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的食材做了一桌普通的飯菜
畫面美輪美奐,劇情真的一般。
作者原本想塑造一個抑郁癥患者,但女主這根本算不了抑郁啊,就是一個童年家庭不幸福導致內(nèi)向自卑的性格,況且她爸和后媽也并沒有對她多不好,就是有了小寶寶后中心不在她身上了,便開始想媽媽。評論區(qū)假抑郁一堆傷痛文學,什么 “希望你永遠不會懂”,“看不懂的人真的很幸?!保卑椎膭∏?,簡單的隱喻這有啥看不懂的啊,甚至發(fā)展到人身攻擊的 “看不懂的都沒有共情能力”,真有共情能力呢,罵人都不知道的疼呢。
淚目也確實淚目了,但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那種,強行催淚的感覺,就是“哭啊,你倒是哭啊,劇情這么感人,南河都死了,參宿哭成這樣了,你為啥不哭,不哭你是不是沒有共情能力”。
還有國漫的通病。
其一,刻意丑化主角外形。南河為啥要是這副奇怪模樣?第一次南河和參宿照面的畫面,是真的不好看啊。有人會說因為現(xiàn)實里就是個小丑,但夢里,或者說潛意識里一切都變得那么如夢如幻了,為啥男主還是這個樣子,如果換個更好看的外形不會更和諧嗎?尤其是和《鈴芽之旅》男主對比后,同樣都是長發(fā),差別不是一般的大,雖然這個劇情也同樣不咋地。
其二,過多無意義的耍寶,搞怪。我始終認為特意的搞笑是不搞笑的,就像班里那些特意搞怪引人注意的同學,其實很多是惹人討厭的,反而是那些字里行間流露幽默的同學會引得旁人發(fā)笑。這種感覺就像是我已經(jīng)知道你要搞笑了,除非你是真的很好笑,不然我是笑不出來的,說白了就是心里預期,我知道你要搞笑了,那我的預期就會高一些,那你就更難讓我笑,無關(guān)乎笑點的高低。還有深海大飯店里面那些粘液口水的畫面,是海里的居民都不配吃點正常的還是怎么了,和精美的畫面格格不入。
其三,臺詞庸俗。開始圍繞黑暗料理的的那一系列臺詞,什么“西紅柿炒雞蛋放整顆西紅柿”,“就想來碗疙瘩湯”,穿插了全篇的疙瘩湯,每次聽到都是地鐵老人手機;廚房里捏他舌尖上的中國;結(jié)尾父母吵架,參宿看心理醫(yī)生那段的簡直俗套,幾乎可以在任何類似題材的作品中找到相同的臺詞。就好像是看近些年春晚小品,里面穿插了各種過時了的,老掉牙的梗。
就像是用高端的食材做了一桌普通的飯菜,談不上難吃,但總覺得糟蹋了東西,目前國漫的通病吧。說實話國漫現(xiàn)在的畫面水平不差什么,甚至算得上是一流了,但就是劇本總拖后腿,也是蠻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