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慮與自卑中前行—中國海洋大學日語MTI筆譯總分第1名上岸經驗分享|2023翻碩(MTI)

——貓東西
序
備考的時候,往往會伴隨著自我否定。
昨天剛學完的東西今天又不會了;錯過的題,再做又錯了;要背的東西太多,根本不往腦子里進……等等。
人在接觸大量信息,又不得不處理的時候,往往就會陷入這種自我否定的循環(huán)。時間的壓迫感也會加重這一情緒。
尤其是大腦疲憊了一天之后,更容易產生這種情況。
貓東西(本文作者)也是如此。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情況。
這里給大家?guī)c建議:
①晚上的時候少做決策?;蛘哒f,疲憊的時候少做決策。因為這時的很多決策是低質的。反思也要適度,點到為止,不要陷入內耗。
②寫日記,記錄自己的進步和反思。
③多給自己出模擬題,用結果強化自己的信心。雖然大家報課可能也會有模擬,但這種模擬不可能很頻繁。還是要自己想辦法,模擬的內容就用學過的東西即可,就是說,這是一種復習。
④結交一些好的考友、老師,適當和對方談心。尤其是考友(當然,需要和自己沒有競爭關系,不然雙方都會有點別扭),那種互相鼓勵是別的東西替代不了的。
祝愿貓東西在讀研期間能越來越好(其實貓東西的情況要比本人想得好很多,不然在給她模擬面試之后,我也不會告訴她“可以考上”)。
焦慮與自卑其實會伴隨著很多人前行。我也不例外。
一方面,我們要用好成績、好的結果去不斷強化自己的信心。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多讀一些別人的事跡、文章。我個人比較推薦史鐵生寫的東西。
雖然一路上會有焦慮、自卑,但希望大家同時還能保證自己在前行。
唯斯
一、個人情況
本人初試403分(政治58分,翻譯碩士日語86分,日語翻譯基礎133分,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126分),排名第四;復試第一;最后以總分第一上岸中海大。專四等級良好,大三上過了N1(138分),專業(yè)排名穩(wěn)定在前十。我是應屆生考生,本科院校是廣西大學(沒錯,就是那個考研調劑小清華)。我本人也是土生土長的廣西人。廣西,從客觀上來說,經濟、教育、文化等方面在全國范圍內,都可以說是比較落后的。再加之目標院校是教育大省---山東的985,自己的能力各方面都不突出,既不算太差,又沒有保研的同學那么優(yōu)秀,往往是被老師遺忘的“小透明”。以上的種種,都讓我十分自卑并且焦慮,備考的過程中時常精神內耗,不過最后總算是熬出頭了。相信備考的過程中和我情況類似的同學不在少數(shù),所以在這里除了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學習經驗,也想說一下自己是怎么在消極情緒中熬過來的。
二、擇校
我是從四月份開始備考的,但一開始的目標院校是上海某高校,去年六月份的三筆我沒能通過,實務部分差兩分,這更加劇了我的自卑心理。且該院??疾斓念}型廣、難度大,于是我就放棄了該院校,選擇了中國海洋大學。正式開始備考海大已經是八月底了,這個時間已經很遲了,好在前面我主要在打基礎,并且備考路上認識了去年上岸的學姐,大到考試的題型,小到哪個資料該看哪個部分,全都告訴了我,讓我少走了許多彎路。在此十分感謝學姐,同時我也想像學姐一樣,為下一屆的同學們照亮前行的路。
三、備考過程
政治(58分/100分)
政治這一門課我其實考得不是很理想,并沒有什么經驗可言。
但過后我也反省了一下,原因有三:
1、我從四月份就開始看徐濤老師的課,但開始得太早,既花了時間,效果又不大,很多知識點到了后期自己都不記得了(所以暑假七八月的時候開始復習政治,聽課的過程必須輔以相應的練習)
2、我考的是山東的學校,傳說中的考研旱區(qū),一些公共課壓分很嚴重(所以選擇院校要考慮清楚,是否要去大旱區(qū),以及自己的專業(yè)課實力能否彌補政治被扣掉的分數(shù))
3、考研前一周我陽了,正是背誦大題的黃金時期,但是發(fā)了三四天的燒,很多該背的我都沒有背,心態(tài)也接近崩潰(所以越臨近考研就越要保證身體健康!)
213翻譯碩士日語(86分/100分)
備考資料日語綜合教程5~8冊的單詞、語法以及課后閱讀練習部分;專八語法敬語篇;專八文字詞匯篇;歷年專八真題;歷年海大213真題;+一些其他資料等。此外,我還會輔以手機APP“記乎”進行背誦,在看過書本的基礎上,再利用空余時間,在APP上鞏固,這樣會記得更加牢固。




以上就是我在準備213的過程中背誦過的卡包,這些卡包雖然不盡完美,但瑕不掩瑜,對于鞏固記憶能起到良效。
單詞部分
①我過了兩遍專八文字詞匯篇,并在PDF上像這樣標注:在每個單詞的前面用筆或者手打輸入同一個單詞。
因為goodnotes的檢索功能不能識別一些掃描版的PDF,但是手寫和文字輸入可以識別,所以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自己建立一個單詞庫,在做題或是翻譯過程中遇到似曾相識的詞,我都會在這搜索一下,“啊,原來這個單詞我原本在書上學過的,那下次見到就更不能忘記了?!倍颐總€單詞旁邊都有例句和當時自己所做的標記,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加深印象,不斷地“溫故”。

②我背誦了綜合日語教程5~8冊的單詞,其中5、6冊在我們學校的高級日語課程中就學過了,老師在當時還要求我們背誦了單詞的日語釋義,所以這一方面的記憶負擔不是很重;剩下7、8冊的單詞主要靠自學,自己搜一些用法和例句以加深理解。其中一些看起來很生僻很偏詞語的也需要多注意,說不定在359的文學翻譯當中就出現(xiàn)了呢。今年海大相較于以往,對于213中單詞的考察比重變小了,變成了在一篇文章中給幾個劃線的單詞注音,以往貌似都是會單獨出一道大題,考察單詞讀音。
③最后通過上述的記乎,滾動背誦單詞。語法部分我主要是看專八語法敬語篇,也像上面講過的,第一遍看的時候,就在相應語法的前面輸入對應的文字,以便日后檢索??赐甑谝槐橹?,就每天規(guī)定自己必須看10條語法并在早上朗讀。這樣其實到考前,我已經滾動復習了三四遍這本書了。再加上綜合日語教程里面的語法部分,我認為已經足夠應試了。海大今年第一大題就是根據(jù)給出的語法進行造句,我之前看考試大綱的時候忽略了造句這個題型,并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導致拿到試卷時措手不及,但好在平時復習時就習慣結合例句進行記憶,所以造句這一塊對我來說還不算太難。

閱讀理解今年海大的考試大綱中說明了閱讀理解部分的題型是選擇題+簡答題,所以刷完了歷年專八真題的閱讀題(這一部分能應對選擇題),簡答題的部分我主要做日語綜合教程每一課的課后習題,這里的閱讀都是主觀題題型,跟海大的題型十分契合。翻譯部分今年海大的考試大綱中試大綱中并未明確說明會考翻譯,所以這一部分我也沒有準備(哭),好在考的還算是比較常規(guī)的社科類翻譯,文章不算太長,平時有好好練翻譯的話拿下這個部分不算難事。作文部分從9月份開始,每周至少寫一篇作文練練手。
最開始的時候可能下筆難,所以我是從抄寫別人的優(yōu)秀作文開始的,抄一遍,練字的同時也學習別人的寫作思路,再自己動手寫一篇。練習的題目主要以海大歷年真題+專八作文題為主,練習到后期,一些屬于自己的框架和套話就自然而然形成了,這樣考試的時候就能“下筆如有神”了。海大的作文題目都比較常規(guī),今年的作文題目是<ストレスが溜まったら、どう解消するか>,800字,我習慣在草稿紙上列出個大綱,再寫到答題卡上,一般按照“開頭-中間-結尾”這樣的三段式就行;結構一定要完整,不要因為最后沒有時間了而不寫作文的結尾。
注意:每年的考試大綱出來之后都需要仔細研讀,根據(jù)上面的提示進行有針對地復習,但也不可“全信”,因為大綱里面沒說到的就不一定不考,比如今年的翻譯題;提到了也不一定會考,比如今年大綱里面提到了要寫1~2篇命題作文,其實只考了一篇。所以在備考的時候盡量要復習到所有的題型,以不變應萬變。
359日語翻譯基礎(133分/150分)
備考資料翻譯必攜124、三筆二筆真題、瑞譯沖刺班的作業(yè)和資料、瑞譯詞“會”互譯、日語專八翻譯真題、天聲人語、夏目漱石《心》中日對譯版本、人民網熱詞、NINJAL網站其實我是從10月份的瑞譯沖刺班才開始跟瑞譯的,此前(4~9月)一直是自己做三筆的練習、翻譯必攜+跟別的機構的班。雖然是打基礎的階段,但是感覺不到自我提升,再加上三筆受挫,讓我選擇了報瑞譯的沖刺班。
瑞譯的課程有一個我很喜歡的點就是做的作業(yè)提交上去會有老師點評,無論是表揚我做得好的還是指出我的譯文有瑕疵和錯誤的,我都覺得十分受用。因為通過別人的反饋,才能讓我知道自己做得到底怎么樣、自己處于什么水平,而不是像之前一樣摸黑走路。而且最后一個月的時候搶到了瑞譯昆圖斯老師的精修班,讓我受益匪淺,在老師批改完譯文之后有什么疑惑都可以繼續(xù)找他,復試的時候我也有向昆圖斯老師請教經驗和技巧,是一位溫柔又熱血的老師。

詞匯互譯部分瑞譯每周小測后面都會有詞匯互譯的練習+記乎上面瑞譯的詞“會”互譯卡包+微信人民網公眾號的熱詞+專八的慣用語和諺語,吃透了這些內容,我覺得這一部分就很難丟分了,重要的還是多次重復的滾動復習。翻譯部分前期練習翻譯必攜時,我是先手寫在本子上,之后再整理要點到goodnotes上面。如圖:

后期開始跟瑞譯的沖刺班,里面的內容涵蓋的范圍很廣,政經、社科、文學等都有。吃透瑞譯的作業(yè)十分重要,于是我做了如下工作:

最上面的部分是作業(yè)原文,左邊的是我自己的譯文,右邊的是參考譯文,還把cctalk上面老師的點評截圖貼到旁邊。復習的時候看參考譯文的同時,也能重新看看之前自己的譯文,思考一下還能怎么改善。
到12月份的時候,瑞譯的沖刺班已經積累了很多作業(yè),于是我每天早上早讀的時候都會朗讀之前所做過的瑞譯的作業(yè)(中譯日日譯中各一篇)+周測里面的詞匯互譯,到了晚上的時候再看一遍同樣的內容,著重記憶好詞好句和譯文的翻譯思路。此外,由于海大愛考文學翻譯,我還看了夏目漱石的《心》的中日對譯本(中譯本選的是林少華老師翻譯的版本),原文和譯文對比閱讀,學習文學翻譯的表達。
在練習文學翻譯方面,中譯日我選的素材來源于歷年專八真題的翻譯;日譯中選的則是瑞譯的天聲人語欄目。我接觸并練習文學翻譯的時間并不長,也就是從八月底正式備考海大開始的,初做海大的359真題,覺得十分吃力,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是能夠有所提高的。練習文學翻譯,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一種“意識”,如何把一句很口語的話說得“文縐縐”的,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部文學作品。
例如,<思い出す>這個詞,我們往往會下意識地翻譯成“想起”,但是此時如果稍微再轉個彎,譯成“憶起”,是不是就有文學“內味兒”了?海大的359篇幅都不算太長,一般都是四五百字左右,所以時間還是很充裕的。平時練習的時候我會打草稿,在紙上先潦草地翻譯一遍,再用比較工整的字謄抄到答題卡上,并且計時。
這樣下來,詞匯翻譯+四篇翻譯,三個小時是綽綽有余的,但這些都是基于平時的練習,如果平時寫字就比較慢或者思路比較慢的同學,建議還是不要這樣做。平時瑞譯的作業(yè)我都是直接打到電腦上,這個過程中難免有很多刪刪改改,一些語句需要反復斟酌,離考試還有一個多月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這樣不行,如果在卷子上也這么刪改,卷面一定很難看。以我自己買了答題卡,每天模擬考試的狀態(tài),在草稿紙上大致翻譯一遍,看看有沒有什么需要刪改的,再謄抄到答題卡上,這樣得出來的譯文起碼看上去會舒服一點。
448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126分/150分)
備考資料《笠翁對韻》、中小學生必背古詩詞、毛的詩、百度百科、最后的禮物、百科黃皮書、高考作文素材、紙條APP以及一些其他資料等。選擇題選擇題共60分,考查范圍非常的廣。形式大多都是從百度百科的定義中挖空,給幾個選項,選擇最合適的一個。
這一題型十分具有海大的特色,與其說是考查定義,我覺得更偏向于考查閱讀能力。且海大的百科不考名詞解釋,只考選擇題。相信有很多人都是因為這一點選擇了海大,但這樣的題型對考生來說有利也有弊,雖然選擇題有四分之一的概念能做對,但是錯了就是錯了,沒有什么“感情分”、“墨水分”可言。建議備考的時候從真題入手,通過做真題把握出題的方向和風格,即使一開始的時候得分低也沒有關系,因為這是一個查漏補缺的過程。
此外,臨近考試的時候,我還“自作聰明”地從各大官媒那選了一些當年的熱詞,去百度百科上搜定義,整理到goodnotes上,并自己猜測哪些詞可能會“挖空”(如下圖)。當然,自己押的這些詞一個都沒有考到(笑哭),但咱練的就是一個語感嘛~

填空題填空題共30分,包括10分的古詩詞默寫和20分的文化常識填空。古詩詞默寫每年都會出現(xiàn)1~2句的毛××的詩句,在我考的這次,出現(xiàn)了三句,所以背熟毛的詩是十分重要的。我將毛的詩全部打印了出來,從九月份開始每天早上背誦,到了考前,那幾頁紙已經被我盤出包漿了(苦笑);剩下的部分,我背了小學、初中、高中的必備詩句,還自己額外補充了一些比較知名的詩句,但是即使是這樣,考試時我還是有兩個句子沒能默寫出來,甚至此前自己都沒有見過。
可見古詩詞這一部分考察的范圍之廣,但是也不用太擔心,畢竟只有十分,我們只要掌握好我們目前所能記住的,考試時不寫錯別字就好啦。文化常識填空部分這一部分愛考中國古代的文化常識,特別是和數(shù)字有關的,所以我重點看了黃皮書后面的一些有關數(shù)字以及各大事件的總結。記乎上的這個黃皮書百科名詞解釋卡包是可以聽的,我每天來往圖書館的路上就會聽這個卡包,雖然海大不考名詞解釋,但是說不定里面的內容就在選擇題或者填空題考到了呢~另一個黃皮書的填空題卡包我也有練習,里面有些題目跟海大的填空題還是很像的。
填空題的另一個“重頭戲”就是近幾年的題目才出現(xiàn)的對聯(lián),《笠翁對韻》這本書就是用來應對這個題目,近兩年的對聯(lián)題目都是從中摘取的??催@本書時,我略過了文言文部分,將我覺得可能會考查的句子用彩色筆標出,再將句子中提到的人物典故整理下來,整理完只背誦筆記即可。我在goodnotes上一共整理了700多頁,這個完整版的筆記我大概看了兩遍,之后又做了一個精簡版,縮減到了100多頁,里面重點挑了一些我覺得很重要的人物的信息以及重大歷史事件,最后沖刺的時候反復背誦這一百多頁的內容即可。此外,我還以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名字命名大綱,這樣在考場外面等候的時間里,也可以通過看大綱的方式,快速回憶之前復習過的內容。


大作文部分(60分)海大的這個部分的作文題跟高考作文基本差不多,所以我買了幾本高考的作文素材和時事熱點的雜志,平時有空的時候就翻閱一下;我還在紙條APP上面整理2022年每個月的熱點事件,并摘抄了一些好詞好句到備忘錄當中。這些事例不用貪多,自己能夠記住、并靈活運用好就行。
也是從九月份開始,每周開始在紙上練練手,找回當時寫高考作文的感覺。此外,其實素材或者句子的運用并不局限于我們所看的一些作文書,在瑞譯的強化筆記中,甚至是曾經練過的翻譯里面,都能抽出有用的部分。
比如,唯斯老師的這篇題為《斯文在茲》的筆記,通過老師下面給出的注釋,我們知道這是出自《論語》的,這個時候,可以順帶復習一下《論語》的相關內容,因為在填空題中有可能出現(xiàn);同時,也可以當成好詞好句運用到作文中,為自己的作文增添文采;甚至,在翻譯時也能用上,“茲”即“此”,那么在翻譯“此”的時候用“茲”代替它,我們的譯文質量就能更上一層。(這個還是要看語境哈。唯斯)

又如,大吉老師在強化筆記最后的碎碎念里面寫的這段話,初讀時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很有氣勢的排比,于是我便把這段話摘錄進了自己的好詞好句里面,在考場上,我也仿照了這個句式,為自己的作文結尾畫龍點睛。

通過上面兩個例子,我想說的是,我們手頭的資料都是能夠互通的,448里看過的好詞好句或許能用到359的翻譯里,為自己的譯文潤色;而359翻過的小故事、小新聞也可以寫進448或者213的作文里;瑞譯給出的強化筆記每次都是由不同的老師撰寫的,每次強化筆記后面都會有老師的“碎碎念”,瑞譯的老師們語言水平都很高,即使是他們“隨便”寫下的東西,在我看來也是十分有文采的,所以我也摘抄了很多強化筆記里面的好詞好句。資料不在于多,而在于如何靈活運用手頭有限的資料。希望我的這個小小的心得能為大家打開思路。
四、復試
備考資料瑞譯視譯聽譯訓練營、瑞譯復試班ABCD套餐、初試時練過的翻譯我和很多人一樣,考完初試了覺得一團糟,寒假便再也沒有碰過日語。從2月21日查到初試成績之后開始,我才開始真正地準備復試,到3月25日復試,我的準備時間滿打滿算連一個月都不到。再加上自己的口語本來就很差,準備復試可以說是從0開始了。下圖為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我的練習量,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練習自我介紹、自由問答、視譯、影子跟讀。

瑞譯復試B套餐有外教修改自我介紹的服務,在外教返回來之后我便開始每天早晚練習至少三遍以上,到復試前大概練習了至少70次(有一些沒有錄音),每天做飯、洗澡的時候我也會開口練習自我介紹,到最后,已經形成了一種肌肉記憶。盡管真正復試的時候我很緊張,腦子一片空白,但是開頭的自我介紹部分已經深深刻在腦子里,所以自然而然就說出來了,沒有一點卡頓。
我和另外兩位小伙伴約定好每天晚上練習視譯和自由問答,組隊練習真的有奇效,大家群策群力,總能發(fā)現(xiàn)新問題、冒出新想法,伙伴的鼓勵對我來說也很重要。第一次參加瑞譯的復試B套餐,當時直播大約有一百多人,我說得支支吾吾的,老師建議我回去再好好準備自由問答的內容。
當天下午模擬完之后我大哭了一場,自信心很受挫,狠狠地拖了家里的地板,做了一次大掃除來緩解我的壓力。后面又找小伙伴和昆圖斯老師訴苦,在他們的鼓勵和建議下,我又能擦擦眼淚繼續(xù)練了。

(這是在B套餐模擬自由問答結束后,小伙伴給我的鼓勵與安慰)



在練習的時候,尤其是練視譯和自由問答時,一定要錄音,以便稍后自己回頭檢查當時說的是否有錯誤。瑞譯的視譯訓練營的課件和作業(yè),每一個我都起碼練習了三遍以上,練一遍之后,對照參考譯文聽自己的錄音,看看是否有明顯的錯誤,或者是句子結構有無能提升的地方,這樣,每練一遍,都能有新收獲。臨近復試的五天前,有幸預約到了唯斯老師的D套餐,老師很溫柔給我指出了自我介紹里面一些需要改進的內容,還說了一句<合格確実>。
這句<合格確実>給了我莫大的信心,讓我似乎看到了一絲希望。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從支支吾吾的丑小鴨逆襲復試第一,少不了大量的練習和旁人的鼓勵,但也很后悔當時自己為什么沒能早點準備復試,如果是今年的你們,初試結束后就算再怎么沒有信心,在休息了一段時間后,一定要及時地投入到復試的準備中,就算最后分數(shù)進不了復試,那還有調劑這一關呢,總之,越早開始越好,越往后就越被動、心態(tài)就越崩。
五、總結
即使是現(xiàn)在,回顧考研這段時光,也覺得是黑暗無比的。九月份十月份的時候,周圍的同學頻頻傳來保研的捷報,企業(yè)秋招拉開序幕,畢業(yè)論文也要撰寫開題報告,這些都壓得我喘不過氣,為了隔絕這些信息給我?guī)淼呢撁嬗绊?,我關閉了微信朋友圈和QQ空間,卸載了B站和抖音,手機和平板一直開著睡眠或免打擾模式,強制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考研這一件事上。
感到焦慮時,我不會靜靜地躺在床上抹淚,也不會漫無目的地刷那無聊的視頻,而是逼自己“動”起來,哪怕是簡單地抄抄作文也好,總之要給自己找點事情做,在做事的過程中,慢慢將焦慮情緒消融掉。我是個對自己日語能力極度缺乏自信的人,曾經無數(shù)次在黑夜里默默地流淚、失眠,但即使備考的過程十分痛苦,我也從未產生過放棄的念頭。我從大一入學開始就想考研,考研的目的也并不高大上,只想有個書讀,“再堅持一下,撐過這一關就好了”,我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闖過了一關又一關,終于“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資質平平的我在學習上談不上什么聰明,有的只是埋頭苦干的狠勁和勤勉。我姓覃,“覃”與“勤”同音,“天道酬勤”說的確實不錯,同時我也相信,天道酬“覃”亦酬“李、王、張,你、我、他,天下百家姓?!彼?,努力吧!我們定能于岸上相見!最后,想把我考研時最喜歡的一句詩分享給大家:“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你只管向前,哪管旁人那什么風和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