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學講義筆記整理84-87
平和占有型的財產犯罪
084 盜竊罪
1、 盜竊罪: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竊取數(shù)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公私財物的行為。數(shù)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2、 盜竊必須竊取他人占有的財物,如果行為人替人保管財物,后生貪欲,將此物占為己有,將占有權變?yōu)樗袡?,無法構成盜竊。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所有權與占有權經常處于分離之中,單純的盜竊罪很難適應對財產權的全面保護,侵占罪應運而生。
3、 成立侵占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已經占有財產,進而產生了侵奪意圖。
4、 占有包括事實上的占有和推定性的占有。前者即他人物理支配范圍內的財物。后者即按社會一般人觀念上可以推知他人對財物有支配狀態(tài),如停留在公共場所他人沒有鎖的自行車。
5、 一般認為,下列情況可推定具有占有:
4.1?? 處于他人的事實性支配領域之內的財物,即便并未被持有或守護,也屬于該人占有。
4.2?? 主人在場,他人對財物只是暫時有限的使用,財物歸主人占有。
4.3?? 即便處于某人的支配領域之外,但在社會觀念上可以推定他人的事實性支配,也可以認定存在占有。
4.4?? 無因保管的占有:他人即便失去對財物的占有,但如該財物轉移至管理者或第三人無因保管,可認為屬于管理者或第三人占有,也存在占有。如果遺忘在流動性強的公共場所,如地鐵、公車上,則可以否定占有。(飛機流動性不強)
4.5?? 包裝物的區(qū)分占有。一般認為,行為人受委托保管包裝物,并不同時占有包裝物內的財物。如果將包裝物打開,將里面的財物占為己有,成立盜竊。
6、 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盜竊罪的死刑條款,同時增加了3種無須數(shù)額較大即可構成犯罪的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
7、 2013年的司法解釋對數(shù)額較大采取數(shù)額加情節(jié)的做法:“數(shù)額較大”的標準是人民幣1000至3000元以上,各省、市、自治區(qū)在這個幅度內確定一個具體標準。同時如果情節(jié)特別嚴重,可減半認定(在醫(yī)院盜竊別人救命的錢)。另外 “多次盜竊”的標準也有所降低:調整為2年內盜竊3次以上的行為屬于多次盜竊。
8、 扒竊:在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盜竊他人隨身攜帶的財物的行為。具備兩個特征:公然性和隨身性。
?
085 詐騙罪
一、詐騙罪
1、 詐騙是司法實踐中最常遇見的案件。
2、 詐騙罪: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shù)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3、 司法實踐中,個人詐騙3000至10000元以上,屬于數(shù)額較大(北京立案標準是5000元),數(shù)額特別巨大的標準為50萬元以上。
?
二、五個環(huán)節(jié)
1、?? 一個完整的詐騙行為包括:欺騙行為、陷入認識錯誤、做出處分、取得財產和造成財產損失。上述五個階段都有因果關系。如果缺乏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導致不構成詐騙罪或詐騙既遂。
2、?? 欺騙行為:虛構事實,隱瞞真相。虛構事實是一種作為,隱瞞真相是一種不作為。
3、?? 欺騙應當是一種實質性欺騙,即欺騙行為會高概率地導致處分財產。如果欺騙是社會生活所允許的,不成立詐騙。(廣告)
4、?? 欺騙包括以現(xiàn)在發(fā)生的事實相欺騙。以將來發(fā)生的事實相欺騙(算命)。
5、?? 陷入認識錯誤中,機器、無處分能力之人不能被騙。(騙小孩、ATM構成盜竊罪)
6、?? 做出處分必須和認識錯誤有因果關系;處分必須是有處分權人的行為,所有權人和占有權人都有處分權;被騙人在主觀上應當有交付占有的意思:交付占有必須是占有權的徹底轉移,而不是單純的控制。
7、?? 取得財物的主體可以是行為人或行為人指派的第三人,如果沒有取得財物,就不能成立詐騙既遂。
8、?? 取得的財物不僅有積極財產的增加,還有消極財產的減少。
9、?? 財產損失應該是社會規(guī)范所認可的損失。
?
086 特殊的詐騙
1、?? 三角詐騙:被害人與被騙人不一致。
2、?? 詐騙罪中,處分權人與被騙人必須相同,但處分權人只要是在社會觀念上具有處分權即可,不要求一定是所有權人。
3、?? 電信詐騙的入罪標準:詐騙3000元。詐騙數(shù)額難以查證,但如果查明發(fā)送詐騙信息5000條以上、撥打詐騙電話500人次以上的,司法解釋認為可以詐騙罪(未遂)定罪處罰。
4、?? 詐騙致人自殺、死亡或者精神失常都可以從重處罰。
5、?? 盜竊和詐騙的區(qū)別:被害人有無處分財產的能力和意圖,如果有則成立詐騙,否則可能成立盜竊。
?
087 侵占罪
一、侵占罪
1、侵占罪: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或他人的遺忘物、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拒不交還,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本罪是親告罪。數(shù)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2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2、“拒不退還”只是“占為己有”的證明要件,并非實體條件,只要行為人非法將他人財物占為己有,就可以成立侵占。
3、侵占罪分為保管物侵占、脫離物侵占。
?
二、保管物侵占
1、 保管物侵占:將代為保管的物品占為己有的行為。
2、 包裝物的區(qū)分說:一般認為,行為人受委托保管包裝物,并不同時占有包裝物內的財物。
3、 輔助占有人將財物據(jù)為己有,不成立侵占,成立盜竊。(酒店雇人提包)
?
三、脫離物侵占
1、 脫離物包括遺忘物和埋藏物。在刑法中,遺忘物還包括遺失物。
2、 如果某物在社會觀念上仍然為他人所占有,就不能屬于遺忘物。只有掉在流動性很強的領域才叫做遺忘物。
3、 埋藏物:埋藏于地下,所有人不明或應由國家所有的財物,如果是他人有意埋藏于某地的財物,或者在社會觀念上推定歸他人占有之物,都屬于他人占有之物,非埋藏物。
4、 侵占罪的構成要件之一是數(shù)額較大,但是司法解釋對于數(shù)額較大的標準沒有規(guī)定。
?
四、職務侵占罪
1、 職務侵占罪:行為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占本單位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shù)額巨大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2、 按照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一般6萬元以上可認定為數(shù)額較大,從而構成犯罪。
3、 在某種意義上,職務侵占罪的本質就是利用職務之便的盜竊、詐騙和侵占,將本公司的財務占為己有。
4、 利用職務便利:利用自己主管、經手、負責單位財物的便利條件,將財物據(jù)為己有。
5、 職務便利通常是具有對財物的管理權限,如廠長、經理、會計等,不包括“純勞務性”工作便利。
6、 職務侵占罪必須是單位有財物損失。如果單位并沒有財物損失,也不能構成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