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散套·料峭東風
【中呂引子·四園春】
料峭東風開小桃,催花一陣雨如膏。東君昨夜到西郊,萬紫千紅堪畫描。不妨同歡笑,沉醉樂陶陶。
【泣顏回】
東野翠煙消,喜遇芳天晴曉。惜花心性,春來起的偏早。叫人探取,問東君、肯與春多少?見丫鬟笑語回言,道昨夜海棠來了。
【前腔換頭】
今朝,特地到西郊。端的是萬紫千紅爭巧?;ㄇ榫苽?,一生被他縈繞。雕鞍駿馬,會王孫貴戚把金尊倒。有時節(jié)沉醉花前,把金丸墜落飛鳥。
【千秋歲】杏花稍,間著梨花雪,一點點梅豆青小。流水橋邊,流水橋邊,只聽的賣花人聲聲頻叫。秋千外,行人道:粉墻內(nèi),佳人笑。笑道春光好!把花籃旋簇,食壘高挑。
【前腔】
俊多嬌,只顧貪歡笑,卻不道冷地有個人兒瞧。綠柳陰中,綠柳陰中,悄藏身,暗折花枝來到。低低道奴容貌,比花貌爭多少?卻被無情惱,道花枝勝如奴貌妖嬈?!?/p>
【越恁好】
鬧花深處,鬧花深處,滴溜溜酒旗招。牡丹亭側(cè),尋女伴斗百草。翠巍巍柳條,翠巍巍柳條,見忒楞楞曉鶯兒飛過樹梢。撲簌簌落紅舞,翩翩粉蝶兒飛過畫橋。一年景,四季中,惟有春光好,向花前暢飲,月下歡笑。
【前腔】
乍晴還乍雨,乍晴還乍雨,暖融融景色饒。見游人往來,貪歡笑,舞鮫綃。鬧咳咳笑高,鬧咳咳笑高,見骨碌碌小車兒乘著艷嬌。嬌滴滴眼兒,虧彎彎小腳,一捻腰肢十分俏,難畫描,蕩漾春心了,怎叫人對景辜負年少。
【紅繡鞋】
聽一派鳳管鸞簫,鸞簫;見一簇翠圍珠繞,珠繞。捧玉樽,醉頻倒,歌金縷,舞纖腰,任明月上花梢。
【前腔】
花枝明月多嬌,多嬌;三般湊逞妖嬈,妖嬈。一樣妝,最波俏,花蔭下,鬧吵吵,醒來時不覺夜深了。
【般涉過曲·太平賺犯】
堪賞堪描,間竹桃花映小橋。翩翩粉蝶雙飛繞,見游蜂往來鬧。
【前腔】
翠圍珠繞,寶馬香車忒羅唣。王孫仕女同歡喜,攜歌妓飲瓊瑤。
【尚如縷煞】
從今酩酊眠芳草,高把銀燭花下燒。韶光易老,休把春光辜負了。
〖批:這一套極其離譜,原因在于,在散曲選本這雖然是作為一套曲子收錄的,實際上,這一套曲子文辭,是三本傳奇里的三折曲文合在一起而成的。【四園春】、兩支【泣顏回】、第一支【千秋歲】、兩支【紅繡鞋】、兩支【太平賺犯】以及【尚如縷煞】全部出自元代戲文《子母冤家》中的一折,而第二支【千秋歲】、第一支【越恁好】則出自元戲文《張翠蓮》,這兩本戲文捏,都是《宋元戲文集佚》的內(nèi)容,如今已經(jīng)不見全函了,這兩套曲文十分還存在其他佚曲,已經(jīng)無法得知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散曲選本支
之中作為引子的【四園春】和兩支【太平賺犯】往往被截去不用,至于剩下的四種曲牌、八支曲文,第二支的【前腔】在不同版本的曲選里面都有或多或少省略。雖然在某種方面我支持某曲歸某文的想法,但是實際而言,這套湊出來散曲在實際的傳奇創(chuàng)作中,沿用的十分嚴重,為了使讀曲者能夠了然,姑且就存這樣一套怪曲罷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