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斯心法解說
賽斯心法大概有兩個核心:
1.? 你創(chuàng)造你的實相。
2.? 你永遠騎在靈魂的創(chuàng)造之上。
如果第一個觀點已經(jīng)深入你心,或者說你已經(jīng)開始在用這樣的觀點來生活,那你會發(fā)現(xiàn)它確實是一個無比棒的信念。因為這個信念會自動地讓你以內(nèi)我(或靈魂)的角度來看待你的生活,這將使你自動地超越你的那些限制性信念,使你的意識得到擴展。
舉例來說,當你生病、或者遭遇到任何其他的困境,你自動地會知道,這些都是你給自己創(chuàng)造的——因此,你也有改變這些困境的能力,就像你當初創(chuàng)造它們時一樣簡單。你將不再認為自己是一個命運的受害者,卻將自己視之為一個創(chuàng)造者。
當你用第一個觀點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后,你自然地就會開始覺察到,在這個醒著的你之下,有一個巨大的架構在運作——那就是靈魂的層面。
賽斯稱之為“架構二”,或靈魂的偉大創(chuàng)造。而你的塵世生活,是騎在那個架構之上的。
靈魂是許多人格的集合——許多不同的醒著的你的集合,當然靈魂遠遠大于這些許多不同的你的集合,就像一切萬有要遠遠大于一切事物的集合一樣。
與塵世生活的確定性不一樣,在靈魂層面,靈魂與可能性打交道:對于靈魂來說,“事實”是一種相當乏味的東西。對于靈魂來說,我們只是無數(shù)可能性中的一種,一條大河無數(shù)支流中的一條。但因為我們過于仔細地觀察我們我們自己的這條支流,而忽略了其他的支流存在。我們太沉浸于自己的故事之中,而不能覺察到其他部分的自己在不同的時空和平行世界中所發(fā)生的事情。
賽斯說,因為靈魂的潛力過于偉大,所以,你生命中每一個沒有做出的決定,在另外一個世界已經(jīng)是事實。對于靈魂來說,它不僅有很多不同的人格在不同的時空中,并且還有無數(shù)個“可能的你”,他們活在其他版本的世界中,或稱之為“平行世界”。有許多人類的版本正在往其他方向發(fā)展,那是跟我們的世界的版本所不同的。
以上,也許使你對“人格”(醒著的你)和“靈魂”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
其實佛陀教導的般若、覺知、照,我覺得就是對那靈魂層面的覺知。
戒——定——慧,先把那些影響你的都放下,然后在定中,自然就會有智慧發(fā)生,你自然就會有一種看到自己在做什么的感覺,這種“看到你的看到”,意識退后一步的感覺,在操作自己的身體的感覺,就是所謂的覺知,awareness。覺知到最后,你的意識會溢出你的身體,而意識到賽斯說的另一個經(jīng)典觀點:自我是沒有限制的,一切都是你。
按佛陀的說法來說,那叫“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當你是一個純意識體時,你自然就變得像佛陀一樣了——佛,意思是作為一個純意識體,活在物質(zhì)世界中。
當意識很散亂時,想要做些什么是很難做成的,因為你很容易三心二意,也很難真得竭盡全力去做一件事。這就是佛陀的智慧,先收心,然后等你真的有定力了,你會發(fā)現(xiàn)你做事情時,每一刻都沉浸在那個當下。就像你小時候一樣。于是事情就很容易成就——所以關鍵點,其實是在“定”。如果能“定”,“戒”也可以不用了。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回歸內(nèi)心的方法,也許佛陀的方法只適合佛陀,你也可以有你自己的方法,讓自己回到一種專注和心無旁騖的狀態(tài)。
老子雖然沒有說到覺知,但老子確實是很強調(diào)放松和專注的。
老子說:“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像嬰兒一樣柔軟、自然,心中沒有雜念、心事,我覺得這跟“定”的概念很相似。
“無為”似乎是《道德經(jīng)》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但是“無為”到底是什么,卻很少人能說得清楚。木心曾言:無為不是一種無,無為是一種為。
這一點可以撇清一個誤解:就是好像“無為”是什么都不做一樣?!鋵嵞?,什么都不做也可以,如果你真的完全相信,即使你什么都不做,躺在床上也能有很高的收入,那么金錢就真的會源源不斷地向你涌來。就是這么簡單,信念創(chuàng)造實相。但問題是,你很難真的相信你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做也能富有。即使你告訴自己,我相信這一點,但這只是一個想法,一個暗示,它并沒有真的成為你的毫不懷疑的信念。有時候,如果一個想法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信念,你甚至不會覺察到它,你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就像你相信太陽明天還是會升起來一樣。
對于無為,我想在木心的話后面再加一句:無為是一種騎在靈魂的偉大創(chuàng)造之上的為。也就是說,你不再利用你頭腦的聰明,你不再安排,卻像駕駛著一只小船在大海上隨波追流一樣,你跟隨著海浪和風的方向自由地去往未知的世界。但你相信未知,而歡樂地踏上這充滿刺激、挑戰(zhàn)和成就的冒險旅程。你利用你內(nèi)我的無限精明才干來生活,你利用海浪和風來幫你掌舵,于是你就這樣漂流在這充滿奇跡的大海之上,于是你活在無盡的巧合和偶然之中,于是你意識到其實你自己就是海浪和風,而那些巧合和奇跡,都是你自己為自己親手創(chuàng)造的。
所謂信任你的存在,不過是把人格交給靈魂,不過是把你自己交給一個更大的自己。但這也并不是意味著你就會失去你自己的個人性,你的個人性永遠不會失落,卻會因為這信任而得到擴大和增強。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在這個看似危機四伏的大海之上,我們肯定會渴望運用我們的能力去掌控這小船的方向,所謂社會意義上的“成長”,就是這個意思(所以這個世界被頭腦發(fā)達的人掌控著,但不久之后這將會改變。)。我們從一個嬰兒變成了一個有用的人,同時也從形而上的“道”變成了形而下的“器”。你變得具體了,而與你的身體認同,并且認為你只是你的身體,甚至在死后你就會毀滅。
而老子的“無為”正是與社會上的教導相反的一個過程:老子嘗試讓你再次回到形而上的“道”,他讓你從你“器”之中走出來,使你損之又損,把你以前學的那些知識和概念全都扔掉——因為你必然會根據(jù)你以前的經(jīng)驗、記憶和思維模式(信念)來判斷未來的事情,這樣,你就用你的期待鎖住了你靈魂的偉大創(chuàng)造。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老子說“損之又損”。
賽斯說,靈魂的發(fā)展永遠會逃出人格的計算。靈魂高瞻遠矚,它看事情的角度永遠要超過活在故事中的我們。對于此,你怎么辦呢?你信任你的存在,信任它把你推下萬丈深淵,也是為了讓你看到在里面的前程萬里,也是為了讓你體驗飛翔的感覺??傊湃喂适碌陌l(fā)生,對你總是有好處的——即使你十分地不信任你的存在(因為科學的原因),你的存在也總是信任你,不然,你的心早就不跳了。
賽斯說,宇宙是傾向于我們這邊的,宇宙沒有敵意。其實我們都有一些限制性信念,那是你成長過程中,從你的家人和其他人身上吸收到的,而你也許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它們,那些信念,在你的生命中形成了一道你看不見的圍墻,把你的經(jīng)驗圍了起來。那些信念是你的經(jīng)驗的極限。
所謂“無為”就是賽斯說的,一切功課都在內(nèi)在完成。就是意識到這一點,然后嘗試去為自己置換一個更有益更輕松的信念。但如果你從一開始就不相信,你能創(chuàng)造你的經(jīng)驗,就否認你自己是神的本質(zhì)的話,那你也只能繼續(xù)艱難地匍匐前行了。
每次當你起心動念,你那靈魂層面的偉大架構——我并不愿意將其稱之為機器,因為那架構是帶著感情的,朝向每一個人的最高利益而發(fā)生的——就開始運作。如果從現(xiàn)在開始,你認為人生就是享受和充滿刺激與成就的冒險旅程,那么你的內(nèi)我現(xiàn)在就會開始給你安排不同的東西——一切功課都在內(nèi)在完成,當你以不同的信念來思考時,一切真的馬上就不一樣了。
你持續(xù)地運用你想要的信念,以那個信念來看待你的生活,到最后,你真的可以創(chuàng)造出以那個信念為圍墻的生活。而當你所相信的信念沒有創(chuàng)造出你想要的實相時,你只需要意識到,那不過是給了你一個機會去強化你想要的信念。
換句話說,當你在床上躺了一個星期還沒有收入時,請繼續(xù)躺,那不過是給你一個機會讓你強化“我可以什么也不做就掙到錢”這個信念。
總而言之,“無為”就是利用內(nèi)我的無限精明才干來做事。賽斯說,你的內(nèi)我創(chuàng)造出你每天接觸的物體就像創(chuàng)造出你的手指一樣自然。那么我想,你想要什么樣的體驗,直接調(diào)動你內(nèi)我的資源去創(chuàng)造不就行了嗎?甚至說,你想要一個飛碟,也是可以的。而你只需要更換一個最自由和適合你的信念,同時,根據(jù)你內(nèi)在的沖動去行動,在一個恰當?shù)臅r間去一個恰當?shù)牡攸c。要知道,那些沖動總是會把你導向成就與新的世界,雖然,在我們的教育中,沖動總是被認為是危險的,也因此,大部分人都失去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