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是如何形成的?這是地球的血液!用完了,地球也就死了
石油是地球上最寶貴的資源之一,如果哪個國家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那么這個國家肯定富可敵國
現(xiàn)代文明把石油比作“工業(yè)的血液”一點不為過,也正是這些黑色物質讓我們在最近的100多年里,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或許你讀小學的時候,就已經(jīng)聽過世界的石油儲量只夠用50年了,但現(xiàn)在的你早已結婚生子,石油卻依然可以使用50年。
那么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古生物堆積形成石油只是其中一種,只是它的被認可度最高而已。
該理論認為,我們現(xiàn)在抽取的石油,主要來自海洋古生物,比如藻類和浮游生物等等,有很多證據(jù)都支持了這種古生物石油起源的理論。
例如,一些石油分子類似于細菌細胞膜中的脂質分子,雖然大部分生物死亡后都會被細菌等分解者重新回收利用,但是脂質是其中最堅韌的、類似脂肪的分子,它基本不會被重新利用,所以它開始沉積并最終變成石油。
在古生物死亡后,它們身體那些最不容易被“二次利用”的部分會逐漸被埋在地下,其中一些像脂質的物質會逐漸沉積。
當這個沉積達到石油形成的深度時(這個深度被稱為油窗,大約是2000到3800之間),這些有機材料在熱量和壓力作用下,隨著時間推移轉化為一種被稱為干酪根的復雜混合物。
石油真是古生物形成的嗎?一個油田上億噸,古代有那么多生物嗎?
根據(jù)初始成分和地質條件的不同,干酪根可以生產(chǎn)煤(初始材料主要是木本植物)和碳氫化合物(初始材料主要是藻類和各種含脂植物)。
而碳氫化合物通常是碳原子和氫原子的長鏈,較小的碳氫化合物分子(如甲烷、丙烷和丁烷)變成天然氣,而較大的碳氫化合物(如己烷和辛烷)則構成石油。
可事實卻是,每次發(fā)現(xiàn)的油田都是數(shù)億噸石油儲量的級別,很多人好奇海洋蜉蝣生物真有這么多嗎?
事實上,如果“古生物成油說”正確,那么石油是不會枯竭的,只要海洋生命依然活躍,石油就會不停產(chǎn)生。
可是這種說法也被很多科學家給否定了,因為從石油的成分組成分析的話,石油中的植物體并不多
石油最主要的成分是由碳氫化合物,而我們生活的地球到處都是碳元素,包括我們?nèi)祟愐脖徽J為是碳基生命,土壤中蘊含著碳元素也是非常豐富的,只不過大多數(shù)都形成了碳化合物,不過除了碳氫元素之外,石油中還含有很多固態(tài)的烴!
研究表明,石油的形成需要很長的時間,大約需要200萬年。然而人類僅用了100多年,就消耗了許多石油。人類對能源的需求量每年都在提高,照這速度,地球上的石油儲量再多,也經(jīng)不起人類長時間的消耗,所以才有石油枯竭之說。
石油枯竭論并不是謊言。
相對于人類來說,地球是個巨大的生物體,石油實的確的血液,人類至今開采的石油不過是地球表皮毛細血管中的一滴
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石油越用越多”的假象,其實還是因為地球真的很大,70%的地方都被海洋覆蓋,石油大多埋藏在很深的地下,而人類的勘測能力有限,在短時間內(nèi)很難全部發(fā)現(xiàn)。而且曾經(jīng)有些認為開采不了的石油資源,后來經(jīng)過技術的發(fā)展,已經(jīng)具備開采條件了,比如美國現(xiàn)在搞的頁巖油。
最初我們只是在陸地上開采石油,現(xiàn)在人類已經(jīng)有能力開采深海石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