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藥研究!血清代謝組與復方腸泰治療腸道菌群紊亂研究成果
前言
2022年5月,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霍介格、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上海獸醫(yī)研究所陳兆國團隊(一作:蔡夢夢)聯(lián)合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期刊(IF:5.988)發(fā)表了題為“Disordered Gut Microbiota in Colorectal Tumor-Bearing Mice Altered Serum Metabolome Related to Fufangchangtai”的研究成果,通過血清代謝組的研究方法,探究了FFCT作用的機理,描繪了小鼠微生物菌群影響圖譜。為探討腸道微生物群(GM)與血清代謝的關系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中文標題:結直腸癌荷瘤小鼠腸道菌群紊亂與復方腸泰相關的血清代謝組改變
研究對象:結直腸癌荷瘤小鼠
發(fā)表期刊: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影響因子:5.988
發(fā)表時間:2022年5月
運用組學技術:微生物16S rRNA測序、血清代謝組學
研究背景
結直腸癌(CRC)是一種影響結腸或直腸的癌癥。盡管由于人口篩查和內鏡監(jiān)測,CRC患者的死亡率正在穩(wěn)步下降,但就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而言,CRC仍然是世界上第三高的。腸道微生物群(GM)一旦失去平衡,就會導致一些系統(tǒng)性疾病的發(fā)生。許多證據(jù)表明,CRC的發(fā)展與GM生態(tài)失調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CRC治療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根治性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但由于這些方法都有局限性,并會造成許多副作用。由于中藥的協(xié)同和衰減作用,在預防腫瘤復發(fā)和轉移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根據(jù)臨床經驗,處方復方腸泰(FFCT)通過增強免疫系統(tǒng)、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副作用已被證明具有抗腫瘤作用。盡管GM可以與中藥成分進行復雜的互動,但是否會影響中藥對結直腸癌的療效仍然是未知的。因此,作者以FFCT作為中藥處方模型,探討了中藥治療中轉基因與中藥代謝的相關性。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
1.實驗材料
人參、獼猴桃、紅芪、枳實、薏苡仁、苦參等六種中藥顆粒劑制備FFCT。
2.腸道微生物群檢測實驗
(1)實驗分組
PBS組:正常小鼠注射PBS并給予ddH2O
CT26組:CRC荷瘤小鼠給予ddH2O
CT26L組:CRC荷瘤小鼠服用0.65 mg/g FFCT
CT26M組:給予1.3 mg/g FFCT的CRC荷瘤小鼠
CT26H組:給予2.6 mg/g FFCT的CRC腫瘤小鼠
(2)技術路線
給藥前,皮下接種CT26-LUC細胞到小鼠側翼(CRC荷瘤組),同時皮下接種PBS(PBS組)。PBS組和CT26組服用約ddH2O,其他組通過灌胃方式服用FFCT混懸液,并服用藥物4周。給藥27天后收集小鼠糞便樣本和分離血清樣本。
3.復方長泰血清代謝組學實驗
(1)實驗分組
對照組:正常小鼠注射PBS并給予ddH2O
CT26組:CRC荷瘤小鼠給予ddH2O
CT26H組:給予2.6 mg/g FFCT的CRC荷瘤小鼠
CM組:給予PBS并給予2.6 mg/gFFCT的正常小鼠
(2)技術路線
給藥前,皮下接種CT26-LUC細胞,皮下接種于小鼠的側腹(CT26組和CT26H組),同時皮下接種PBS(對照組和CM組)。CT26H組和CM組灌胃FFCT混懸液,給藥持續(xù)4周。從小鼠的眼球中抽取血液,收集上清液并儲存在干冰中用于血液質譜分析。
4.糞便微生物移植實驗
(1)實驗分組
將小鼠隨機分為兩組:FMT-CA-FFCT組(移植CRC患者糞便的小鼠)和FMT-H-FFCT組(移植健康對照組的糞便)。
(2)技術路線
在進行灌胃之前,所有小鼠均在水中用廣譜抗生素混合物2周。這兩組患者分別灌胃CRC患者或健康人的糞便懸浮液2周(每周兩次),同時灌胃FFCT(2.6 mg/g)2周。在最后一次口服給藥24小時后,從小鼠眼球中提取血樣,并儲存在?80°C,直到分析。
研究結論
1、復方腸泰調節(jié)CD4+和CD8+T細胞水平
FFCT治療對各組腫瘤體積無顯著影響(p>0.05),作者使用流式細胞儀分析了免疫細胞(CD3+CD4+和CD3+CD8+T細胞)的水平。結果表明,與CT26組相比,F(xiàn)FCT治療組脾臟和血液中的CD3+CD4+T細胞顯著增加,但兩組之間的腫瘤體積沒有顯著差異。與CT26組相比,CT26H組脾臟的CD3+CD8+T細胞增加,但兩組之間的血液和腫瘤沒有顯著差異。這些結果表明,F(xiàn)FCT可能通過提高血液和脾臟中CD3+CD8+和CD3+CD4+T細胞的水平來增強機體免疫力。
圖1 | CT26組和FFCT治療組的腫瘤體積和淋巴細胞百分比
2.復方腸泰對結直腸癌荷瘤小鼠腸道菌群的影響
使用微生物16s RNA基因測序分析不同組的腸道微生物組。分析結果表明,荷瘤小鼠與健康小鼠的GM存在顯著差異。對于CT26組和PBS組,兩組之間的腸道微生物群落聚集明顯不同(Adonis,p<0.05)。對于CT26組和PBS組,豐度等級曲線(補充圖S3B)表明,PBS組的群落相似性高于CT26組。圖2D中的數(shù)據(jù)顯示,兩組(CT26組和PBS組)的GM組成為要特征為厚壁菌、擬桿菌、變形桿菌、TM7和脫壁菌。兩組動物門的分布存在顯著差異。PBS組的厚壁菌和脫壁菌的豐度高于CT26組(p<0.05),而擬桿菌和放線菌的豐富度則較低(p<0.05)。如圖所示,兩個組的物種組成也有很大差異。
圖2 | CT26組和PBS組之間的GM差異
3.腫瘤引起的腸道微生物失調對復方腸泰代謝物的影響
對荷瘤小鼠(CT26H組)和健康小鼠(CM組)使用高劑量FFCT(2.6 mg/g),運用血清代謝組學比較兩組之間的血清代謝物。在CT26H組和CM組之間發(fā)現(xiàn)了243種不同的代謝物。富集前50種差異代謝物和KEGG途徑如圖3C、D所示。結合網絡檢索,苦參堿、異姜烯酮B和亮菌素主要與中醫(yī)有關,表明腫瘤的存在可能影響FFCT的代謝。數(shù)據(jù)表明,這些差異代謝物涉及多種途徑,包括氨酰tRNA生物合成、癌癥中的中樞碳代謝、脂肪細胞中脂解的調節(jié)、鞘脂信號途徑、花生四烯酸代謝、癌癥中膽堿代謝和鐵沉降等。
圖3 | CT26H和CM組的血清代謝組學研究
4.結直腸癌患者腸道菌群失調對復方腸泰代謝產物的影響
結直腸癌荷瘤小鼠的GM紊亂改變了與FFCT相關的血清代謝組。然而,在血清代謝組變化中起關鍵作用的腸道微生物群或腫瘤尚不清楚。FMT-CA組和FMT-H小鼠使用高劑量的FFCT(2.6 mg/g)比較兩組之間的血清代謝,不包括腫瘤因素。PCA圖和代謝物強度分布框表明樣品相對穩(wěn)定。如OPLS-DA圖所示,兩組的樣本被清楚地分離,表明兩組之間存在一定差異。FMT-H-FFCT組的血清代謝物包括尿酸、茉莉酸、間香豆素酸、膽酸、熊果酸、鵝去氧膽酸、γ-谷氨酰酪氨酸和一些氨基酸高于FMT-CA-FFCT組。結合網絡檢索,茉莉酸和間香豆酸與中醫(yī)藥有關,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可以作為單一因素影響FFCT的代謝。
圖4 | FMT小鼠血清代謝的質譜
(A) FMT-CA-FFCT和FMT-H-FFCT組的OPLS-DA評分圖;
(B) FMT-CA-FFCT組和FMT-H-FFCT組前50種不同代謝物的熱圖(p<0.05);
5.復方腸泰對荷瘤小鼠腸道微生物的改善作用
荷瘤組和健康組的GM和FFCT的血清代謝有很大差異。GM在荷瘤小鼠體內的失調與FFCT相關的血清代謝物較少相對應。微生物16S rRNA基因測序用于檢測不同劑量的FFCT對荷瘤小鼠GM的影響,發(fā)現(xiàn)FFCT治療組(CT26L、CT26M、CT26H)的GM組成不同。FFCT治療組的腸道微生物群落差異性高于CT26組。FFCT治療組的厚壁菌豐度高于腫瘤組,這與健康組的趨勢相似。此外,隨著FFCT濃度的增加,厚壁菌的豐度降低。相反,F(xiàn)FCT治療組的擬桿菌豐度低于腫瘤組,這也顯示出與PBS組相似的趨勢。CT26M組的擬細菌豐度最低,變形桿菌和放線桿菌豐度最高。
圖5 | CT26組和FFCT治療組之間的GM差異
研究結論
本文通過腸道微生物群檢測實驗、復方腸泰血清代謝組學實驗、糞便微生物群移植實驗三個實驗以及流式細胞術分析、血清代謝組學分析、腸道微生物群分析、統(tǒng)計分析四個分析發(fā)現(xiàn)荷瘤小鼠GM的生態(tài)失調降低了與FFCT相關的血清代謝產物,F(xiàn)FCT可以糾正結直腸荷瘤小鼠GM的紊亂,發(fā)揮作用。CRC負荷下的轉基因生態(tài)失調阻斷了FFCT的吸收和代謝,說明更健康的腸道微環(huán)境有利于FFCT更好的療效。此外,F(xiàn)FCT還可以糾正CRC個體GM的失衡。本研究通過結合腸道微生物群和血清代謝為FFCT的治療效果提供了新的視角,為改善CRC患者的GM狀態(tài)提供了基礎,以獲得更好的療效。
小鹿推薦
這篇文章以全新的角度闡述了腸道微生物群(GM)與血清代謝的關系,實驗以抗腫瘤泰(FFCT)作為結直腸癌(CRC)治療模型,以FFCT作為中藥處方模型,主要通過腸道微生物群檢測實驗、復方腸泰血清代謝組學實驗、糞便微生物群移植實驗三個實驗以及流式細胞術分析、血清代謝組學分析、腸道微生物群分析、統(tǒng)計分析四個分析清晰明了地分析了實驗探究的過程,從而發(fā)現(xiàn)了復方腸泰可以改善荷瘤小鼠的腸道微生物群。
詳細技術請訪問鹿明生物官網
?
百度搜索鹿明生物(lumingbio)
?
了解更多多組學技術
(流式細胞術分析、血清代謝組學分析、腸道微生物群分析)
猜你還想看
1、Pharmacol Res | 北中醫(yī)雷海民組運用空間代謝組+GC–MS非靶代謝組學揭示延胡索乙素促血管生成的全新機制
2、Nat Commun | 最新單細胞重磅研究!p16基因清除大腦衰老細胞,煥發(fā)年輕免疫活性,改善認知功能~
3、Molecular Plant | 綜述:植物代謝組學過去十年研究進展和未來展望
4、項目文章 | 恭喜哈醫(yī)大一院姚麗芬組支鏈氨基酸緩解帕金森小鼠的發(fā)病研究喜登醫(yī)學一區(qū)頂刊
本文系鹿明生物原創(chuàng)
轉載請注明本文轉自鹿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