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在世,面對的苦難和女性有什么不同?

先說個結論,把熱評和按時間排序的評論都看過之后,我覺得有一部分不論持有何種觀點,都有帶節(jié)奏之嫌,而不像是來自具有思考能力的活人。up主說的這些觀點已經(jīng)非常淺顯易懂了,希望用心看過又或者第一次接觸此類觀點的觀眾真的能有所思考。
我知道大多數(shù)人苦極端人士久矣。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在這個世界上,有認為女人是“馬桶”、“便器”的男人,就會有認為“男人都該被閹割”、“男嬰都不該出生”的女人。這就是無法回避、無法辯駁的事實,不情愿也得接受(接受不是理解更不是認同)。
舉一個身邊的例子,我的舅舅是一個在父權制語境下非常標準的一家之主。他事業(yè)有成,對妻子忠誠,對家庭十分負責但并逃避育兒,將父子相處的機會用于在車里看小說和打游戲,以舒緩精神壓力。而我的舅媽,這個學業(yè)履歷與我舅舅基本相當?shù)呐?,為了照顧家庭,雖然一直有工作,但很早就放棄了事業(yè)發(fā)展以及和朋友之前的社交,將所有的空閑用來照顧、培養(yǎng)孩子。而由于孩子的不成才,他們被迫不斷加大對于孩子學業(yè)的資金投入,家庭財政壓力與日俱增。于是作為家庭收入頂梁柱的舅舅背負的壓力越來越重,在家中愈發(fā)沉默。而舅媽感受了這份壓力,但是她的年齡已經(jīng)注定她追求崗位晉升的最佳時機已然錯過,對于工作上的時間投入也會令她無暇兼顧家庭。他們于是陷入了一種標準的中年夫妻的困境。
這個例子不是讓大家評斷他們夫妻二人誰對誰錯,而且希望我們這一代人能更思考出關于兩性、家庭、育兒的更公平合理、更好的任務分配,而不是看到了網(wǎng)絡上一些偏激言論,就被動地對這些言論進行回擊,以至于自身都失去了基本的思考和判斷力。偏激和狂熱或許會有一時之擁躉,成一時之氣候,卻終究無法開辟更光明的未來。
想起曾經(jīng)用污穢語言冒犯我的初中男同學,那時候我不像其他被冒犯的女生那樣尷尬地笑或保持沉默,而是回應了他兩個耳光,并因此被女老師認定“單親家庭的女孩不會與男生正確相處”。
還有一位很優(yōu)秀但是不高大也不健壯的大學直男同學,他曾像我表達過想去健身房但不自信的顧慮。那時我對他說,“那些健身人士可能也是因為想變得強壯才開始走進健身房的?!?/p>
希望大家都能都能擺脫這種“父權凝視”吧。(沒價值的攻擊性評論我不會回復哦,不必浪費時間打字發(fā)出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