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擔心自己會永遠單身下去嗎?
周末在家,閑來無事看了電影《單身指南》,發(fā)現(xiàn)題主的情況有些類似。
愛麗絲、羅賓、梅閣、露西4個在紐約打拼的女孩,她們偶然相遇后發(fā)生了一些事情。看完后發(fā)現(xiàn)竟然只有1位享受單身,剩下3位都在不停地談戀愛。
女主愛麗絲,有個談了4年的男友,但對方又有了新的對象。
她很受挫,甚至已經(jīng)想到這輩子都沒人幫自己料理后事了。

她開始在意身邊的各種男人,為的就是快速走出空窗期。
哪怕是撩人無數(shù)的酒吧老板、相貌平平的喪偶富商,甚至還對只想和她睡一覺的渣前任,抱有一絲幻想。
此時她就像失去正確方向的馬,險些陷入危機。

我們常常害怕空窗期,害怕孤獨,接受一個陪伴自己很久的人離開確實需要時間。
但這段難熬的時光并不是我們?nèi)ボ浫酢⑷シ艞墐?nèi)心獨立的借口。
影片中有個情節(jié),比較深刻:愛麗絲搬到新的住處后,男友給她送東西,發(fā)現(xiàn)她看的電視播放的都是西班牙語,隨口問了句她是不是在學習西班牙語,愛麗絲不好意思得回答:“我不會調(diào)整這些東西...”
擁有解決事情的能力,與是否單身毫無直接關系。不僅僅包括洗衣做飯、換燈泡、修馬桶……即使自己無法解決,可以請專業(yè)的師傅上門維修。
單身只是一種狀態(tài),千萬別給自己加戲。在遇到對方之前,你本身就應該是一個獨立的成年人。如果像藤蔓靠纏繞著大樹維系正常生活,自己卻沒有根,早晚會枯萎。

影片一開始就有這樣的臺詞,大概是整部影片想要表達的主題,放在今天也很受用:
“我們本應該以單身為榮,享受單身的狀態(tài)。
可是為什么我們反而覺得這是可恥的?
為什么我們總是用另一半來彰顯自身的價值?"

想起上野千鶴子說的一句話:女性如果精神貧瘠,執(zhí)著于被愛,過于渴望被認可,那無論她享有各種能力和資源,都很難救她于困境。
當然這句話其實不分男女。
不管單身還是處于穩(wěn)定的關系中,要學會與自己相處,當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不需要為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感到羞恥或焦慮。
糟糕的從來不是孤獨終老,而是和讓你感到孤獨的人終老。

認識有位單身的朋友,定居在新西蘭,很早就安排好自己的養(yǎng)老事宜。
關于單身,如何面對一個的生活,包括老后,不只是心態(tài)上的變化,更關鍵的是解決吃穿住行一系列的瑣事。
上野千鶴子寫的《一個人的老后》這本書,有不少很實用的建議。
比如說:有真正屬于自己的房子。
早在1929 年,弗吉尼亞·伍爾芙在《一間自己的房間》中寫道,女人想要獨立,500英鎊的年收入和“一間自己的房間”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500鎊年收入代表著財務自由,可以獲得閑暇去寫作;能上鎖的房間代表著空間自由,可以獲得獨立思考的地方。
但是,如果現(xiàn)在的你還做不到擁有自己的一間房間,也不要著急。最重要的是你一直在為自己的目標努力,很多事情不是看到希望了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會看到希望。
書中還提到了:多花點錢,也要買到安全。
如果不選擇養(yǎng)老院,安全性較高的公寓也可以考慮。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安全”已經(jīng)從一種基本需求逐漸轉(zhuǎn)變?yōu)橐环N可以“購買”的服務或商品。
害怕盜竊行為,把鑰匙換成密碼鎖;不要隨身攜帶值錢的東西,比如現(xiàn)金、珠寶;和家人朋友定期匯報安全......

還有提前處理好遺產(chǎn)問題,要知道寫遺囑并非為了“死”,而是為了活著的自己。
如果沒有留下遺囑,遺產(chǎn)就會由法定繼承人接手。
大到名下不動資產(chǎn),小到養(yǎng)的小狗、小貓,以及電腦、手機的內(nèi)存,提前處理好。
不管是曾經(jīng)愛過我們的人,還是我們愛過的人,最終都逃不過時間。漫漫人生,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有小孩也好,沒有也罷。無論是誰,最后都是一個人。
老去不可怕,獨居不可憐,需要很多的智慧和這些技巧,才能與快樂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