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回到二十四小時前【關(guān)于這個話題我想說說】
如果回到二十四小時前,我可能還會那樣去做。
或者換一種方式。
找個話題其實和很多話是一個類型的,就比如說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樣出名的著作,以及人們經(jīng)常說,如果我當初這么做,會怎么怎么樣的。
無一不例外的透露了人們的這樣一個心理。
就是人們對于過去所做所謂的后悔,以及對于以前從未得到過的東西,進行一種幻想,設(shè)想。
而人們實際上是通過這種幻想和設(shè)想,去彌補或者說達到這樣一個目的:告誡自己去珍惜現(xiàn)在,而不是對于得不到的感到遺憾,甚至是對于以后要做的更要慎之又慎。
回到剛才的主題。
如果有人問我假如回到二十四小時前,你會怎么做?
我會這么回答他:“我要早起,然后學習,抄筆記,然后好好的吃一頓午飯,然后再好好的睡一覺,再然后啊,打會兒游戲放松放松,再學習,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wù)?!?/p>
等等如是而云。
事實上我并沒有這么做,整個人仍處于一種放縱的狀態(tài),依舊放任自我,依舊看小說、看直播、看視頻等等,就是不看書學習等等。
人們對于過去的懺悔,或許是對今天的告誡和珍惜,但實際上是想求一個心安理得,甚至是一種滿足性質(zhì)上的自我欺騙。
誰也無法再度回到過去或者穿越過去,去改造自己或者說借著穿越使得自己變得年輕起來,畢竟時間還在流逝呢。
所以啊,就算回到二十四小時前,甚至是二十四年前,甚至是像電影 《你好。李煥英》中回到父母所生活的年代做點什么,都給人一種徒勞無功難以費解的感受。
我們更應(yīng)該珍惜的是現(xiàn)在做的每一件事,而不是說,因為過去而瘋狂的去寫懺悔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