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原來可以這樣寫歌詞??!

我的偶像從來都不是方文山或者林夕,而是七八九十年代的一批粵語流行曲填詞大師,許氏兄弟,黃霑,林振強,鄭國江,后期一點的潘源良,黎彼得,林敏聰?shù)取km然這些個都是我出生前的歌,可是我也是聽這些歌長大的,反而四大天王的歌倒是比較少聽,所以在同學(xué)之中我也算是另類,為啥他們在追郭富城,我卻在追許冠杰和張國榮……
是因為這群大師寫出來的曲和詞之搭配,內(nèi)涵之豐富,情感之細膩是無可超越的。當(dāng)然,每個大師的填詞風(fēng)格都不一樣,我就挑其中一些歌的詞出來,說說我理解填詞是怎么填的吧。聲明:這不是科班教程,只是一些想法和感悟,如果你想學(xué)到專業(yè)的填詞知識,請離開吧。
我聽得許冠杰的歌比較多,就用許冠杰的歌做例子吧。說起Sam,可以說是粵語流行曲的開山鼻祖,是他引入了各式各樣的粵語歌并且?guī)恿苏麄€粵語歌壇的崛起。他本身的風(fēng)格就是多樣化的,可以是通俗草根(代表作《半斤八兩 》),可以是文雅深情(代表作《雙星情歌 》),可以是幽默逗笑(代表作《日本娃娃》), 又可以是哲理思辨(代表作《浪子心聲 》),而眾多的歌都雅俗共賞,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我認(rèn)為,寫歌詞是要遵循一定的格律的,也就是是格式。就如同古詩詞一般,有五言,七言等等,寫歌詞也一樣,我一般分作:2,3,4,5,7;舉個例子,許冠杰的《雙星情歌》,用了十分古韻的填詞風(fēng)格:
曳搖共對/輕舟飄
互傳誓約/慶春曉
兩心相邀/影相照
愿化海鷗/輕唱悅情調(diào)
艷陽下/與妹相親
望諧白首/永不分
美景醉人/心相允
綠柳花間/相對訂緣分
心兩牽/萬里阻隔相思/愛莫變
離別凄酸/今朝似未見
明日對花/憶卿面
留意斜杠的位置,這是唱歌時候的斷句,然而很明顯地可以看出這首詞的格律,開頭是三句七言,然后是四加五,然后又是三句七言和四加五,進入副歌,三加六加三,四加五,七言。要注意的是,填詞的格式和唱歌時候的斷句不一定是一樣的,唱歌時候再哪里停頓哪里延長,是可以根據(jù)歌者的情感和對歌詞的理解去進行不同的演繹。這里說的主要是填詞的格問題。也就是說,假如你是先寫歌再譜曲,那么,你就得注意你的歌詞最好用的是2,3,4,5,7,這些組合。只要靈活地運用,就可以千變?nèi)f化了,譬如6=3+3或者2+4或者4+2,8=4+4或3+5,9=4+5或5+4等等,而為什么是這些數(shù)字?因為5和7是標(biāo)準(zhǔn)的古詩格式,2,3,4則是古文行文或者古詞的構(gòu)詞法,其他數(shù)字均可以有這幾個數(shù)字湊出來。而當(dāng)你是先有歌再填詞的時候,就得注意,最好的選擇是把這些樂句分解成根據(jù)這些數(shù)字生成的格式。
實例,我在填《未聞垃名》里有一句“想不到當(dāng)初那個驕縱自大躊躇滿志的少年,寧愿為三餐一宿做牛做馬”,原曲唱的時候是一氣呵成的,然而這么長的語句不單難填,而且還難唱,所以最好還是把它斷成符合我們寫文習(xí)慣的小短劇,于是就填了“想不到 / 當(dāng)初那個 / 驕縱自大 / 躊躇滿志的少年,寧愿為三餐一宿 / 做牛做馬 ”,這樣去填詞就容易很多了。有時候,曲譜中有一些連音的地方,你可以根據(jù)需要,把它拆開為若干個字,或者幾個音合并成一個字。 接下來的重點,便是韻,所謂韻律,是相輔相成的,韻在我理解不單是押韻,而且還需要字的發(fā)音符合音符的音高。之所以許冠杰的歌能如此朗朗上口,哪怕是一些比較艱澀的文言歌詞,也是如此,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為他的詞十分配合曲本身的音律,就好像讓人覺得,除了這樣填,根本無法塞進其他的詞。這個方面,黃霑先生舉過一個很淺顯易懂的例子:粵語 “我愛你(ngo5 oi3 nei5)”三個字,只能填在“1· 1· 1·(是高音的do) ”里面,你無論怎么填其他的音高組合都不好聽,所以《上海灘》里有一句“1·1· 6 1·” 就填成了“愛你恨你 ”。如果不按音高去填歌詞,很容易就造成《春田花花幼兒園園歌》(可以自己找來聽聽)的現(xiàn)象,詞曲完全是不配的,唱出來十分別扭。
然后是押韻, 我認(rèn)為,押韻是很重要,然而卻是非必要的。在90%的時間我們需要先考慮押韻,可是當(dāng)一個樂句和你突然有靈感的詞,而這些詞又十分能表達這首歌的情感,并且十分符合樂句的音高,只是不押韻,你可以選擇先填詞,再想辦法把后面的韻兜回來,或者直接改韻。舉個例子,大家都熟悉的《英雄贊歌》:
烽煙滾滾唱英雄,
四面青山側(cè)耳聽,側(cè)耳聽
晴天響雷敲金鼓,
大海揚波作和聲
人民戰(zhàn)士驅(qū)虎豹,
舍生忘死保和平
開頭這幾句是不押韻的,只有 聽 和 平 押韻。然而一路唱下來,卻沒有感覺到違和感。
另外押韻需要注意的是,相鄰的兩句應(yīng)該盡量避免壓同一個字或者同一個韻,不然聽起來很違和,譬如我寫的《全是戲 》有一句“蠟炬竟成灰,一江春水不復(fù)回”,灰和回是同一個韻的,光讀的時候其實感覺不出來,可是一唱出來就有違和感了。不過,這也不是一定的,有時候表達一些排列、遞增等感情的時候,同一個字可以有加成的效果,譬如許冠杰的《加價熱潮》:“你怕,我怕,個個怕,煙加,酒加,乜都加,的士加,巴士加,多士芝士乜都加”,這就是一種并列遞增的感覺,所以最終如何取舍,還需要根據(jù)自己對歌詞的理解去取舍。
說起來,“圈圈圈圈圈圈圈 ”這種鬼畜的填法,也不是畢導(dǎo)發(fā)明的,許冠杰的歌里早就有了,譬如“錢錢錢錢 錢錢錢錢 ”,還有上面的“多士芝士乜都加加加加加加” ,除了洗腦的效果,還有加強語氣的效果,我也填過,就是《坷愛 》里的“你們吔吔吔吔吔吔吔吔吔屎啦”, 可為什么許冠杰的是經(jīng)典,而“圈圈圈圈 ”是垃圾,大家應(yīng)該可以自行判斷吧。
第三個關(guān)于填詞的重點便是詞匯。因為你很多時候需要填一些不同類型的歌,你的詞匯量就必須豐富,譬如文雅抒情的歌,最好當(dāng)然是用古典文學(xué)里的意象和詞匯,而反應(yīng)社會的草根歌詞,當(dāng)然就是用通俗的俚語更加深入人心。這就是積累的問題,所以,還是推薦大家多讀讀詩經(jīng),離騷, 唐詩宋詞元曲等等,除了學(xué)到詞匯,還能增強自己的韻律感。不過,現(xiàn)在有了搜索引擎,一切都方便多了,很多時候都可以臨時起意,譬如我填文雅的,關(guān)于父母的稱呼,一搜就出來一堆了,在填《全是戲 》之前,我還不知道“椿萱 ”是借代之父母的意思,真的,這算是一種作弊吧。
有一個討巧的方法,就是先想好這首歌的韻腳,這對于先有譜再填詞的歌來說不是難事,因為可以根據(jù)樂句的尾音來定韻腳。然后根據(jù)你想填的主題和韻腳,找出一大堆相關(guān)的詞匯,再看看怎么擺,擺在哪里。說到底,填詞就是把詞匯往樂句里塞。不過,我十分認(rèn)同盧冠廷的一句話,他說:一閃而過的才是音樂,塞進去的不是音樂。所以,很多時候,神來之筆也是來自一閃而過的靈感的。我填《全是戲 》的時候,是先填了“有錢真的能為所欲為 ”這一句,再想其他的。
另外想說說的是 ,以前的很多歌本身是在描述一個小片段如前文的《雙星情歌》,描寫的就是一對情侶泛舟湖上的定情瞬間,有的好像一個故事,最直接的譬如許冠杰的《日本娃娃 》寫了一個追日本女孩的搞笑故事,《半斤八兩 》寫得則是打工仔日常的遭遇, 還有林子祥的《三人行》描寫的三個人生階段的所見所聞和感想 。還有一些哲理思辨的歌,譬如《浪子心聲》,描寫的是眼見之物,由意象生出情感,細膩的訴說著大道理“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意味深刻,直擊人心之余,又不會讓人感覺 刻意說教。這就是功力所在,這種填詞的功力是需要積累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觀察,多讀書,多感悟。
另外我有個希望就是,能填出像以前那樣真的使用粵語去填的歌,而不是用粵音去填的歌。譬如說,現(xiàn)在很多粵語歌里面都用個“么 ”字結(jié)尾,譬如“是你么”,可粵語里面根本沒有人會這樣說,這完全就是用粵音去講普通話,這不是粵語歌。粵語歌應(yīng)該有自己特定的發(fā)音和詞匯,就算以前的歌詞寫得十分文言或者書面語,也不會讓人覺得他是在用粵語來讀普通話的字,這正是這些個運用了粵語的詞匯和構(gòu)成形式去填,才會讓人一聽即覺得他是在唱粵語歌。
格式,韻律,詞匯,這便是填詞的最基本規(guī)則,熟練掌握了這三個方面,你就基本可以填詞了。當(dāng)然,要填好詞,還需要進階的練習(xí),唯一的途徑就是多聽好歌,多去感悟,多想想你是想通過這首歌來表達自己的感悟,還是批判一些現(xiàn)實,還是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圍繞著主旨,再選詞匯,再入格律,你填的歌詞才有靈魂,然后你才能發(fā)揮這三者互相作用而產(chǎn)生的化學(xu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