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那年,風陵渡口
十六那年,風陵渡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趙二狗(轉(zhuǎn)載)
郭襄出生在武林世家,名門之后,上有大姐郭芙,下有小弟破虜,從小天資聰穎,受到良好的教育,家庭壓力小,犯錯有大姐頂著。
郭襄在十六歲那年就氣質(zhì)非凡,頸掛一串明珠,身穿淡綠衣裳。有著她娘的冰雪聰明、淘氣機靈,也有她爹的江湖正氣、心地善良,真是集郭靖、黃蓉的優(yōu)點于一身。
全書也從悲痛中轉(zhuǎn)換為一個明快輕松的節(jié)奏,讀起來猶如春風拂面,可謂是神來之筆。
但是,全世界都喜歡的郭襄,偏偏她喜歡的楊過不能和她在一起,最后一生未嫁,終老峨眉。
故事的一切來源于十六歲那年,風陵渡口。
酒店里面,郭襄與草莽英雄敞開心胸,把酒言歡,聽聞神雕大俠的事跡,心生愛慕。她就和西山一窟鬼,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之后見到了神雕大俠。
郭襄愛上楊過,與現(xiàn)在少女愛上大叔的愛情故事如出一轍。大叔積攢了年齡紅利,集閱歷、才華、資源于一身,可以說應有盡有。
楊過那時已經(jīng)是處于一個男人的巔峰時期,名滿江湖。
更何況,他還癡情。
這就滿足了一個少女關(guān)于靈魂伴侶的所有想象。
楊過給了她三根金針,可以滿足她三個愿望。
她想都不想就用了兩根,只為看楊過的面目和邀請楊過跟自己過生日。
在楊過揭下他面具的那一刻,郭襄的青春就此定格。
《倚天屠龍記》里面也有類似的情節(jié),張無忌答應滿足趙敏不違背江湖道義的三個要求。
同樣是三個愿望,趙敏用它贏得了自己的愛情,但郭襄沒有。
若是郭襄以此換取楊過的愛情,她就不再是郭襄,而楊過若是因此放棄小龍女,接受郭襄,那他也不再是楊過。
《倚天屠龍記》里有一段:宋青書和滅絕師太拆招,滅絕師太在第五招上使了一招“黑沼靈狐”,將宋青書的長劍震上了天空。
這一招是峨眉派祖師郭襄,為紀念當年楊過和她同到黑沼捕捉靈狐而創(chuàng)。
那一天,應該是她最快樂的時光之一。
楊過拉著小郭襄的手,在黑沼上滑行,就像在雪地里滑雪。
然而,十六歲那年的煙花太美,燃盡了此后二十四載的年華。
積攢了年齡紅利的大叔楊過,拿出了應有的氣場,第一件賀禮,滅蒙古軍隊前鋒,砍下兩千只耳朵;第二件賀禮,燒蒙古軍隊糧草,送上絢爛煙花;第三件賀禮,出去丐幫奸細,呈上打狗棒。
這三件禮物,只有楊過做得出來。
哪幾個姑娘能夠受得了這般大禮?哪怕是個男的,當場也得從了。
自從,小郭襄情根深種。
在蒙古軍營中,小郭襄有段獨白,碎碎念道:
????可惜我遲生了二十年。倘若媽媽先生我,再生姊妹,我學會了師父的龍象般若功和無上瑜伽密乘,在全真教道觀外住了下來,自稱大龍女,小楊過在全真教中受師父欺侮,逃到我家里,我收留了他再教他武功,他慢慢地自會跟我好了。他再遇到小龍女,最多不過拉住她手,給她三枚金針,說道:小妹子,你狠可愛,我心里也挺喜歡你。不過我的心已屬大龍女了。請你莫怪!你有什么事,拿一枚金針來,我一定給你辦到。
好像是童言無忌,好像是癡情無比。
有人說,郭襄愛的是哪個大叔神雕大俠,而不是屌絲楊過。想想,似乎有點道理。
假如郭襄早生二十年,說不定就和郭芙一樣無比任性,也去砍掉楊過的左臂。
假如郭襄早生二十年,說不定就和楊過青梅竹馬,在桃花島快樂一生。
但是,哪有那么多的假如呢。
在絕情谷,小郭襄用了第三根金針,求楊過不要輕生。
楊過這時苦等十六年未果,死意已決,縱身一躍。
郭襄幾乎都沒想,隨他而去。
別人說郭襄僅僅是仰慕也好,年紀輕輕不成熟不理智也罷。
我只知道,這種愛,無法歸類,沒有雜質(zhì)。
我只知道,郭襄在戰(zhàn)亂中見到自己的“情敵”小龍女的時候,她說:楊大嫂,你可真美。
我們都知道,楊過和郭襄不能也不會在一起,因為楊過等了十六年小龍女最后愛上一個小妹妹,他得被千萬的讀者問候祖宗十八代,還有郭襄爹媽那一關(guān)也不好過。
于情于理,他們都不可能白頭偕老。
但是,我們內(nèi)心似乎都有點希望,楊過和郭襄能夠在一起。
因為,在郭襄的身上,我們都能看到那個對愛情無比執(zhí)著的自己。
在《神雕俠侶》的最后,楊過朗聲說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闭f著袍袖一拂,攜著小龍女之手,與神雕并肩下山。
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呀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
我本來想,金庸老先生也真是的,加一句“祝你幸福”不就能稍微高興一點收尾了。
可轉(zhuǎn)念一想,誰又真能如此大度?改掉的眼淚,一顆都不能少。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那一年襄陽城破了,父母在那慘烈的最后一戰(zhàn)中離她而去,弟弟也死了,她在這世界上徹底地孑然一身。
有個人曾說過:小妹子,你爹媽都是當代大俠,人人都十分敬重,你有什么事,自也不用我來效勞。但世事多變,禍福難言。你若有不愿跟你爹媽說的緩急之情,要什么幫手,盡管帶個信來,我自會給你辦得妥妥帖帖。
這一句承諾,比行動重要得多。
所以,她始終也沒有去找他。
終南山古墓長閉,萬花坳花落無聲,絕情谷空山寂寂,風陵渡凝月冥冥。
郭襄開始了浪跡天涯,在二十四年里去了無數(shù)次這四個地方,此間輾轉(zhuǎn)反側(cè),不能忘懷。
小東邪郭襄也不負這個“邪”字。
想當年東邪黃藥師帶著小黃蓉也不容易。
你敢和他說:唉,你姑娘都這么大了,你一個人也不容易,找個人續(xù)續(xù)弦吧。
看黃老邪不斷挑你的手筋腳筋。
他們的“邪”都是正氣盎然,邪得癡情一生。
莫道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這世上假如沒有辜負就好了,我喜歡你,而你也喜歡我。
四十歲那年,她在峨眉山下,遇到一個說書人。
他說起一個很老的故事:有兩條魚,生活在大海里,某日,被海水沖到一個淺淺的水溝,只能相互把自己嘴里的泡沫喂到對方的嘴里,這樣才能生存,這叫相濡以沫。
海水最終要漫上來,兩條魚即將分別,最終要回到屬于他們的天地,不去打擾彼此。這叫相忘于江湖。
郭襄聽完大笑而去,聽完痛哭一場。
峨眉山上,白云朵朵,煙熏繚繞。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二十四年,少女的容顏已老,青絲也已熬成白發(fā)。
古拂青燈的歲月,從那一刻開始。
在《倚天屠龍記》里面,輕描淡寫的一句:
????俞蓮舟道:“恩師(張三豐)與郭女俠在山室下分手之后,此后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于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后來開創(chuàng)了峨眉一派。”
楊過給她開了個好頭,等了小龍女十六年,郭襄則用了二十四年,大徹大悟。
念念不忘,二十四年都找不到。但是真的找不到嗎?
或許,應該是那句,相見不如懷念吧。
金庸小說里大情大悲的橋段很多,若論最微妙、最隱晦同時也最讓人感嘆的,莫過于《倚天屠龍記》第二十七章。滅絕師太告訴張無忌,郭襄祖師的徒兒叫作風陵師太。初度不以為意,再思之,如有牛毛細針刺入心中,隱隱小痛,卻移不走,撫不平。
郭襄此生已削發(fā)為尼,按道理已經(jīng)是大徹大悟,不該有世俗之戀。
我想了好久才明白,原來大徹大悟不是將一切拋諸腦后,而是能夠拿得起放得下,拿捏自如,舉重若輕。
我忽然想到張敏在張無忌婚禮上說的那句:我偏要勉強。
我想,郭襄也是這般倔強的一個女孩,用自己的一生去愛了不可能相愛的一個人。
所謂勉強,該是勉而不強。不是所有的戀愛,要以戀愛收場。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大抵如此。
郭襄雖然單戀,雖然終生不嫁,但她依然是幸福的。
?
我走過山時,山不說話,
我路過海時,海不說話,
小毛驢滴滴答答,
倚天劍伴我走天涯。
大家都說我因為愛著楊過大俠,
才在峨眉山上出了家,
其實我只是愛上了峨眉山上的云和霞,
像極了十六歲那年的煙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