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之年
距離2021年還有5個小時,在等待跨年的途中,這段時間用來記錄我此刻的想法是再適合不過了。
我很喜歡末日題材的文藝作品,包括游戲,也寫過此類型的小說,正因如此,我時常想象如果末日即將來臨,那么它會以一種什么樣的形式降臨,是只針對人類還是要將地球變成一顆死星呢?
后者我想象不出來,自生命誕生的那一刻起,至今為止發(fā)生的所有災(zāi)難都沒能將地球上的生命滅絕,即便是地球裂成了兩半,化為了灰燼,也還是有生物能在極端的條件下生存。
所以只能談?wù)勅祟悾绻麅蓛|年前的恐龍是被隕石所滅絕的,那么我們也會像這樣消失在地球上嗎?或是氣候變化、超級地震、大洪水甚至是外星人入侵,這些都是我能想象到的,場面無一不雄偉壯觀。
但是今年給了我一種新的思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各種現(xiàn)象,如果寫成一本小說,那將是一本偉大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作品。
隨著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反智操作接踵而至,整個世界的秩序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了,如果這是末日的征兆,最后滅絕我們的會是病毒嗎?我想不是,人類并非初次遭遇病毒危機,相反,每次威脅到人類生存的原因都是人類本身。
我們能看出人類的危機應(yīng)對能力還有提高的空間,也能看出人類從來就沒有團結(jié)過,這其實是一種啟示,兩億年前的恐龍即使危機應(yīng)對能力滿分,也足夠團結(jié),恐怕也還是逃脫不了滅絕的命運。
要是今天又有一顆隕石沖向地球,人類分別掌握了解決的方法之一,但是沒有人愿意將技術(shù)分享出來,等到大家一同進入某一個虛無空間之后,屆時若是偶遇恐龍前輩,它們必定會咧著嘴笑我們蠢。
這個例子有諸多不合理之處,但是只要意思領(lǐng)悟了就足夠。
不過又一個問題出現(xiàn)了,為什么會發(fā)生沒有人分享技術(shù)的情況,那便是歸功于我們長久以來進化出的人性,人性是復(fù)雜且多樣的,《三體》中的猜疑鏈很好地解釋了這種情況,畢竟亮出的不只是技術(shù),還有實力。
作為一個1995年出生的人,打我記事起就覺得這個世界是在井井有條的秩序下運行的,其中不乏有小混亂,大方向卻未曾出現(xiàn)過變動,直到前幾年都還是這樣。
就像是各個品牌的手機每年都會出新款,這個世界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亦是可以預(yù)知的,老實說有些無趣,也正是因為這種無趣才能讓人心安。
從今年起的變動不知會持續(xù)到何時,歷史書給了我一些啟發(fā):每逢變動時,正是出頭日。動蕩的時代更應(yīng)該把握好機會,當(dāng)然,國內(nèi)不太看得出哪里動蕩了。
有人告訴我看新聞時應(yīng)該重點關(guān)注那些被一筆帶過的消息,深查下去會有大驚喜,也不知道是真還是假。
說來奇怪,我看歷史書時看到過很多比今年還要凄慘的年代,會感慨,卻也僅限于此。今年我們吃穿不愁,疫情也有效控制住了,正當(dāng)歌舞升平時我竟有了末日將至的感覺。
不過末日也不過是個名詞而已,每個人的心中對它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
與我而言,一個人的末日,就是另一個人的重生日;一個國家的末日,就是另一個國家的重生日;整個人類的末日,就是另一個物種的重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