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人物關(guān)系圖譜
《四世同堂》人物關(guān)系圖譜
發(fā)布時間:2019-11-07 17:21責(zé)編:千面之神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xiàn)在
【導(dǎo)語】: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著名作品,其中寫了非常多的人物。有人分不清四世同堂中各個人物關(guān)系,小編來給大家介紹四世同堂人物關(guān)系圖譜。來了解一下吧!
四世同堂人物關(guān)系表一覽:
一、一號院(錢家):
1、錢默吟,58歲,文人,愛喝酒作畫種花,在因日本人的侵略而家破人亡之后轉(zhuǎn)變性格開始努力抗爭侵略者;
2、長子錢孟石,被日本人逼死;
3、長兒媳,年齡未知,與孟石育有一子;
4、次子錢仲石,汽車司機,開著汽車與日本人同歸于盡;
二、二號院:
1、李四爺,為人正直善良,樂于助人;
2、四大媽,李四爺?shù)奶?,為人善良,樂于助人?/p>
3、李四爺之子。

三、三號院(冠家)
1、冠曉荷,50多歲,無職業(yè),沒有是非原則只崇向有勢的人,后被日本人活埋;
2、大赤包,冠的夫人,愛打牌;
3、尤桐芳,冠的二太太,嫁前是唱大鼓的,冠家最先覺醒的人;
4、冠高第,冠的大女兒,冠家第二個覺醒的人;
5、冠招弟,美麗動人,但是好吃懶做,最后淪為特務(wù),被瑞全殺死。
四、四號院(雜院):
1、剃頭匠孫七夫婦,孫七性格直爽正直,愛與小崔、長順爭論是非曲直,后被日本人活埋;
2、小崔夫婦,小崔是洋車夫,為人正義,后被日本人莫名殺害;
3、小崔太太,為人忠厚,丈夫死后迫于生活改嫁程長順;
4、馬寡婦和他的外孫程長順,長順靠放錄音掙錢,后來為救小崔太太娶了她并與之育下一子。
五、五號院(祁家):
1、祁老人,近80歲,全胡同年齡最長者,四世同堂的代表者;
2、兒子祁天佑,50余歲,布店掌柜,后因日本人羞辱投河自殺;
3、兒媳,患病常年臥床;
4、長孫祁瑞宣,中學(xué)英語教師;
5、長孫媳婦兒韻梅,28歲,主持家務(wù);
6、二孫祁瑞豐,中學(xué)庶務(wù),后成為教育局科長,因勢遭開除成無業(yè)游民,最后被日本人打死;
7、二孫媳婦兒胖菊子(后改嫁藍東陽),最后流落天津為妓,凄慘而死;
8、三孫子祁瑞全,學(xué)生(后逃離北平城加入地下黨工作);
9、曾孫小順子,祁瑞宣之子;
10、曾孫女小妞子,祁瑞宣之女,后因腸胃病死在獲知抗戰(zhàn)勝利當日。
六、六號院(雜院)
1、丁約翰,在東交民巷的英國使館供職,崇洋媚外;
2、劉師傅夫婦,劉師傅是棚匠,會練拳耍獅子,在瑞宣的激勵下逃出城外參與抗戰(zhàn) ;
3、小文夫婦,唱戲為生,可謂一對戲癡,后來在給日本人表演時英勇犧牲。

四世同堂的主要內(nèi)容簡介
《四世同堂》敘寫了我們民族深重的災(zāi)難,處處流露出國家殘破的刻骨之痛和"筆尖上能滴出血與淚來"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在這里,對苦難年代中的社會動向的表現(xiàn)是真實的,偷生就是自取滅亡的思想主題由于小說的標準色彩和抒情氣氛而更為突出。小說在抗戰(zhàn)大的時代背景下,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家族文化所造成的國民劣根性進行了批判性的反思,而且這種理性的反思又與作者情感上對家族倫理的眷戀之情相伴隨?!端氖劳谩芬钥箲?zhàn)時期北平一個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為故事展開的具體環(huán)境,以幾個家庭眾多小人物屈辱、悲慘的經(jīng)歷來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戰(zhàn)中惶惑、偷生、茍安的社會心態(tài),再現(xiàn)他們在國破家亡之際緩慢、痛苦而又艱難的覺醒歷程。這部作品中集中地審視了中國的家族文化,對其消極性因素進行了理性的審視與批判。
四世同堂是傳統(tǒng)中國人的家族理想,是歷來為人們所崇尚的家庭模式,也是祁老人惟一可以向他人夸耀的資本。他盡一切可能去保持這個家庭的圓滿,享受別人所沒有的天倫之樂,因此,他對祁瑞宣未經(jīng)他的允許而放走老三感到不滿,對瑞宣在中秋節(jié)日驅(qū)逐瑞豐不以為然,對兒子因受日本人的侮辱而含恨自殺深表憤怒,對孫女被饑餓奪去幼小的生命義憤填膺,他在忍無可忍之際終于站起來向日本人發(fā)出憤怒的吶喊,然而一旦抗戰(zhàn)結(jié)束,他又很快忘掉了自己所遭遇過的苦難,對他的重孫小順子說,"只要咱倆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么要緊!即使我死了,你也得活到我這把年紀,當你那個四世同堂的老宗。"家族文化的精神重負,就是這樣一代一代沿襲下來的。
這部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蘊表明,一個民族的興衰存亡,不僅在于其經(jīng)濟的發(fā)達、武器的先進,而且還取決于該民族普遍的社會心態(tài)。擁有幾千年燦爛文明的大國為什么卻遭受日本人的侵略,這不能不引起包括作者在內(nèi)的知識分子的深刻反省。作品告訴我們,如果不改變中國人這種多子多福的文化心態(tài),打破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理想,中國人不論怎樣人口眾多,也不管體格如何健壯,最終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與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