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390-2023英文版/外文版 輪胎用聚酯浸膠簾子布
GB/T 19390-2023 英文版/外文版 Dipped polyester cord fabric for tyres GB/T 19390-2023英文版/外文版?輪胎用聚酯浸膠簾子布 GBT 19390-2023英文版/外文版 GB 19390-2023英文版/外文版 ?
1 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輪胎用聚酯浸膠簾子布的產品分類及規(guī)格、技術要求、試驗條件、產品分批規(guī)定及試 樣制備方法、理化性能試驗方法、組織規(guī)格和外觀品質檢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及包裝、標志、品質保證書、運輸和貯存。 本文件適用于輪胎用聚酯浸膠簾子布品質的鑒定和驗收。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 本文件。 3 術語和定義 GB/T 3291(所有部分)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4 產品分類及規(guī)格 4.1 聚酯浸膠簾子布根據(jù)理化性能分為高模量低收縮型(HMLS)、高強力高模量低收縮型(HT- HMLS)和高尺寸穩(wěn)定性高模量低收縮型(HDS-HMLS)。 4.2 聚酯浸膠簾子布根據(jù)經(jīng)線線密度和股數(shù)分為1100dtex/2、1440dtex/2、1670dtex/2、2200dt- ex/2、2500dtex/2、3340dtex/2,共6種規(guī)格。 4.3 每一種規(guī)格的聚酯浸膠簾子布根據(jù)經(jīng)線密度的不同,可分為多種組織規(guī)格,常用聚酯浸膠簾子布 有15種組織規(guī)格,見表1。 5 技術要求 5.1 理化性能 5.1.1 高模量低收縮型聚酯浸膠簾子布理化性能指標見表2,高強力高模量低收縮型聚酯浸膠簾子布 理化性能指標見表3,高尺寸穩(wěn)定性高模量低收縮型聚酯浸膠簾子布理化性能指標見表4。 5.1.2 聚酯浸膠簾子布緯線為高伸長緯線,高伸長緯線主要技術指標見表5。 5.2 外觀指標 5.2.1 聚酯浸膠簾子布外觀品質以卷為單位考核,每卷聚酯浸膠簾子布長度以1080m 計,指標見 表6。 5.2.2 聚酯浸膠簾子布應布面平整,不應有油污疵點。布卷兩個側面應卷裝整齊。 5.2.3 聚酯浸膠簾子布出現(xiàn)外觀品質不符合表6的指標時,生產廠可將該部分開剪剔除,余下的短碼 布(不少于150m)應在包裝外標注實際長度和質量。 6 試驗條件、產品分批規(guī)定及試樣制備方法 6.1 試驗條件 6.1.1 大氣條件 聚酯浸膠簾子布理化性能試驗用標準大氣條件應按GB/T 6529-2008中規(guī)定的標準大氣,即溫度 (20±2)℃、相對濕度(65±4)%。試樣應在具備上述條件的試驗室內調濕(24±2)h后進行試驗。 6.1.2 預張力 進行初捻捻度和其余試驗項目(拉伸性能、復捻捻度、干熱收縮率、浸膠簾線線密度)時,應對試樣施 加預張力,預張力的強度為(0.05±0.005)cN/dtex,各種規(guī)格簾線的預張力及相應的配重砝碼質量見 表7。 6.2 產品分批規(guī)定及試樣制備方法 6.2.1 以同一架經(jīng)線筒子生產的若干卷聚酯浸膠簾子布作為一個貨物批次,但采用不同工藝生產或不 是連續(xù)浸膠的,應按同一生產工藝或每次連續(xù)浸膠另行分批。 6.2.2 每批聚酯浸膠簾子布應在某一卷聚酯浸膠簾子布的下機卷裝上取一段長約1m的試驗布作為 實驗室樣品。抽取適當數(shù)量簾線立即測試下機回潮率,把剩余的試驗布沿中線剪下半幅迅速裝進黑色 塑料袋送試驗室調濕后試驗,另半幅抽真空包裝后隨產品發(fā)給買方供試驗用。若供需雙方同意,可按雙 方約定辦法分批和抽樣。 6.2.3 從距試驗布布邊20cm處開始等距離的6個部位均勻抽取長度500mm~600mm的簾線,去除 緯線并摻混后作為該批聚酯浸膠簾子布的試樣,取出足夠數(shù)量的試樣供粘合強度、直徑和附膠量等項目試驗用,其余的試樣掛在或放在試樣架上調濕,平衡后供拉伸性能、捻度、浸膠簾線線密度和干熱收縮率等項目試驗用。應隨機抽取試樣,但應將有嚴重疵點的簾線去除。 6.2.4 供需雙方對檢驗結果發(fā)生爭議時,以隨機抽取試樣共同認可的檢驗結果為準。 7 理化性能試驗方法 7.1 拉伸性能試驗 7.1.1 原理 在規(guī)定條件下,將簾線試樣固定在CRE型電子拉力試驗機的兩個夾具間,以規(guī)定的拉伸速度將試 樣拉伸至斷裂,從強力-伸長曲線或數(shù)據(jù)顯示器上直接確定試樣的斷裂強力、定負荷伸長和斷裂伸長,經(jīng) 計算得出試樣的定負荷伸長率、斷裂伸長率、斷裂強力變異系數(shù)和斷裂伸長率變異系數(shù)。對于配備了數(shù)據(jù)處理和打印裝置的拉力試驗機,可通過設定試驗程序在試驗結束后自動打印出各項拉伸性能的測 試值。 7.1.2 試驗儀器 本文件推薦采用CRE型拉力試驗機,當采用CRT型拉力試驗機時參見附錄A。對拉伸試驗結果 發(fā)生爭議時,以CRE型拉力試驗機的試驗結果為準。 CRE型電子拉力試驗機應滿足下列技術要求: ---有繪圖裝置或數(shù)據(jù)處理、打印裝置; ---拉力顯示值誤差為不超過滿量程負荷的±0.5%; ---伸長率顯示值誤差為不超過伸長記錄值的±1%; ---有不同的拉力量程,使試樣的斷裂強力處在某量程20%~90%的范圍內; ---配備可給試樣壓力補償?shù)臍鈩訆A具。氣動夾具的鉗口應是無襯墊的鋼質平面,鉗口壓力應保 證試樣在鉗口內不打滑,也不能損傷試樣而造成在鉗口處斷裂。氣動夾具示意圖參見附錄B。 7.1.3 試樣數(shù)量 應確保有效試樣數(shù)量為20根。 7.1.4 試驗條件 上下夾具鉗口間的隔距:(250±1)mm。 拉伸速度:(300±5)mm/min。 7.1.5 操作程序 7.1.5.1 校正拉力試驗機夾具隔距和拉伸速度,使分別達到7.1.4規(guī)定的試驗條件。 7.1.5.2 調節(jié)拉力試驗機拉力、伸長顯示裝置,使拉力試驗機在非工作穩(wěn)定狀態(tài)時拉力、伸長的顯示值 均為零。 7.1.5.3 對配備了記錄儀的拉力試驗機,調節(jié)記錄筆頭位置,使拉力機在非工作穩(wěn)定狀態(tài)時記錄筆頭正 對記錄紙的基線。 7.1.5.4 根據(jù)試樣規(guī)格選定適當?shù)睦α砍?設定各項要求打印的數(shù)據(jù)內容。 7.1.5.5 將6.2.3中試樣架上的試樣取下一根,一端固定在可動夾具,另一端放入固定夾具內按表7的 規(guī)定對試樣施加預張力后夾牢試樣。 7.1.5.6 啟動夾具、記錄儀或數(shù)據(jù)處理機進行試驗,記錄儀繪制出試驗的應力-應變曲線。 7.1.5.7 對每一根試樣重復上述操作至規(guī)定的試樣數(shù)量后打印出試驗數(shù)據(jù)。 7.1.5.8 應采取措施防止試樣在夾具內打滑,出現(xiàn)試樣打滑或在距夾具鉗口邊緣5mm以內斷裂時,該 試樣的試驗結果無效。拉力試驗機氣動夾頭壓力為0.3MPa~0.5MPa。氣壓設定應使簾線不打滑,簾 線斷在夾頭時要調整氣壓。 7.1.6 計算 使用沒有配備試驗數(shù)據(jù)自動處理裝置的試驗機,由試樣的應力-應變曲線上讀出并記錄每一根試樣 的斷裂強力、斷裂伸長和定負荷伸長,以應力-應變曲線應力方向的端點對應的應力、應變?yōu)樵嚇拥臄嗔褟娏蛿嗔焉扉L。用20根試樣斷裂強力的算術平均值表示每批聚酯浸膠簾子布的斷裂強力,用式(1)、式(2)分別計算20根試樣定負荷伸長率和斷裂伸長率的算術平均值,以表示每批聚酯浸膠簾子布的定負荷伸長率和斷裂伸長率,用式(3)分別計算20根試樣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率的變異系數(shù)。斷裂強力、定負荷伸長率、斷裂伸長率、斷裂強力變異系數(shù)和斷裂伸長率變異系數(shù)的計算結果數(shù)值按GB/T 8170修約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有效數(shù)字。 7.2 H-抽出粘合強度試驗 按GB/T 2942-2009規(guī)定,其中的試驗條件如下所述。 a) H試片的尺寸為25mm×10mm×10mm。 b) 膠料配方(質量份): c) 硫化條件: 溫度:(138±2)℃; 時間:50min; 對模具施加壓力:(3.5±0.5)MPa。 d) 拉伸速度:(300±5)mm/min。 7.3 附膠量試驗 7.3.1 原理 利用7.3.4.1中的混合溶劑只能溶解聚酯纖維、不能溶解橡膠膠料的特性,將已測得恒質量的浸膠 簾線上的浸膠膜與白坯簾線分離,測出浸膠膜的恒質量,該恒質量與白坯簾線的恒質量之比即為浸膠簾 線的附膠量。 7.3.2 試驗儀器與溶劑 溫度控制精度±3℃的恒溫烘箱。 最小分度值0.1mg的分析天平。 7.3.3 試樣數(shù)量 兩份,每份約2g。 7.3.4 操作程序 7.3.4.1 將300g三氯乙酸溶解在1000mL的二氯甲烷中即成為聚酯纖維的溶劑。 7.3.4.2 將試樣簾線剪成長約2mm~3mm的碎段,分別放入兩個稱量瓶中,每個稱量瓶中試樣碎段 的質量約2g。把兩個稱量瓶放入溫度為(105±3)℃的烘箱內烘干至恒質量,即每間隔30min從烘箱 內取出稱量瓶并蓋緊瓶蓋后立即放入干燥器內,待溫度降至室溫后稱重。直至相鄰兩次稱重的質量損 失小于0.1mg即認為已達到恒質量。 7.3.4.3 把稱量瓶內的試樣碎段分別倒入兩個燒杯內,立即稱取稱量瓶的質量,該質量與稱量瓶和試樣 碎段質量的差即為試樣的質量。向每個燒杯內加入約75mL的聚酯纖維溶劑,放入攪拌棒,蓋上表 面皿。 7.3.4.4 把燒杯放在磁力攪拌器上,開動攪拌器以加快溶解速度(若無攪拌器可每隔幾分鐘手持燒杯搖 蕩以加快溶解速度),至聚酯纖維完全溶解后(約20min~30min)停止攪拌,夾出攪拌棒并用溶劑沖洗 干凈。 7.3.4.5 將中速定性濾紙按過濾器上的砂芯大小剪成圓形,把中速定性濾紙放入溫度為(105±3)℃的 烘箱內烘干至恒質量。 7.3.4.6 把兩個燒杯內的混合液分別倒入兩個已恒質量并通過抽濾器或真空泵連接上抽濾瓶的放置中 速定性濾紙的砂芯漏斗內,開動抽濾器或真空泵過濾掉聚酯溶液,中速定性濾紙上剩余的是浸膠膜殘 渣。分3次、每次用約25mL二氯甲烷沖洗燒杯并倒入砂芯漏斗內抽濾,再用約25mL蒸餾水沖洗 3次。濾紙與砂芯漏斗要平貼,移液時,沿著玻璃棒慢慢傾倒液體,玻璃棒底部在濾紙中心位置,確保液 體不可碰到砂芯漏斗內杯壁。 7.3.4.7 把存有殘渣的濾紙拿下放入溫度為(105±3)℃的烘箱內烘干至恒質量,該質量與中速定性濾 紙的恒質量差為浸膠膜殘渣的恒質量。 7.3.5 計算 用式(4)分別計算兩份試樣的附膠量并以算術平均值表示每批簾布的附膠量,計算結果數(shù)值按 GB/T 8170修約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數(shù)字。 7.4 干熱收縮率試驗 7.4.1 干熱收縮儀試驗方法 7.4.1.1 原理 將經(jīng)過調濕平衡的簾線試樣在規(guī)定的張力下,放置于規(guī)定溫度的干熱空氣中一定的時間,在試樣仍 處于熱和張力作用的狀態(tài)下,可直接從儀器的標尺或顯示器上讀出試樣的干熱收縮率。對于配備了數(shù) 據(jù)收集、處理及打印裝置的熱收縮儀,可在試驗開始時設定好試驗條件,至試驗結束儀器可自動打印出 試樣的熱收縮率。 7.4.1.2 試驗儀器 由加熱能力可達250℃、溫度控制精度±0.5℃、長度不小于250mm的試樣加熱腔、試樣夾具和自 動測試、計算及結果輸出顯示或打印裝置組成的熱收縮儀。試樣干熱收縮率的測試和顯示精度應達到 0.1%。儀器應具有自動計時功能或配備計時器。 7.4.1.3 試樣數(shù)量 應確保有效試樣數(shù)量為5根。 7.4.1.4 試驗條件 溫度:(177±2)℃;熱處理時間:2min。 7.4.1.5 操作程序 先設定試驗條件,之后將一根經(jīng)過調濕平衡試樣的一端用試樣夾具夾牢,另一端穿過導向滑輪后系 上配重砝碼以對試樣施加表7規(guī)定的預張力并應防止試樣退捻,將試樣框推入加熱腔內同時啟動試驗 程序,試驗結束后自動打印出試驗結果。若儀器沒有配備自動計時及打印裝置,應在將試樣框推入加熱 腔內的同時啟動計時器,到規(guī)定的試驗時間時從試驗結果顯示器上讀取并記錄試驗結果。 對每根試樣重復上述操作。 7.4.1.6 計算 以從平均值讀取鍵讀出5根試樣干熱收縮率的算術平均值表示每批簾布的干熱收縮率,若儀器沒 有自動計算一組數(shù)據(jù)算術平均值的功能,計算5根試樣干熱收縮率的算術平均值,計算結果按GB/T 8170 修約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數(shù)字。 7.4.1.7 注意事項 操作人員不應用手觸及加熱腔,不應離開已夾好試樣的儀器。 7.4.2 熱烘箱試驗方法 7.4.2.1 原理 將經(jīng)過調濕平衡的試樣在一定的張力作用下,在規(guī)定溫度的熱空氣中放置規(guī)定時間,測試試驗前后 試樣標距變化,計算出試樣的熱收縮率。 7.4.2.2 試驗儀器 恒溫烘箱:加熱能力達到200℃,溫度控制精度±1℃。烘箱內凈高度應能放入標尺和框架,框架 上將標距不小于250mm的簾線試樣的一端固定,試樣另一端懸掛用于施加預張力的砝碼。 標尺及框架。 7.4.2.3 試樣數(shù)量 應確保有效試樣數(shù)量為5根。 7.4.2.4 試驗條件 溫度:(177±2)℃;熱處理時間:2min。 7.4.2.5 操作程序 把5根試樣放在標尺框架上,試樣的上端固定在標尺零刻度位置,對每根試樣施加按表7規(guī)定的預 張力,在每根試樣的下端做出標記并使試樣標距不小于250mm,記錄每根試樣的初始長度,把標尺框 架放入烘箱,在規(guī)定的試驗條件下進行試驗。到試驗結束,在熱態(tài)下讀出每根試樣試驗后長度并記錄。 7.4.2.6 計算 用式(5)計算每根試樣的干熱收縮率并計算算術平均值以表示每批簾布的干熱收縮率,計算結果按 GB/T 8170修約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數(shù)字。 7.4.2.7 注意事項 試驗時應先將烘箱加熱至試驗溫度再放入標尺框架并應動作迅速(10s內)以防止箱內溫度大幅度 下降,試驗結束應在標尺框架未從烘箱取出、未中斷加熱的狀態(tài)下讀數(shù),之后才能切斷電源、取出標尺框架,整個操作過程應確保試樣不退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