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的神秘之旅,這條“洗白”之路它是怎么走的?
自來水的存在司空見慣,那么你知道自來水是怎么來的嗎?今天,iSpring愛詩普霖帶著大家一起探索自來水的神秘之旅。
讓我們一起來到自來水的源頭,這里是長江,也是西藏、四川、江蘇等11個省市區(qū)自來水重要的水源地,當然,不是任何一條江都有資格成為水源地的。

我們的自來水取為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地表水,而在選擇它們之前,還要要經過多方面的考量,不僅要求水質良好、便于衛(wèi)生防護,而且必須符合水源水質標準的要求。
解決了水源問題之后,要來到一個大型的水源加工廠,如果說一般的工廠都是為了給原材料“加”點什么的話,自來水廠則恰恰相反,它所做的都是為了給原材料做減法。自來水廠是自來水進入千家萬戶最為關鍵的一步。

一般情況下,源水在自來水廠會經過混凝、沉淀、過濾以及消毒等步驟,達標后最終出廠通過自來水管網奔向千家萬戶。
最初,人們試著將水靜置沉淀,效果不佳便發(fā)明了現(xiàn)代沉淀工藝,隨著沉淀工藝進一步發(fā)展,人們開始用混凝劑,來凝聚水中難以自然沉淀的懸浮物和膠體顆粒,它們生成大顆粒絮體后,再一次沉淀過濾。

(混凝劑——聚合氯化鋁)
過濾則依靠不同的濾料,利用顆粒狀濾料截留,采用活性炭作為濾池的深度處理技術,先進一點的自來水廠甚至還會采用近年流行起來的**水處理技術。通過不同的濾料過濾,將源水中沉淀下來的雜質、異色異味等一一濾除。

這其中,**水處理技術不僅僅作用于大顆粒的雜質,對于一些微生物、細菌等也有很好的截留效果,但是**水處理工藝也存在著不盡人意的缺陷,比如成本高、易堵塞等,膜污染也是很大的問題,這些都限制了膜技術的使用。

(反滲透RO膜)
所以,對付水中的一些細菌和病毒,自來水廠一般通過一些消毒劑來進行,常用的就有氯、氯胺、二氧化氯等。
消毒劑的加入,一般從源水進廠前就會進行,就是在上述的常規(guī)處理工藝之前,會進行生物預處理,通過利用氯或者臭氧去除大部分微生物,為后續(xù)處理減輕負擔。當源水變成自來水后,還會再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氯來保證自來水從水廠到每家每戶的安全性。

這般看來,一整個流程就是:源水經管道引入水廠,經加氯或者臭氧進行生物預處理后,在機加池中進行混凝沉降,再先后經煤砂濾池、活性炭濾池的過濾和吸附,然后再進入供水管網前進行第二次加氯消毒。從源水到出廠水所必經的五道工序,給飲用水構筑起了一道功能完備的“防火墻”。

當然,每個地方因為源水水質情況的差異,自來水廠處理的方式也會有細微的差別,不過大體上離不開上述的幾個步驟。從源水到自來水的“洗白”之路也就走得差不多了。

不過類似老百姓比較關心的飲用自來水的溶解性總固體(TDS)值,國家標準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有限量要求:溶解性總固體≤1000mg/L的出廠要求。所以老百姓家中生活用水中如果TDS偏高會出現(xiàn)水垢,而因為水垢引起的生活各種問題,自來水廠是處理不了的,所以需要依靠老百姓自己來“洗白”。

就如今,凈水器越來越普及,自來水從入戶到末端水龍頭流出前,因此可能還會再經歷前置過濾器、中央凈水器、廚下凈水器等一次次更細致的“洗白”。前面所提及的**水處理技術也在家庭凈水系統(tǒng)中得到更恰當?shù)膽谩?/p>
比如廚下凈水器除了PP棉、活性炭等濾材,還會搭載超濾膜甚至是反滲透RO膜來讓自來水更加干凈甚至可以直接飲用。一個小型的凈水廠在家庭環(huán)境中默默工作著,努力為家人們提供更干凈衛(wèi)生的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