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的侍王:沒死于戰(zhàn)場卻死于自己人

李世賢是廣西梧州藤縣人,李世賢也可以說是一名老太平了,當1851年金田起義后他就跟隨其他教眾一起趕去參加大部隊。
他在太平天國前期偏中期基本沒有過于出色的表現(xiàn),他的堂哥忠王李秀成要先比他出名,李世賢后來也算是托了天京事變的福,經(jīng)過這次血腥大洗牌,像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等一眾核心人物都成了死人,翼王石達開因為受不了洪秀全猜忌領兵出走。指揮層死的死走的走,為了填補空缺和穩(wěn)定軍政提拔了一些新人上來,李世賢就于此時登上了天國的大舞臺。
1857年李世賢受封為左軍主將,他現(xiàn)在在軍中的地位僅次于陳玉成和他堂哥李秀成。李世賢后來也是對的起這個職位,1858年清軍江南大營重組后進攻句容,李世賢用計擊敗清軍數(shù)次。鄧紹良率幾千精兵從江南大營出發(fā)進攻蕪湖結果被李世賢打到只剩自己跑回,后來在安徽寧郭郡灣沚鎮(zhèn)對決清軍時浙江提督鄧紹良被李世賢擊殺,于1859年時被封為侍王。
李世賢與李秀成、楊輔清、黃文金等人合力摧毀清軍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危機。后李世賢率兵北攻皖南,甚至兵鋒進逼至曾國藩祁門大營,險些使曾國藩殞命。此后李世賢東征橫掃了浙江大片土地,在浙江金華設立了自己的大本營,決心徹底攻取浙江,當天京被湘軍圍困時他也不去救援,對于洪秀全的命令很少遵守。
李世賢在對待太平天國的態(tài)度上和李秀成決然相反,李秀全對自己部下偷逃跑的情況有時就是睜一眼閉一眼,自己心里想著保全忠王這個榮譽。而李世賢對洪秀全沒有這樣的感情,甚至勸李秀成放棄洪氏父子兩人霸占一方。

因為李世賢的私心所以他全力經(jīng)營自己的地盤,給自己的手下購買各類的洋槍洋炮來加強自己,1862年的雨花臺大戰(zhàn)他也是不急不緩的趕往。雨花臺大戰(zhàn)時駐守他大本營金華的將領出賣李世賢,連同金華和家人都被其送于淮軍李鴻章。

自己的地盤沒了,李世賢只能領著自己的軍隊跑去江西發(fā)展勢力,另開辟一個新根據(jù)地。1863年李秀成從蘇州趕去助守天京時想拉著李世賢一起卻被拒絕,然而李世賢對洪秀全沒那么感冒并不想去,甚至想扣下李秀成別讓他去給天京城當了陪葬。在天京城破后侍王李世賢手上還有約200000大軍,幼天王洪天貴福在天京城破后出逃,他先是去湖州投靠了黃文金,但是湖州也是朝不保夕。因李世賢手上有幾十萬人所以跑去江西投靠李世賢。可李世賢壓根就不想理幼天王,所以,李世賢連夜從江西撤去廣東,而后又去福建,并擊斃提督林文察。在福建漳州,李世賢打出“復興太平天國”的旗號,許多天國舊部紛紛前來歸順到侍王旗下,李世賢的勢力也不斷擴展。
然而這種強大只是暫時的,1865年5月清軍左宗棠圍攻漳州、永定,侍王旗下三萬人于投降清軍,其余兵士戰(zhàn)死逃竄。幸好部將拼死沖殺侍王李世賢才得以突出重圍,戰(zhàn)后李世賢手下兵馬基本打沒了,由于清軍一直追捕李世賢只能扮為百姓逃跑趕往廣東嘉應尋找康王汪海洋。
李世賢后來也成功找到汪海洋,然而李世賢的親信李元茂可是被康王所殺,再加上汪海洋不想被自己名義上的上司奪了兵馬,便將李世賢殺死還說李世賢已經(jīng)投靠清妖所以殺他。李世賢干到頭來沒死于戰(zhàn)場反而是死于自己人,太平天國都已經(jīng)這德行了還是不忘記如何保護自己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