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坦克的可靠性與維修——從一份二戰(zhàn)蘇聯報告講起【翻譯】
http://www.tankarchives.ca/2014/11/reliability-and-repairs.html
作者Peter Samsonov,發(fā)布時間2014/11/12
個人授權翻譯
坦克的可靠性和維修工作
在1943年2月22日至1943年3月14日間,第十集團軍轄下的幾個裝甲單位在進攻行動中損失了527輛坦克。損失情況如下:

戰(zhàn)斗中損失的坦克也包括了在戰(zhàn)斗中出現故障而損失的坦克,但其具體數字無法確定。
在這些損失中,大部分坦克由前線維修點或坦克部隊的維修連負責維修,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成了永久性損失。

當然,這個數據很有毛味,因為一輛坦克可能會損失好幾次。例如,文件中給出了一個例子,在3月18日至21日期間,僅有26輛坦克的第117坦克旅就在戰(zhàn)斗和行進間總計損失了25輛坦克(行進間3,被擊毀11,燒毀11),但在這之后全旅卻還是有4輛毫發(fā)無損的坦克。
有趣的是,從表格中我們可以得知,人畜無害的T-60可靠性最佳;而在傳統(tǒng)認知中“不可靠”的KV在這方面也表現突出,只有極少數坦克無法修復或因狀況不佳需要返廠大修。T-60很少有無法修復的狀況,但它們中的大多數出了問題都必須返廠大修。
T-34的表現一般,幾乎有30%的坦克在路上走著走著就損失了,但大多都是輕微損壞。就當場修好的數量和返廠維修的百分比而言,它的表現僅次于KV。
美國坦克的可靠性很高,M3中型坦克在行軍時的故障率要低于T-34(因為某種原因,沒有相關的修理數據);而M3輕型坦克在行進中的表現還不錯,但這輛坦克似乎并不好修,因為除了樣本數量非常小的T-70之外,該車能夠當場修好的比例是最低的,而無法維修的比例卻是最高的。
英國坦克的表現則毀譽參半。瑪蒂爾達的狀況很差,在行進中拋錨的數量創(chuàng)下了歷史新高,且高度依賴于返廠大修(但全損的情況卻很少見);而瓦倫丁則不然,其故障次數很少且大多數都能當場修好。
為了做一個對比,來看看德制坦克的相關數據。
3. 檢查了100輛德制Ⅲ號和Ⅳ號坦克。
????59輛,或占總數59%的坦克被下列方式擊毀:
????????8輛——火箭
????????4輛——90mm穿甲彈
????????47輛——75mm或76mm穿甲彈
????1輛——毀于觸雷。
????40輛,或占總數40%的坦克由于地形、障礙物、機械故障而被摧毀。
在被擊毀的59輛坦克中,有20輛或34%出現了起火的情況。
檔案編號ORO-T-117
這份報告涵蓋了1944至1945年的西線戰(zhàn)場。在報告的上下文中,它提到“大多數Ⅲ號坦克和Ⅳ號坦克沒有炮塔”,因此這些數字很可能更多代表了Ⅲ號突擊炮和Ⅳ號突擊炮【譯注:當然還有Ⅳ號坦克殲擊車】。這個數據并不好。在紅軍中,只有瑪蒂爾達坦克是易壞的。坦克燒毀意味著全損,也就是說至少有20%的坦克是完全不能修復的。這接近于T-34的數據,但Ⅳ號坦克的數據不包括被繳獲者(同樣被視作全損),以及被擊毀、無法修復且未起火爆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