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讀后感
這是一個凄婉動人又十分勵志的故事,篇幅不大卻道盡人生的滄桑與無奈。沈復就像曹雪芹一樣,在人生的過程中沉浮。所謂“浮生”也是源于此意吧,不受控制則為“浮”。
現(xiàn)在的我們,對那個年代的人生觀、價值觀包括愛情觀當然都有各種不理解和不明白;但我還是感受到了一件不受時空限制的事兒,那就是——變故。變故這個話題也是怎么說都不為過,因為它基本上是脫離了所有控制,成為了一個永恒的存在。
失去愛人是變故,家道中落是變故,納妾不成是變故,顛沛流離更是變故……幾乎走遍了全中國、閱盡了人生辛酸的沈復,行文間卻沒有什么大喜大悲,只是從容的道來這一生之事。是真的看破,還是無奈到了盡頭?是想明白了人生,還是出離了命運?我很難揣測,唯有感其心、勞其形,算是一種狀態(tài)的釋放。
話說回來,無論幅度大小,我們的人生也都是沉浮不定的。就跟心電圖一樣,只有起伏高低的不同,但都在起伏,沒幾個人希望變成一條線的樣子吧?所以我們能不能安心的面對沉浮,真是直接決定了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和生存狀態(tài)。
按照目前的科技進步,我們對自己命運的控制力會越來越強,直到最后會有一批長生不死(不老難度太大)的人。這種人你說到了最后是不是也沒什么好追求的了,也不能有什么變化了?但是仔細想想他們會成為一批有史以來最害怕變化的人,因為死不了了,所以只要有一點兒生命危險的事兒都是巨大的風險,他們的余生都將在與這種風險的對抗中度過。
這樣看來,咱們現(xiàn)在這個活法兒還不錯,起碼想開了的可以不畏生死,沒想開的也頂多想多活幾年??偙瓤钢薮蟮膲毫?,不敢坐車坐船坐飛機,也不敢散步游泳玩兒攀巖,生命變成了漫長的平淡折磨,也算是被拉平了一條線,生命的存在也失去了意義。
所以我就可以說結論了,雖然起起伏伏跌跌宕宕的人生看上去很辛苦,但,這恰恰是生命的本質(zhì)。無論遭遇多大的變故,前面都有可能峰回路轉(zhuǎn),即便生活真的局限于平庸,你還可以有一個強大的精神世界,在這里還會有棲息之所,也還有逆轉(zhuǎn)的空間和余地。
越寫越像雞湯了,看上去有點兒像——只要努力了就一定有回報——這樣的忽悠。但這不是我的本意,因為我覺得失去了就悲傷,得到了就歡喜,失敗了就認慫,成功了就叫囂。這些都是順理成章的,天經(jīng)地義的。但無論你走上的是哪條沉浮之路,成也好,敗也罷,你的內(nèi)心都要清醒自知——成敗得失都是過眼云煙,接下來的變故,又會帶你到不同境地。
所以沈復的《浮生六記》在我看來就是起于波瀾,止于不驚。看的時候——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想的時候——卻是從容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