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辭典·外國哲學史部分》1.28 新黑格爾主義
【本文轉(zhuǎn)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僅供學習參考】
28、新黑格爾主義
? 十九世紀六十? ? ? ??七十年代出現(xiàn)于英國的一種資產(chǎn)階級反動哲學思潮。十九世紀末又相繼流行于歐美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它站在主觀唯心主義立場,從右邊批判和繼承黑格爾哲學,拋棄了黑格爾的辯證法,吸取和發(fā)展了黑格爾學說中神秘和保守的東西。主要代表有英國的布拉德雷、美國的魯易斯、法國的克羅納、意大利的克羅齊,其中尤以布拉德雷和克羅齊的影響較大。
? 新黑格爾主義認為黑格爾的唯心主義還不夠徹底,反對黑格爾在唯心主義前提下承認有客觀的、外在的實在性。布拉德雷公開宣稱他不同意黑格爾的主要原理,主張用他的主觀唯心主義的絕對經(jīng)驗代替黑格爾的絕對觀念。他認為在心靈之外沒有任何獨立的存在和事實,一切都包括在絕對經(jīng)驗[1]之中。在他看來,觀念是符號、形容詞,和實在的內(nèi)容不相干,只有心靈的最高體現(xiàn) ???絕對經(jīng)驗,才能認識和把握實在??肆_齊主張一切知識都是心靈活動的產(chǎn)物,公開表示他的“心靈哲學”否定了黑格爾的辯證結(jié)構(gòu)。
? 新黑格爾主義把黑格爾的辯證法看成是最荒謬、最危險的東西。它反對辯證法,否認矛盾,認為辯證法是非理性的,矛盾破壞了事物的合理性。布拉德雷為了調(diào)和辯證法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和形式邏輯的矛盾律的原則分歧,主張把對立統(tǒng)一看成是在事物的連續(xù)性中矛盾歸于統(tǒng)一[2],否定對立雙方的矛盾。在反對黑格爾的辯證法上,克羅齊比布拉德雷走得更遠,他認為黑格爾的根本錯誤就在于擴大了對立的概念,把對立的概念與相異的概念混在一起。他也和布拉德雷一樣,只注重矛盾的統(tǒng)一,而不承認矛盾的斗爭和轉(zhuǎn)化,胡說唯一的真理便是統(tǒng)一。他還惡毒地攻擊馬克思把黑格爾辯證法改糟了,只保存了它的“形而上學殘余”。這說明新黑格爾主義者,對辯證法[3]極端無知和仇恨。
? 新黑格爾主義在政治上極端反動。它公開宣揚社會分裂為敵對階級是完全合理的,無法改變的。它根本否認用斗爭的方法解決社會矛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它還鼓吹國家是超階級、超個人、絕對不可動搖的整體,對國家的統(tǒng)治只有順從,決不可違背,更不允許反抗。布拉德雷鼓吹道德的目的在于自我的實現(xiàn),只有謹守崗位,努力實踐自己的義務,才合乎道德的要求。他把信奉宗教說成是道德的義務,而道德修養(yǎng)則是宗教的義務。克羅齊叫嚷哲學無黨性,真理無階級性;歷史因人而異,可以任意歪曲和解釋,根本沒有客觀規(guī)律。這種謬論盛行于帝國主義走向日益反動和沒落的時期,表明它是維護帝國主義反動統(tǒng)治的工具。
注:
[1] 即心靈。
[2] 即挖掉對立統(tǒng)一中的相互排斥和相互斗爭。
[3] 特別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