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考,兼索秦始皇廢謚法,及嫪毐、趙高來歷的猜測
首先引入幾個問題: 為什么胡亥叫胡亥? 秦始皇為什么廢謚法? 好了,以下是個人考據,非專業(yè),有諸多猜測成分。 胡亥,胡、亥。 秦始皇有二十三個兒子,十個女兒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位,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位, 共二十二。 而秦始皇有二十三個兒子,其實天干地支對不上,但大致能對得上。 秦始皇給兒子命名為亥,就是金盆洗手了,孩子夠了。亥為天干地支最后一位,胡亥也是秦始皇最后一個兒子。 史記稱呼胡亥為少子胡亥,基本可證胡亥最少子。上圖百度提到秦始皇十個女兒二十三個兒子(包括胡亥),是發(fā)掘秦始皇陵陪葬坑發(fā)現(xiàn)的,當不虛。諸穴所葬者年紀多大,都不能查出來,我沒查,大家可以查查,應該都大于二十歲,是胡亥的哥姐。 胡亥之亥已經知道,胡呢? 我無意間看到謚號法
胡基本是年紀大的意思。也對,胡=古月,月就是時間,古就是古老、長久,則胡就是古老之一。 如此則胡亥合起來就是,最少子胡亥,秦始皇希望他活得非常久,希望他能壽終正寢。 秦始皇愛胡亥(胡亥吵鬧,他帶胡亥巡行天下),胡亥也愛秦始皇(為秦始皇殉葬成千上萬人)。 史記寫到胡亥最少子,胡亥在秦始皇三十七年,以二十歲繼位,則出生于秦王政十七年。也就是說,秦王政十七年后長達二十年不再生育。這一年發(fā)生了什么呢? 這一年,秦王政開始了為期十年的滅國統(tǒng)一階段,滅了第一個戰(zhàn)國七雄:韓國。 然后在咸陽北坂復制韓國的宮殿,把韓國寶器鐘鼓、美人全部帶走,放入北坂韓宮。 他是否臨幸? 這一年,秦始皇三十歲(他十三歲繼位),三十歲的男人怎么能離開女人??墒乔厥蓟首源说剿?,長達二十年,再無子嗣。這不是巧合,不是他前十幾年拼命造三十多個孩子,后面二十年再也不造了。廿年無子是他故意為之。 為何?因為他肯定會臨幸自己的戰(zhàn)利品,而他還算是個愛孩子的父親,不會允許自己的兒子有一個如此卑微的母親。 所以長達二十年,他臨幸,但要求宮女太監(jiān)給臨幸的女人避孕,避免子嗣產生。 這就是我考據的胡亥的名字來源。 那么這里有個問題,為什么我說胡亥是秦始皇用謚號法里的胡? 因為秦始皇看過謚號法。后來他覺得甚無謂,沒啥意思,就廢了。 問題是,他為什么有這樣的想法? 因為他見過三次宗室大臣為先王奉謚: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 秦始皇嬴姓趙氏(秦王室為趙氏,即今天水趙氏),名正,或曰政。我個人認為是正,因為趙正稱帝后改正月為端月,端就是開端的端。 趙正是趙異人兒子,出生在趙國邯鄲,趙異人逃回秦國后把自己過繼給華陽夫人(父之愛妃,父后為秦孝文王,今為秦太子),因華陽夫人是楚國人,改名子楚。 趙正則留在邯鄲,秦圍邯鄲期間,趙姬帶著趙正東躲西逃(稍后信陵君帥軍解圍,留趙邯鄲十年,此時趙正還是邯鄲城某個旮旯里撒撒發(fā)抖的小孩)。 秦昭襄王死后,秦太子繼位(此時已經五十多歲了)(尚未改元),趙子楚為秦太子,趙國將趙姬和趙正送回秦國。 年末改元,第三天秦孝文王死了(也不知道是樂極生悲,還是年老而死,或者被政治暗殺,總之這個老好人死了)。 史記記載,孝文王一年,也就是說,孝文王改元三天而死,趙子楚繼位而未改元,次年改元。 然而史記也記載秦莊襄王(趙子楚)元年呂不韋為相國(出土文物是相邦呂不韋,避諱劉邦,所以改為相國)。我個人認為,趙子楚繼位當年呂不韋就為相國,不至于非要繼位等次年改元再讓呂不韋上位。所以孝文王年號很可能根本不存在,因為剛改元三天就死,所以莊襄王繼位當年可能就改了年號,也就是說,秦孝文王的紀年為零。 史記在紀年上其實是有謬誤的,據說西北大學的史記匯編小組在校驗年表部分,等他們出成果吧。 總之,趙正回秦國就見識了宗室大臣給爺爺孝文王奉謚,三年后他親爸爸莊襄王死,他也見識一番,甚至他太爺爺昭襄王奉謚,他很可能也見識了。 也就是說,趙正至少見識了爺爺爸爸獲謚,很可能也見識了太爺爺獲謚。那么他什么感受呢? 首先,這三個秦王的謚號上得是否符合謚號法? 符合。 這里簡單贅述,太爺爺昭襄王,
昭襄王大征伐,可稱襄;各國國君都來朝拜,可稱昭。 孝文王,繼位后
和睦親屬,故而稱孝;雖然繼位沒多久就死,但不能稱隱等,因為那是中年而夭,孝文王都五十多歲了。 莊襄王的莊、襄都有征伐的意思。而莊襄王繼位后也確實連年征伐。 所以三個秦王的謚號是妥當的,趙正自己也知道。 那么趙正繼位后,特別是他稱帝后廢謚號法的時候,他肯定會想,自己會得到什么謚號。 他摔死同母異父弟弟(趙姬嫪毐的兒子),他殺死弟弟成喬,他曾流放小時候帶著自己東奔西走的親媽,所以孝這個謚號跟他無緣。 他毀人社稷,囚六國美人,所做不義,謚號法最高謚文也跟他無緣。 他伐楚喪師二十萬,滅趙數亡其將,所以雖然統(tǒng)一六國,但這個戰(zhàn)績,連莊、襄、武這類謚號都很難混到。 他在內殺呂不韋、嫪毐大臣,殺昌平君,諸宗室大臣也不可能念他的好。 可以想象,如果他死,謚號肯定不堪。所以他廢了謚號。 這里插一句,嫪毐、趙高什么身份? 嫪毐資料很少,很難查,但有一點,他想要立趙姬跟自己的兒子為秦王,我認為,據此可以大致肯定他必是秦宗室。 嫪毐如果是外人,他怎么敢想自己跟趙姬后代為秦王?誰會答應? 這里簡單說一下秦國宗室,遠的不說,秦昭襄王的哥哥先繼位,其母為魏國宗室女,被秦昭襄王推翻。 秦昭襄王有個太子,在魏國當人質,秦昭襄王四十年死了,大概是老死的。 第二年,秦伐魏。 秦昭襄王四十二年,秦昭襄王立另一個兒子,也就是后來的孝文王為太子。 而孝文王是有很多兒子的,趙異人只是中子,既不是長子理應為太子,也不是幼子受父親寵愛。 孝文王繼位后給自己的兒子們富貴,沒過幾天就死了。大概是因為他已經五十多,兒子也三十多四十歲,已經有兒子,甚至孫子都滿月了。 孝文王繼位的時候,孫子趙正已經九歲了,這還是耽誤了趙異人的緣故。他很小就被派去趙國當人質,二十歲遇到趙姬,趙姬應該就是他的第一個女人。那時候趙異人很落魄,出門參加宴會都沒有撐場面的衣服和車馬,所以一直蹲家里,肯定也沒有女人了。正常情況下,趙異人應該十五歲就有第一個孩子了。他還只是中子,如果是長子,那么孝文王繼位的時候孫子十八九歲也是可能的,有重孫子很正常。 所以孝文王繼位后,感念自己的經歷,給自己子孫富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趙異人逃回秦國以后,由大商人呂不韋出錢出力出人出智,巴結爸爸的寵妃華陽夫人,甚至不惜改名為子楚(實話說,異人這個名字也不咋地,可見他爸爸也不怎么關注他),最終被確立為太子。 這就意味著,秦昭襄王一系宗室眾多,孝文王一系宗室也不少。甚至趙異人回國以后,是沒有帶趙姬的。 一個二十歲的男人,有了第一個女人以后,再得到權力,那不得再找女人嗎? 秦始皇弟弟成喬(大概這個名字吧)就是這么來的,大概也就比秦始皇小一兩歲。 所以,秦國宗室可不是沒有人,大把大把有繼承權的宗室在,嫪毐如何敢憑趙姬面首的身份,就敢想著自己和趙姬的兒子繼承王位? 如果嫪毐本身就有繼承權,而且還挺靠前呢? 不可否認,秦昭襄王活的太久,熬死在魏國的秦太子,甚至差一點熬死孝文王,其宗室是混亂的。 孝文王是第一任太子死后兩年才被確立為太子的,這說明,孝文王大概也經過一番斗爭,批倒故太子勢力,才能上位。 他上位的力量源泉是誰?我只能想到他的寵妃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是楚人,楚系勢力很強大,才能擊敗秦國的魏系勢力(太子在魏國,很可能依附的是魏國勢力,甚至媽媽可能就是魏國宗室)。 華陽夫人為何選擇趙異人呢,為什么不找一個楚女生的孩子呢? 大概是因為她就是孝文王后宮里楚系勢力的首領,如果找個楚女生子,會取代她在楚系勢力的位置。 所以她選擇一個不受寵的孩子,趙異人。趙異人十幾歲被送去趙國,秦趙開打的時候根本沒顧及趙國的趙異人,畢竟,趙異人只是秦昭襄王眾多孫子里的一個,衣食起居捉襟見肘。 此時,這個兒子的幕僚,一個衛(wèi)國商人(衛(wèi)是魏的屬國)主動巴結自己,甚至改名為子楚。 子某是楚國很常見的名字,比如子玉,子蘭等。子楚,那么這個名字的楚國特征無以復加。趙異人通過改名,徹底巴結上了華陽夫人和她背后的楚系勢力。 所以秦昭襄王到秦孝文王到秦莊襄王,其實繼承問題經過了兩次改變既定軌道的改嗣行為。 甚至可以說三次。 秦昭襄王是依靠楚系勢力(穰侯和那個什么太后,B站寫文,沒敢打開看),推翻了魏系勢力的哥哥。 秦孝文王依靠楚系勢力華陽夫人打掉魏系勢力。 秦莊襄王則投靠楚系華陽夫人,以中子身份成為太子。 那么孝文王在繼位后,黜魏系秦太子家,把自己這一支改為秦國宗室大宗。 但他無法插手太子廢立,只能任由華陽夫人把趙子楚立為太子,自己的長子只能成為小宗,趙子楚一系會成為大宗。對此,孝文王無能為力。 隨著更柔順的趙子楚成為華陽夫人為代表的楚系勢力新的寄生對象,孝文王就沒用了。這大概是孝文王改元才三天就去世的原因。 那么史記寫他“襃厚親戚”,顯然有所指。親是同宗親人,戚是外戚,是華陽夫人一系。昌平君昌文君大概就是這時候被封君的。 那么嫪毐是誰? 嫪毐,嫪應該是謚號。當然謚號法里沒有嫪,但有穆。秦穆公的穆,其實就是,荒謬的謬,也就是錯誤的意思,因為他拉上百個賢明的貴族殉葬,所以被上了個穆。 那么嫪字,應該就是謬,因為他靠當趙太后面首上位,所以是嫪。 毐字,現(xiàn)在手頭沒法細查,毐=士+毋。毋就是母,中間多了一橫,有沒有可能是會意字呢。我記得以前查過,嫪毐基本只能彼此組詞,當時也只是粗略查,大概已經失去原意。 那么從字形看,毐也不是好字,用字表示某種淫穢的意思。這大概就是秦始皇所謂的謚號法甚無謂吧。 所以我認為,嫪毐并不是他的名字,而是死后給上的惡謚,而且還不在謚號法里,比如嫪在謚號法里是穆,不是嫪。 那么嫪毐到底是誰,他來自秦宗室哪一支? 秦孝文王死我們知道,因為華陽夫人找到更聽話(起碼表面上如此)的傀儡,趙子楚。 那么秦莊襄王為什么三年而死? 是不是三年間,趙正也依靠某些人獲得了華陽夫人的支持,且小孩更加容易操縱,而秦莊襄王表現(xiàn)出某些反抗的苗頭,所以被殺? 又或者,是否秦莊襄王死后,趙姬為了不被楚系華陽夫人徹底操縱,所以找來嫪毐當外援? 史記記載,秦王政殺掉嫪毐,逼死呂不韋以后,也連帶收拾兩人的黨徒,造成的結果是,秦國行政系統(tǒng)失靈,造成內部饑荒和外部軍隊戰(zhàn)?。ㄎ矣浀萌绱?,稍后查查)。可見,嫪毐絕不是見不得人的,嫪毐呂不韋瓜分了秦國政局。 一個面首是絕對不可能有如此號召力的。 嫪毐還被封長信君,在自己宮殿內搞的排場已經是天子級別。 他到底是誰? 既然嫪毐呂不韋把持朝政,華陽夫人呢? 對,趙姬、呂不韋要對付的就是華陽夫人的楚系勢力。那么嫪毐的政治系譜必然是天然跟楚系不對付的人。 這種人很多,比如魏系勢力(其實呂不韋就屬于魏系勢力,或者說,三晉勢力),比如被華陽夫人打壓的己任太子家族。 既然嫪毐有繼承權,那么他極可能就是孝文王的長子,被華陽夫人廢黜的太子。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此時華夷交融,四夷華夏化,華夏人也不可能不沾染戎狄習俗。甚至秦本身就有強烈的西戎屬性。 昔日秦穆公把女兒懷嬴嫁給晉君的在秦為質的兒子,這小子擔心繼承問題,跑了,秦穆公很生氣,晉文公來投靠秦國的時候,秦穆公轉手把懷嬴又嫁給晉文公。 生氣歸生氣,秦穆公不至于搞錯了。讓晉文公娶侄媳婦,按中原禮儀是失禮,但按戎狄習俗,一家族的男子有義務收繼本家族男子的女人。女兒已經嫁出去了,那就是你們晉家的,侄子跑了你就有義務收了。 秦穆公要保晉文公繼承晉君位置,不可能惡心他,秦穆公這么做,自己是不覺得失禮的,西戎習俗如此,秦也是這么認為的。 又有秦國太后與戎王睡覺生孩子,然后殺死戎王的故事。 這一切都說明秦甚至不是沾染了西戎的習俗,他就是西戎的一支。 那么收繼習俗也就說得通了。秦莊襄王死后,華陽夫人有了嬴政,趙姬、呂不韋可有可無,為了不失去權力,他們必然需要尋找外援。 既然趙姬是秦孝文王的兒媳婦,那么莊襄王死后,由哥哥,也就是孝文王的長子太子收繼,也是合理的吧。 關于秦國收繼習俗,秦始皇打下六國后,把六國美人都運回咸陽,關進宮殿里當戰(zhàn)利品。這跟草原的戰(zhàn)勝者擁有戰(zhàn)敗者女人的習俗是一樣的。 那么嫪毐就極可能是孝文王長子太子了,只是其真實姓名難以知曉。 隨著華陽太后被邊緣化,呂不韋為代表的三晉勢力和嫪毐為代表的秦國宗室勢力日益強大,且嫪毐壓過呂不韋(這是顯然的,嫪毐畢竟是宗室)。 而當嫪毐跟趙姬誕下兒子,趙正的腦袋就進入倒計時,必須干掉嫪毐,否則嫪毐以孝文王太子身份繼位,趙正必死無疑。 于是秦王趙正傍上華陽夫人(趙正第一個兒子是長子扶蘇,扶蘇這個名字來自詩經,應該是楚女所生,且陳勝起義的口號是扶蘇項燕,扶蘇應該跟楚人關系極深,且偏儒偏詩經),利用楚系昌平君昌文君勢力,擊殺嫪毐,隨后逼死呂不韋。 在剿滅呂不韋、嫪毐集團過程中,趙正必然發(fā)現(xiàn)楚系勢力可能會掌握自己,所以他先流放嫪毐集團到四川,然后赦免回來,對于呂不韋三晉集團,他先是要全部驅逐三晉人,李斯上諫逐客書,他決定篩選聽話的三晉人留下。 至此,他打掉了嫪毐、呂不韋勢力,留下打工人李斯集團,平衡了楚系勢力,并重用在內無根基的齊國蒙恬家族,組成新的政治平衡。 該提趙高了。 現(xiàn)在我們一般認為趙高是趙國來的閹人,或者閹人。 這是不對的。趙高應該也是秦國宗室。 首先,史記原文 “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秦王聞高彊力,通於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而對于趙氏,史記是這么說的: “太史公曰: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脩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 秦國宗室是趙氏,也就是魏晉南北朝隋唐的天水趙氏。 那么趙高那段明顯說的意思是,趙高是秦國趙氏宗室的遠支,也是宗室。 但他出身不好,媽媽在隱宮工作。 “皆生隱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 需要注意的是,史記的“世世”,指的不是這個人的祖先到現(xiàn)在,而是指這個人經歷的多個國君。 比如張良 “留侯張良者……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張良祖父父親兩代人,史記卻寫五世。這個五世指的是經歷了五代韓王。 項燕也是如此,他當楚國將軍,經歷多個楚王。末期楚宗室好幾個兄弟相爭,每個人稱王繼位都算一世,而無論哪一任楚王,都信賴項燕,讓他當將軍。 所以趙高母親世世卑賤,指的是他媽媽經歷的幾代國君,她都卑賤。 他媽媽能經歷幾任國君?要知道秦昭襄王執(zhí)政五十六年。 所以趙高媽媽應該歷經了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王政,四代國君,世世卑賤。 那么問題來了,趙高是趙氏,秦國宗族,他媽媽犯什么罪,從秦昭襄王時代就卑賤?秦昭襄王時代,有什么事情發(fā)生? 咱們再看看趙高的才能: “秦王聞高彊力,通於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決獄。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當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復其官爵?!?秦簡提到(我忘記了,大概如此),駕駛馬車需要考試,兩馬馬車、駟馬馬車都是不一樣的要求,而且駕駛者必須高大(一米七多,反正有具體標準),必須年紀在四十以下,技術要好,這是縣里的標準,那么給秦始皇駕車,肯定要求很嚴格。 而趙高能達到。 也就意味著趙高個子不低,長相不丑,技術很好,經常接觸馬車。 他媽媽在隱宮工作,他哪有機會接觸馬車? 秦始皇三十七年周游天下,中車府令就是趙高,很可能這時候趙高不再是駕駛者,但必然不會很老,因為此時秦始皇已經五十歲了,趙高不可能超過秦始皇的年紀。 趙高也是識字的,而且非常精通法律。他因為私下里教授胡亥而獲罪。稍后秦始皇赦免了他,當他繼續(xù)教胡亥,可見趙高法律知識合格,只是沒經過許可,趙高投靠胡亥(秦始皇最小孩子),必然是為了榮華富貴。 也就是說,秦始皇把他下獄是因為趙高擅自把最小孩子胡亥拉進奪嫡的斗爭。而赦免了他,其實就是允許胡亥參與奪嫡,也允許趙高做胡亥的幕僚。 一個老頭子不可能去輔佐最小子,趙高很可能相當年輕。 那么胡亥是否是閹人? 秦始皇本紀如下: 高懼,乃陰與其婿咸陽令閻樂、其弟趙成謀曰……令樂召吏發(fā)卒,追劫樂母置高舍。 趙高有弟弟,有女婿,女婿還是咸陽令(首都市長,紐約市長,你自己想想)。 有女婿必然有女兒。 如果趙高是閹人,那么他認干兒子是可能的,但哪個太監(jiān)會認一個干女兒? 趙高就不是閹人。 既然他有女婿,那么女兒出嫁,趙高也不算年輕了,但他沒跟兒子商量。很可能沒生兒子,或者兒子太小。 總而言之,趙高應該是三十多將近四十的人。 好了,那么趙高什么來歷? 他不是閹人,他有弟弟,他有女兒,他有媽媽,他也必然有爸爸,還是秦國宗室。 然而,他爸爸沒記載,他媽媽在隱宮工作。 隱宮是太監(jiān)宦官閹掉以后,用來靜養(yǎng)愈合傷口的地方,接觸的都是傷口未愈合的閹人。 他媽媽絕不會被玷污,起碼不會懷孕。在隱宮流放宗室罪人的女人,非常合適。 閹人已經夠低賤,伺候閹人更低賤。 那么問題來了,趙高的爸爸到底是誰? 我們分析了孝文、莊襄的繼位斗爭,既然我猜測嫪毐是孝文王的長子太子,那么趙高家很可能就是秦昭襄王的故太子家的。 秦昭襄王的太子死后兩年才立太子,斗爭很激烈。華陽夫人對孝文王、莊襄王也非常冷酷,一個人改元三天死,一個讓稱王三年,那么對夫君的直接敵人,丈夫的兄弟們,她又會如何冷酷? 反正趙高的爸爸沒記載,媽媽在隱宮工作。 昭襄王太子死后,按理說應該太子的兒子繼位,那么這兩年的斗爭,應該就是太孫與華陽夫人在斗。 失敗者被殺。趙高年紀與秦始皇同齡而略小,而秦始皇是昭襄王曾孫,所以趙高很可能就是太孫的兒子,或者昭襄王故太子的庶子的兒子,總而言之,故太子跟華陽夫人勢不兩立,必然你死我活。結局我們知道,起碼這一局,華陽夫人完勝,故太子一黨的子孫基本全滅,女眷被幽于隱宮,給最下賤的閹人服務。 那么趙高就可能是故太子孫子了。 最終結論都是民科式的猜測,但我認為跟事實相差不多,至少論證過程中間產生的結論都是相當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