會很享受,欲罷不能的痛快。TH900因為高頻比較華麗,小提琴的音色要比較悅耳些,但是TH900的高頻容易太亮而顯得刺激,至少這套系統(tǒng)上還不能完全壓制,偶爾還是有些許刺激,大部分的時候,聲音比較流暢,小提琴的質(zhì)感比較到位,華麗麗的高音對欣賞整個曲子還是比較悅耳的.Z1R的高頻初聽比較吃虧,一耳朵的高頻解析不如TH900,但是細細來聽,Z1R的高頻細節(jié)一點都不少,但是并不如TH900的那么細致、明亮。應該是一種內(nèi)斂的高頻,但是這種內(nèi)斂高頻整個曲子都非常自然,沒有一耳朵像TH900那么強的素質(zhì)感,缺讓人很愉快的聽完整首曲子沒有絲毫的疲憊,從某種程度來說,Z1R要比TH900耐聽不少,并且在欣賞曲子的同時,該有的細節(jié)都不少。鎂質(zhì)窮頂?shù)母哳l發(fā)聲單元,在保證高頻達到極高的頻響外,高頻很柔順幾乎沒有刺激感,這是一種很獨特的感受。按照目前的系統(tǒng)來說Z1R并沒有被發(fā)揮到極致,但是應該可以勉強一聽了。

TH900和Z1R 兩個耳機,我的個人感受是,TH900是恃美而驕的少女,張揚、外秀,你看她嬌媚、潑辣,讓你欲罷不能,只是持久相處需要付出極大的耐心,很容易疲勞。
Z1R內(nèi)斂,表現(xiàn)的不像個素質(zhì)選手,但是細細感受,他什么都不缺,比較自然平和,偶爾在低頻上加點火氣,讓你又愛又恨。同是封閉式耳機比較高價的型號,2個耳機完全走了不同的路線,一個明艷動人,一個沉穩(wěn)內(nèi)斂。然而這并不完全是我期待的大法,雖然他擁有出色的密度,規(guī)模感,自然的迷人中頻,但已經(jīng)不是記憶中那個嬌媚甜美的大法,或許是她從不曾這么定位自己、一直是個有想法、不斷嘗試做自己的大法。
作者:天外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