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I型文明?為何人類永遠不會成為?答案或許很奇妙
當我們想到未來的時候,會感到興奮,但是也可能會感到很害怕。所以,我們有任何理由去走到懷疑人類本身未來的那一步嗎?這就是《揭秘》,今天我們就要探索一個非凡的可能性——人類可能永遠不會成為第一類文明...

我們在第一個視頻中找出:1964年由蘇聯(lián)的天文學家Nikolai Kardashev 提出的Kardashev Scale是一個文明等級系統(tǒng)。像我們一樣的人類在這個系統(tǒng)中排名大約0.7,但是最初有三個主要的等級或者文明“類型”作為目標。第一類利用它母行星的所有能量來產生動力;第二類利用母恒星的所有能量;第三類利用母星系的所有能量。當我們人類持續(xù)努力充分利用地球行星時,我們本質上就目標成為第一類。為什么我們不能達到這一目標;為什么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可能會遇到所謂的大過濾器?這些都有很多原因。在第一個視頻中,我們討論了耗盡資源,耗盡一半資源和自我毀滅的可能性。

現(xiàn)在,讓我們轉向第三個大過濾器候選者,盡管人類會插手前兩個,但是對這一個真的無能為力。它叫做Berserker Scenario,它就像當我們深探Kardashev Scale時我們看到第二類文明控制了它們恒星的所有能量,但是在他們之上,第三類是非常先進的以至于它們控制了母星系中所有恒星釋放出來的所有能量一樣。在那之上,還有第四,第五類,都是原始模型的擴展,但是卻分別利用單一宇宙和多元宇宙的能量。
然而,如果我們打算開始去尋找像這樣先進的生命信號,我們會知道在尋找什么嗎?或者,事實上,如果他已經在這了;如果他已經影響到我們了,我們能不能辨認出他?思考這些問題的一種辦法是想象一只將要被汽車碾過的甲蟲。

甲殼蟲永遠不會意識到有一個人類正駕駛著一輛車從它面前駛過,它只會看見一面巨大的橡膠墻壓向它。對這只甲殼蟲來說,事情的結局并不會因為它對于剛剛發(fā)生的事的缺少認知有著更多或更少的致命性?,F(xiàn)在,把甲殼蟲換成人類,再把車換成加大版的超級III型文明,那么我們的無能為力在巨大宇宙的襯托之下就會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了。Berserker Scenario表示,在我們的空間之外是有另一種智慧存在于某處的,并且他們并不友善,也正是他們決定了大過濾器理論會在何時何地立足腳跟。當下有一種看法是這種超先進的文明會一直等待,直到一些其他事物——比如我們人類——發(fā)展出足夠水平的科學技術吸引到他們的關注。然后他們就會突然襲擊并摧毀我們。

這種宇宙里的打地鼠游戲已經重復了如此之久,很清楚地解釋了宇宙里的智慧生物為什么不是無處不在。到目前為止,Berserker認為人類并沒有像地鼠一樣探出頭來等待擊打,但總有一天是會的。在當下問題的背景下,這也許就是我們可能永遠也達不到卡爾達舍夫等級中等級一的原因。所以,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抵御這種文明守衛(wèi)人類呢?而且是去對抗一個未知的,但擁有遠超我們的先進科學技術的敵人?按理說有一個選擇,而且是唯一的選擇,那就是保持安靜,待在我們的星球并且希望不要有人注意到我們。

然而說是這樣說,如果我們想要這樣做自然就需要我們停下所有技術的發(fā)展進步來降低我們在宇宙中的存在感,當然,這也就會使得我們停下向等級一前進的步伐。Berserker Scenario表示,我們繼續(xù)前進會陷入危險,我們不繼續(xù)也會陷入困境。我們要不被絕對化地限制在我們所能企及的期限之中,要不毫無疑問地走向滅亡。實際上,甚至根本用不著這樣一個全知的等級三社會突然從遠方來結束我們的文明,雖說我們做好了做縮頭烏龜?shù)拇蛩悴⑾M覀冇肋h都不要被看到,但我們仍舊可能會遇到一些其他的正處于資源危機的等級一或等級二的文明,他們隨機選擇了我們,把我們作為下一個星球改造項目的地址。

我所說的這種情況其實是每一部外星人入侵電影最基本的劇情,而且,在先前的影像中,我們對抗甚至更低級的“天外來客”入侵者成功的幾率都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高。這就是說,在故事里的第一部分,我們商量了我們的科技發(fā)展,尤其是在有武器的情況下,是如何被證明是我們毀滅的原因的。但是現(xiàn)在,我們至少能隱隱約約意識到與那些可供處置的炸彈和火箭發(fā)射器相反的一面。
因為,我們的卡達爾肖夫指數(shù)更高,至少就更有可能地嘗試著去對抗一個外星種族。當然,在一個理想的世界,我們能夠接觸到外星人,并且能夠和它們成為朋友。我們發(fā)現(xiàn)另一個文明,開始和它們聯(lián)盟,相互之間變得更強。但是,就連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也認為,任何出現(xiàn)在我們空間角落的外星社會,可能對搶奪我們的資源更感興趣……為什么我們不能夠達到卡達爾肖夫型一號是另一個原因。因此,根據本集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我們已經討論了燃料耗盡、自我爆炸、被炸毀、被入侵或被其他東西消滅……所有合理有效的濾光片都變得可能。但我們最后的“偉大濾光片”的候選者可以說是最可信的。

即使沒有那么戲劇化。因為,讓我們面對它,即使沒有辦法阻止一些巨大的災難發(fā)生,利用好我們星球提供的每一丁點能源是一個非常難的任務。如果我們僅僅不能夠合作足夠長的時間真正地去做這件事將會怎么樣?如果我們作為一個物種,只是簡單地耗盡時間又會發(fā)生什么?到目前為止,我們并沒有完美無瑕的或高效的捷徑去記錄。
在大多數(shù)現(xiàn)代人類的歷史上,我們已經發(fā)動了很多戰(zhàn)爭去對抗別人;我們必須持續(xù)地去平衡外交關系、貿易糾紛和領土主張。我們需要與瘟疫、疾病和流行病作斗爭。一方面,我們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并且做得很好!但另一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偟膩碚f,大約估計地球上的任何物種都在一百萬年到一千萬年后滅絕。有的物種早逝,有的卻活得很長,但這只是科學家們研究的大致數(shù)據。就我們的情況而言,這取決于你什么時候設置了運行計時器,但普遍認為現(xiàn)代人類已經存在了大約30萬年了……如果這些數(shù)字一致的話,我們還有很多時間,對吧?事實上我們有理由抱有希望。對于所有被廣泛報道的人類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有些事情正在變得更好。例如,根據“用數(shù)據看世界”的報道,從1945年開始,世界范圍內因戰(zhàn)爭而死亡的人數(shù)正在平穩(wěn)地下降。
此外,世界上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的人口比例也有所下降。不過這并不表示我們可以認為自己是真正的合作者。與此同時,我們看到人道主義危機、政治斗爭和社會不平等的存在,但這很難去反駁那些說太空探索(或未來科技投資)是浪費時間的人。很顯然我們還有其他問題要解決。如果我們知道世界和平的秘密,你會認為我們現(xiàn)在已經在使用它了...但事實上,直到我們在目標上團結一致,我們達到第一型文明也沒那么簡單。更何況誰知道這需要多長時間呢?也許一百年,也許十萬年,也許我們永遠也到不了那里。在某種程度上,競爭(如太空競賽)能夠推動進步,但它也表明,我們同樣需要共同努力。巧合的是,我們在這兩個視頻中提到的大多數(shù)關于存在大過濾的解決方案實際上相當不錯。我們要善用資源,愛護地球。照顧好我們的鄰居,并學著與我們的敵人合作——即使他們可能是真正的星際入侵者。如果我們足夠幸運,避免了狂暴場景,我們很可能會爬上卡爾達舍夫等級。否則,這就是為什么人類可能永遠不會成為第一型文明的原因。

成為第一型文明。
卡爾達舍夫等級(俄語:калаКардатева,英語:Kardasheva)是一種用來衡量一個文明的技術的先進等級的方法,以一個文明的能耗為基礎。該措施是在1964年由蘇聯(lián)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提出的。[1]
這個尺度是假設性的,考慮的是宇宙尺度上的能源消耗。而各種延伸的尺度也已經被提出,包括更廣泛的能耗水平(類型0,IV到VI)和使用除了純能源以外的指標(例如,計算增長量)。
卡爾達舍夫在1964年Byurakan會議上發(fā)表的一篇論文中第一次概述了他的尺度,Byurakan會議是一次回顧蘇聯(lián)空間站無線電臺節(jié)目的科學會議。這篇論文的題目是"外星文明的信息傳遞",[1]提出了文明類型可分為三個等級,基于假設的指數(shù)級數(shù)進行。首先是I型文明,能夠獲得其星球上所有可用的能量,并將其儲存起來以供消費。其次是Ⅱ型文明,可以直接消耗一顆恒星的能量。最后是III型文明,能夠捕獲其星系發(fā)出的所有能量。在1980年發(fā)表的第二篇文章《尋找地外文明的策略》中,卡爾達舍夫提出了對文明的疑問,他如何通過獲取能源、自我維持和整合環(huán)境信息的能力來定義文明。另外兩篇文章緊隨其后:《論超文明的必然性和可能結構》。[2]以及分別于1985年和1997年出版的《宇宙與文明》,這位蘇聯(lián)天文學家提出了探測超級文明并展開外星生命探索項目的相關觀點。
Fy:斑馬還沒有睡,Yyyym. 曾?? ??,一加三大于等于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