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器發(fā)展史的60年回顧(1):70年代



今天開始,帶大家回顧合成器誕生至今的60年歷史回顧。本篇是合成器發(fā)展最初的十年:70年代。
70年代這十年中,新的音樂合成器技術開始真正找到其立足點。誠然,這些產(chǎn)品的價格仍然令人望而卻步。合成器的發(fā)展繼續(xù)由美國公司領導,而新的前景出現(xiàn)在東方。
艾倫·羅伯特·珀爾曼(Alan Robert Pearlman)是一位設計師、電氣工程師和發(fā)明家,他在美國航空航天局工作了五年。1969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由他名字中的首字母組成——ARP樂器公司(最初的品牌是Tonus),從1970年的ARP 2500的發(fā)布開始,將成為合成器領域的主要參與者。和它的許多前輩一樣,ARP 2500也是一個模塊化的龐然大物。
面對眾多的模塊,從振蕩器、濾波器、LFO和VCA,到專用的音序器和鍵盤,許多人認為它是一臺相當難用的樂器。不過,你的確可以用錢的錢來獲得創(chuàng)造更多聲音的可能——這也是不錯的,因為這臺合成器標配套餐的價格是5400英鎊。
ARP在合成器技術發(fā)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它提供了一個與Moog創(chuàng)造的調(diào)音風格完全不同。一些愛好者甚至評論說,ARP的振蕩器在保持音高方面要穩(wěn)定得多——這句話很刺耳,但很快就被遺忘了,同年,Moog發(fā)布了合成器,后來成為最令人尊敬和羨慕的合成器:Minimoog。
用Mini 小“逛”一下音樂世界
Moogmini 有很多值得稱道的地方。首先,它用了新的外觀,真的非常吸引人:它的兩個面板可以以一定的角度支撐起來,這使得用戶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合成聲音,37鍵的鍵盤可以隨時演奏。與之前的產(chǎn)品不同,Minimoog不是模塊化的,甚至不是半模塊化的,這意味著它不需要使用跳線。它有三個令人聲音出色的振蕩器,所有的振蕩器都被連接到今天傳奇的Moog 24dB/四極低通梯形濾波器那里。

用戶經(jīng)常這么描述Minimoog——它第一次為鍵盤手提供了可以真正與樂隊吉他手相抗衡的東西!它的價格略高于600英鎊,仍然非常昂貴,但如果與市場上的其他產(chǎn)品相比,則相對實惠,因此許多鍵盤手把它放在Fender Rhodes鋼琴上面。值得注意的是,Mk1 Fender Rhodes上面板是弧形的,導致許多人把Minimoog用膠布貼在上面,防止演奏時移動。
同時,1971年,另一款傳奇合成器出現(xiàn)在ARP行列中,也就是半模塊化的ARP 2600。它比2500更小,更便于攜帶,但仍然提供了三個振蕩器的復音,并有更通用的路由結構。這款產(chǎn)品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修改,持續(xù)了十年之久,同時被認為是“絕對偉大”的產(chǎn)品之一。
“英軍來襲”
英國人也不甘示弱,在Minimoog面世第二年就推出了EMS Synthi 100。與Minimoog不同,這是另一臺龐然大物,擁有巨大的、12個電壓控制振蕩器,兩個噪聲發(fā)生器,三個環(huán)形調(diào)制器,四個低通和高通濾波器。它非常大,而且非常重,最開始售價6500英鎊。
正當美國人和英國人玩得開心,來自日本的變革正在醞釀之中。1972年,一家名為Roland Corp.(邏蘭)的新公司誕生,它們的第一款產(chǎn)品是一臺鼓機。整個鼓機還帶有一個木制的音樂支架,其概念是,可以把它放在家里的風琴或鋼琴上面,為你的“象牙樂器”提供鼓點伴奏。

但1973年,Roland生產(chǎn)了他們的第一臺合成器:SH-1000。它的正面有一組開關,標有大號、小號和大鍵琴等樂器,以單音的方式演奏。以今天的聲音標準來看,它的功能非常有限,但它今天已經(jīng)算是經(jīng)典設計,特別受復古愛好者的歡迎。
同年,YAMAHA(雅馬哈)決定加入這場競爭,推出了新潮的大型合成器GX-1。大家把它叫做“夢想產(chǎn)品”,它在凱斯·艾默生(Keith Emerson)和史蒂夫·旺德(Stevie Wonder)等藝術家中大受歡迎,其中,后者用它作為他的經(jīng)典專輯《生命之歌》的主打樂器。
日本的帽子戲法
大約在同時期,在日本,一家名為KORG的小公司一直在努力開發(fā)鼓機,但決定憑借一款“最實惠的合成器”進入合成器市場——這臺MiniKorg 700功能不多,十分基礎,但由于其相對經(jīng)濟的生產(chǎn)成本,它為許多錢包空空的音樂人提供了一臺電子音樂半入門器材。
回到美國,人們開始感覺到競爭在不斷升溫。1975年,Moog Polymoog發(fā)布,這是一款71鍵的力度合成器,它能夠在鍵盤上設置不同的聲音,所以它更像是一種演奏工具。同年,另一位對合成器感興趣多年的業(yè)內(nèi)人士,發(fā)布了他自己的復音合成器。湯姆·奧伯海姆(Tom Oberheim)一直在研究一種叫做“合成器擴展模塊”的模塊,簡稱SEM。很明顯,雖然Oberheim是單音的,但它在一個鍵盤外殼中放置了四個Oberheim,制作了Oberheim 4復音。

同年,Roland宣布了一種模塊化系統(tǒng),叫做System 100;其概念與Moog模塊化略有不同,提供的模塊規(guī)模更大,形成完整的聲音信號路徑。它有四個模塊,前兩個是合成器聲音,一個帶鍵盤,一個不帶鍵盤,而另外兩個模塊包括一個混音器和一個音序器。按照今天的標準,這有點像“幸福一家人”,因為一套完整的復古合成器系統(tǒng)價格可不便宜。
一旦將這些模塊連接在一起,它就會產(chǎn)生強大的“日本聲音”,這些聲音是Human League等樂隊早期音樂的核心。為了行程一體化解決方案,你甚至可以用一對立體聲揚聲器來組成這個系統(tǒng)。幾年后,這套合成器系統(tǒng)大的改動,也就是1979年出現(xiàn)的、完全模塊化的Roland System 100m,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和更多的模塊選擇。
弦樂和聲碼器
70年代,發(fā)展中技術的最大問題是,這些技術的成本對許多人來說非常昂貴,他們因此無法享受到真正的“合成器奇跡”。
這個時代的許多鍵盤手,發(fā)現(xiàn)自己依賴于傳奇的Fender Rhodes電鋼琴,這臺樂器出了有與傳統(tǒng)鋼琴不同的聲音色彩,還有揚聲器,以及全復音。合成器則不然,即使是非常昂貴的合成器,復音也很少。應對這一問題,一些制造商開始生產(chǎn)一種叫做“弦樂機”的鍵盤樂器。
Solina弦樂合奏機(1974年)是比較著名的機器之一,這臺樂器是與ARP合作制造的,它提供Pad和類似弦樂的音色,也可以用幾乎無限的復音來演奏。許多臺Solina都獲得了經(jīng)典地位,許多樂隊和制作人在現(xiàn)代環(huán)境中仍在使用它們。
Roland RS-505(1978年)是另一個好代表,Roland在1979年超越了自己的產(chǎn)品,將弦樂機與聲碼器技術結合起來,生產(chǎn)出VP-330 Mk1 Vocoder Plus。實際上,VP-330可以同時播放一些聲音,分層播放。它可以產(chǎn)生聲碼器元素、弦樂、銅管樂甚至是合成合唱的聲音。

在這個階段,聲碼技術并不新鮮,但Roland提供了一種更容易的復音功能,包括弦樂和聲碼器元素。聲碼器音色配置完全是預設的,不允許有太多的改動,但它的效果確實不錯,與這個時代的許多其他機器一樣,這臺小東西已經(jīng)成為復古的經(jīng)典。
這就是傳奇
1977年,雅馬哈發(fā)布了一款合成器——CS-80,這款合成器將成為那個時代的重量級產(chǎn)品之一。CS-80在1977年發(fā)布,重量達到驚人的250磅。它巧妙地在預設中提供了四個存儲器,通過一個小面板裝置進入,當抬起它時,所有合成器的控制推子就會馬上出現(xiàn)。甚至有傳言說,音樂家們需要加固他們的地板,不然用不了這臺龐然大物。問問范吉利斯(Vangelis)就知道了,他把CS-80作為他為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的電影《銀翼殺手》配樂的核心樂器之一。
直到70年代中期,所有的合成器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與模擬電路——而且是離散電子——聯(lián)系密切。這依賴于更大、更重的電器元件,也反映在機器本身上。這些樂器往往很重,而且它的重量無法控制??爝M到1978年,芯片技術發(fā)生了里程碑式的事件,它保持了模擬電路的核心,但增加了更多的控制方法,以實現(xiàn)可編程和存儲器功能。

戴夫·史密斯(Dave Smith)在1974年成立了他的公司,名為Sequential Circuits。正如其品牌所暗示的那樣,戴夫早年一直在設計和生產(chǎn)音序器。但正是在1978年,Sequential宣布生產(chǎn)世界上第一個可編程合成器。
Prophet-5成為了音樂人必備的合成器;它有一個5個八度的鍵盤和演奏輪,這臺五復音合成器允許在它的嵌入式微處理器的存儲器中創(chuàng)建和調(diào)用音色參數(shù)。 這臺樂器并不便宜,售價3500英鎊,但在音樂技術歷史的這個時期,它是一臺全能合成器。好吧,它缺乏Minimoog的力量,但它的聲音聽起來豐富而細膩,這部分歸功于它的Curtis的24dB/四極濾波器。
他們可能是巨頭,但是......
到目前為止,我們提到的許多名字無疑都是非常熟悉的,因為這些品牌已經(jīng)被載入了合成器史冊。
在這些巨頭的遺產(chǎn)中,我們不得不提到一些較小的公司,還有一個可能因當代原因而被人認識的公司。Steiner-Parker是由Nyle Steiner創(chuàng)辦的公司,他是一位小號手和合成器專家,曾為《Apocalypse Now》《Dick Parker》等故事片工作,還有Dick Parker。
他們最有名的產(chǎn)品是一個不太知名的合成器,被稱為Electronic Valve Instrument,類似于電子小號。實際上,它的功能根本不像小號,這把樂器有它的粉絲,但卻輸給了它的管樂器同行——EWI。

如果你覺得這個名字很熟悉,這可能是因為你擁有一臺Arturia合成器。Arturia在他們的許多合成器上使用了臭名昭著的Steiner-Parker濾波器。Steiner-Parker在70年代中期也生產(chǎn)過硬件合成器,比如令人印象深刻的、現(xiàn)在非常值得收藏的Synthacon。一個相對令人印象深刻的單音合成器,具有明顯的Moog影響。
日本對Prophet-5的成功視而不見,在這場“戰(zhàn)爭”中,1978年,Jupiter 4誕生。這款產(chǎn)品被認為比Sequential和Moog的同類產(chǎn)品更實惠,也是今天傳奇的Jupiter產(chǎn)品名稱的首次出現(xiàn)。作為一個四復音的合成器,Jupiter擁有Roland的一個新的控制元素——Compuphonic。它將VCO置于微芯片的控制之下,穩(wěn)定了調(diào)音,而8個存儲器意味著可以保存音色。

KORG 也繼續(xù)開發(fā)合成器,1978年出現(xiàn)了類似的經(jīng)典MS-20單音合成器。它提供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半模塊化設計,它的Patch仍然讓大多數(shù)決定探索它的人感到困惑,但重要的是,MS-20同時使用了低通和高通濾波,如果你想的話,它可以產(chǎn)生非常有侵略性的聲音。一旦產(chǎn)生共鳴,它沒準能把你的頭擰下來!
70年代日暮時分,更可靠的技術正在出現(xiàn),為接下來的十年創(chuàng)造了完美的場景,屆時,合成器將統(tǒng)治音樂排行榜……
70年代合成器TOP 10
1. The Minimoog

這款合成器可以說為后來的所有合成器設立了標準;鮑勃·穆格(Bob Moog)在這款37鍵單音合成器經(jīng)典產(chǎn)品中,提出了時新的概念和框架,為鍵盤手提供了一個基本可以承擔的價格選擇,在聲音上,可以與樂隊中最響亮的吉他手競爭。今天,人們對它的需求和50年前一樣多。
2. Chick Corea
非凡的爵士鋼琴家和鍵盤手奇克·科里亞(Chick Corea)是爵士樂和融合樂界的領軍人物,他的樂隊組合中使用了多種鍵盤,其中包括雅馬哈的鍵盤,當然還有Minimoog鍵盤。雖然他后來的一張專輯《he Mad Hatter》在高度管弦化的環(huán)境中使用了Mini的功能,但他的出名,可能是因為他在70年代初與他的全明星樂隊 "重返永恒 "一起創(chuàng)作——音樂上很復雜,但聲音上卻超出這個世界。
3. The ARP 2600 和 R2D2

1977年,我們第一次看見了一個連載至今的電影。由于導演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的努力,《星球大戰(zhàn)》第四集--《A New Hope》是該系列電影中第一部被拍成電影的作品。演員們由兩個 "機器人" 陪同;C3PO是直立的、有人性的,而R2D2則是矮小的,其聲音是由ARP 2600產(chǎn)生的一系列嗶嗶聲和滑音組成的。
4. Keith Emerson - Emerson, Lake and Palmer
沒有哪個樂隊能比ELP更好地展示前衛(wèi)搖滾時代;有技術天賦的鍵盤手Keith Emerson擁有超多的樂器,即使在70年代早期。除了使用的哈蒙德風琴(他會向它扔刀子)之外,他還使用一個巨大的Moog Modular現(xiàn)場樂隊,以及一臺雅馬哈GX-1“夢想機”。據(jù)傳,他的鍵盤設備重達三噸左右。在這種規(guī)模下,你最好有一輛拖掛卡車,車頂上寫著 "Emerson"......所以他做到了!。
5. Roland System 100
System 100的半模塊化設計很有吸引力;如果完全組裝好,你可以生成兩個不同的合成器聲音,用相應的模塊進行排序,然后通過附帶的混音器將音頻信號傳到組裝好的立體聲揚聲器中。Human League早期的曲目高度依賴這個小系統(tǒng),受到一些制作人的青睞,他們更喜歡更緊密的Roland聲音。
6. Rick Wakeman
里克·瓦克曼(Rick Wakeman)在70年代的工作包括自己單獨演奏,以及與前衛(wèi)搖滾樂隊Yes兩次合作。在所有的演出中,他都離不開大量的合成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Minimoog。他經(jīng)常會在他的鍵盤設備中安裝多達4個Minimoog——這是一個時代的標志,因為Moog上不能保存音色。他超凡的演奏風格在技術上是非常傳奇的。
7. Prophet-5

Prophet-5是第一個提供微處理器控制的合成器,可用于保存和調(diào)用音色。在1978年,Prophet-5是所有音樂人都想要的合成器。在經(jīng)歷了多年的單音合成器之后,他們渴望演奏和弦,正如一位演奏家曾經(jīng)告訴我的那樣,這是唯一需要的合成器!這款合成器無疑震撼了70年代末的市場。它確實撼動了70年代末的市場。
8. I Feel Love - Donna Summer
這張非同尋常的熱門唱片是以唐娜·薩默(Donna Summer)的名義發(fā)行的,雖然如此,但合成器行家們會馬上知道,是富有遠見的制作人喬治·莫羅德(Giorgio Moroder)提供了創(chuàng)新的聲音。當時的技術非常有限,喬治·莫羅德創(chuàng)造了一種方法,用咔咔聲(click)將音序器與磁帶機同步,這為整首歌提供了脈動。這首歌是1977年英國最暢銷的歌曲。
9. Jean-Michel Jarre - Oxygene
1976年,鮮為人知的法國鍵盤手、作曲家和制作人JMJ發(fā)行了一張令人回味的器樂專輯,在1977年夏天成為排行榜熱門。Oxygène不僅受到好評,而且受到大眾喜愛。它在新的、令人興奮的聲音世界中,利用了風琴、美樂特朗(Mellotron)和合成器,所有這些都是在賈爾公寓的廚房里設立的家庭工作室里制作的。
10. Joe Zawinul
傳奇的融合樂隊Weather Report是喬·扎維努爾(Joe Zawinul)和韋恩·肖特(Wayne Shorter)的創(chuàng)意。他們是一個有許多傳奇爵士樂手樂隊的??停跇逢犞虚L達16年。喬對合成器極為熱愛,因此他在現(xiàn)場使用兩臺ARP 2600、一臺Fender Rhodes和多個其他鍵盤樂器。他的聲音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ARP 2600,以及它的內(nèi)部彈簧混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