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石成玉,種出來的玉田城
種石成玉,玉田城的來歷
伯雍逃難到麻山
救助災(zāi)民有善念
種石長玉天下傳
自此無終改玉田
在玉田縣城北有一座麻山,這麻山山頂上立著一塊碑,這塊碑高兩米一六,寬80公分,有些殘破,是重新粘合在一起的!這塊碑上有五個字:古人種玉處!你可別小看這塊碑,這塊碑是文物這是!這塊碑先后兩次被立過!一次是明萬歷28年,就是1600年,第一次立,由于戰(zhàn)亂損毀了!到了清乾隆三年,就是1738年,又一次續(xù)立!這一塊碑就是乾隆那時候留下來的!說為什么無論是明朝還是清朝都在這里立塊碑,而且這塊碑上的字古人種玉處什么意思?這其中不但流傳著一個傳說,同樣也是玉田縣名字的來歷!
說這話呀,這是春秋時期,中原大亂,各諸侯國之間頻頻發(fā)生戰(zhàn)爭!老百姓到處逃難!洛陽有一小伙子叫陽伯庸,一家三口也逃難出離了洛陽!歷盡艱苦到了無終國!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分封的無終國,就在現(xiàn)在天津薊州區(qū)這一塊兒!到了這兒陽伯庸的父母得病就死在這了,陽伯庸就把父母就地掩埋在了無終山!又往前走就來到了麻山!陽伯庸一看這地方挺好,外頭那么亂,這地方挺安靜,跟世外桃源一樣!陽伯庸索性就住在這了,開荒種田!可是沒有水呀,種莊稼沒水哪行!陽伯庸就挑著木桶到麻山山外的河里去挑水,回來好澆地!打完了水挑著往回走的時候,眼看要進山了,也趕巧了,碰見幾個逃難的老百姓!這些老百姓一看見水,都哀求陽伯庸,我們都是逃難逃到這的,現(xiàn)在饑渴難耐,能不能讓我們喝點水呀!陽伯庸心軟,那你們就喝吧!這些老百姓喝了水,千恩萬謝,都走了,陽伯庸一看,兩桶水就剩半桶了!天快黑了,回去吧,只能把這半桶水澆了地了!第二天,陽伯庸又來挑水,等回來的時候,又遇到災(zāi)民了,又討水喝!陽伯庸心善啊,又讓他們喝了,結(jié)果又剩下半桶,只能又回來,把這半桶澆地了!第三天,又去挑水,又碰上災(zāi)民……如此反復(fù)!幾乎天天如此!
這一天,陽伯庸又剩下半桶水,來澆地的時候,眼見著一個逃荒的老頭在自己面前不遠(yuǎn)處摔倒了!趕緊跑過去,一看老頭奄奄一息!嘴唇都干裂了!甭問這也是餓的,渴的!看看自己這半桶水……眼見著這莊稼都干死了!陽伯庸心里還念叨呢,對不起這莊稼啦!不是我不給您水喝,實在是救人要緊,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就把這半桶水給這老者喝了!算是把這老者給救了!這老者醒過來,出于對陽伯庸的感謝,給了陽伯庸一包莊稼的種子,跟陽伯庸說,你看你的莊稼都干死了,救不活了,我給你一包種子,你到麻山的最高處把它種下,多澆水,勤管理,一定會有所收獲的!說完,這老者走了!陽伯庸挺聽話,就在麻山的山頂準(zhǔn)備播種,可是一看這種子,這哪是種子呀,分明是一個個跟種子大小的小石頭!這能長出來嗎?但是想起老者那樣子又不像是騙人的!管他呢,種就種吧!行就行,不行拉倒!他就把這小石頭種下了!還真就多澆水,勤打理!你說奇怪不,幾天過去,居然發(fā)芽了,麻山頂上鼓起了一個一個的小土包!等到了秋天,把土包扒開,里面居然長的是一塊塊晶瑩剔透的玉石!
陽伯庸高興了,就用這些玉石換來錢,救助逃荒躲避戰(zhàn)亂的災(zāi)民,在麻山腳下引泉水,救助災(zāi)民還開荒種田!感情這地方土地肥沃,無論種什么莊稼長得都非常好!大家都認(rèn)為這是托了陽伯庸種石頭結(jié)玉的福了!就把原來他種玉的地方,立了四根柱子,柱子里面這塊地就稱作玉田!要不為什么現(xiàn)在玉田縣享有冀東糧倉的美譽呢!這原因在這呢!后來陽伯庸娶妻生子,又當(dāng)了官,就在這安家落戶了!慢慢的人們在這越聚越多,形成了一個縣城的樣子!取名叫無終縣!這地兒原來是無終國嘛!到了唐朝武則天時期,武則天為了討好彩頭,無終不好聽,改名成了玉田縣!
到了明清朝,曾經(jīng)幾次興起種玉熱,都跑到玉田縣這來種玉來!在這里為官的官員也挺重視,因此,才在陽伯庸當(dāng)年種玉的地方立了這塊碑!
要是您有興趣,有時間您也去看看那塊古人種玉處的碑,你也種種試試看,說不定真能長出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