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職稱出書容易被忽略的細節(jié)
近年來各高校事業(yè)單位,評職稱的文件更新頻繁,條件也在不斷變化。但無論怎么變,著作都占有一席之地。無論是編著學術著作、主編教材還是個人專著,在評職稱條件里都能提高個人競爭力。
各個地方的文件要求不同,所以評職稱出書時選擇的出版社、出書類型也不相同。所以在評職稱出書時,作者要了解清楚細節(jié),跟文件要求符合,才能提高競爭力。關于評職稱出書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點呢?
首先:關于署名方式
著作出書的署名方式,主要有編、編著、著。
相同點:編、編著和著都是著作權確認的創(chuàng)作行為。
不同點:編,是指將別人的作品匯編在一起的著作。
編著,則是介于著和編之間的一種著作形式,有作者自己的簡介。沒有獨特見解的成分的作品不應成為編著。
著,是自己的獨到見解,需要開創(chuàng)和創(chuàng)新,著的獨創(chuàng)性最高。
在評職稱中,著的加分最高、編著其次、編最后。
其次:關于作者排名
無論是哪種署名方式,能在新聞出版總署網(wǎng)上查詢到的就前三位作者。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排名越靠前,評職稱時加分越高,當然要負責的字數(shù)也越多,需要承擔的出書費用也越高、所以在評職稱出書時,作者一定要了解清楚文件對不同位置的作者的認可程度。有很多單位對不在備案內(nèi)的作者是不認可的。評職稱級別越高,要求也越高。了解透徹條件,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競爭力。
第三:關于作品查重
不同單位對評職稱出書的查重要求不同,一般都在20%-30%,有些地區(qū)甚至要求查重更低。作家出書網(wǎng)提醒各位作者,知網(wǎng)查重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準備稿件時,作者要將這部分考慮進去。

第四:關于書號的選擇
一般高校與單位,對于評職稱出書,都要求獨立書號,備案查詢。所以評職稱出書,大多會選用單書號出書,一書一號,擁有獨立的ISBN與CIP。也有一部分單位,擁有獨立書號即可,所以也可以用電子書號出版。在出版之前,作者一定要搞清楚評職稱認可哪種書號,等書號進入申請流程,就不能更改了。
第五:關于出版社
隨著評審的越來越嚴格,評職稱出書對出版社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有要求國家級出版社或者百佳出版社,也有要求大學出版社的。這些有明確要求,出書就需要按照要求進行出版,不然會導致書出了,但不能評職稱用。既浪費錢又耽誤了評選。
最后:關于出版周期
不同出版社,出版周期也有細微的差別,一般來說,國家級出版社出版時間比較長。大多數(shù)出版在3-8個月。若中間出現(xiàn)返修,可能時間會更長。對于評職稱出書的作者來說,提前跟編輯溝通出版時間,給出版留足空間。一定要提前準備,避免要用書時,圖書還沒出版出來。
評職稱出書在選擇出版公司的時候,要簽署正規(guī)合同,約定好雙方權利義務,以免耽誤用書,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