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070】歐洲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Part 1
十八世紀工業(yè)革命的興起逐漸改變了歐洲和北美的社會面貌,而當工業(yè)革命在十九世紀末結束時,歐美已告別漫長的農業(yè)社會時代,進入了工業(yè)社會,千百年來的傳統生活發(fā)生了巨變。十八世紀前期,歐洲及北美的人們生活在少有變化的農業(yè)社會中,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都與前人相差無幾。現在讓我們跟隨一位旅行者的腳步從這里出發(fā),親身感受一下歐美二百年間的變遷吧。
Part2
在1700年的歐洲,這位旅行者的交通工具只有馬、木船和自己的雙腿,如果道路不好,他就要費力走上幾天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到達今天看來不遠的地方。夜晚,他只有昏暗的油燈或蠟燭來照明。在這樣的傳統社會,絕大多數人口是農民,他很少能碰到識字的人。而當這位旅行者來到200年后的1900年,他會發(fā)現,工業(yè)革命中的工業(yè)化和城市化已經使歐美社會完全改觀。他可以乘坐火車和輪船,快捷方便,而一種叫汽車的交通工具已經出現在道路上。為了防止這個比馬跑得快的怪物造成交通事故,英國法律曾規(guī)定不用馬拉的機動車輛在街上行駛時不得太快,而且車前必須有一個人執(zhí)紅旗為先導,這項法律被稱作紅旗條例。1896年,這項法律被廢除,因為汽車的誘惑實在太大了。
這個旅行者還能與千里以外的人用電報迅速通信,用電話直接交談,用電燈或煤氣照明。他可以看到無聲電影,買到許多報紙雜志。商店里,工業(yè)品成為主要商品,包括留聲機、縫紉機、打字機、自行車、鋼筆,甚至冷凍食品等。日常生活中,煤炭取代了木材,火柴取代了千百年來的火石和火絨,洗衣肥皂也被廣泛使用。充滿奇遇的時光之旅,最后把我們送進了工廠林立和商品豐富的歐美工業(yè)社會。在這里不僅人們的衣、食、住、行已經大為改觀,社會行為、思想意識也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Part 3
研究學者:“近代社會生活的巨變產生于從農業(yè)社會到工業(yè)社會的歷史變革中,直接因素是工業(yè)化和城市化,其深層原因有科技革命促成生產力的飛躍發(fā)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經濟體制的完全建立以及民主政治興起、西方殖民地空前擴大等一系列因素。工業(yè)社會形成空前的社會經濟變革,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涌現出各種各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這些變化都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內容和生活方式。近代社會生活的巨變是一個長期和復雜的歷史進程,有五光十色的豐富內容,也存在巨大的陰暗面,有生活條件的改善、生活質量的提高,但是不要忘記也有各種各樣的生活痛苦。”
工業(yè)化中涌現的大量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科技革命的成果。一方面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另一方面也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1814年,德國人發(fā)明滾筒式蒸汽動力印刷機,大大提高了印刷速度和印刷數量,降低了成本,促進了報刊書籍的大眾化。書報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貴重物品,而成為了知識大眾化的傳播工具。美國第一份成功的大眾化廉價報紙是《太陽報》,每份一分錢,是人人買得起的報紙。
Part 4
隨著資本主義的工業(yè)化生產方式和經濟體制的確立,社會的階級結構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千百年來作為社會主體的傳統農民越來越少,開始走向衰落。在英國的勞動力中,從事農業(yè)、林業(yè)和漁業(yè)的勞力在1770年占42%,到1901年就只有8.7%了。與此相反,聚集在城市和工廠里的勞動者則越來越多,他們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換取工資被稱為工人階級。工人階級處于社會的下層,卻是社會的主要階級,他們工作和生活時常不穩(wěn)定,甚至痛苦不堪。同時,中產階級逐漸興旺起來,他們比較富裕,有教養(yǎng),追求生活的舒適、穩(wěn)定和品位。正是圍繞這些不同階級,上演了工業(yè)化社會一生活的歡樂和痛苦、進步和墮落,而城市則成為了最眩目的舞臺。
城市化猶如一臺巨大的抽水機,以工作機會、逃脫貧窮、發(fā)財夢想等種種誘惑從農村吸入數以百萬計的農民,又潮水般灌進那個既是天堂又是地獄的地方——城市。工業(yè)化改變了社會的經濟地理,使一個個鄉(xiāng)村和小鎮(zhèn)變?yōu)?strong>工業(yè)城市。鄉(xiāng)村開始成為一個懷舊的字眼,而有著機器轟鳴和大煙囪的工廠和城市則越來越為人所熟悉。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的人口中,城市人口在1750年占25%,1851年達到50.2%,1911年則達到了78.1%。1800年,倫敦是歐洲第一個突破100萬人口的大城市。隨后,倫敦加速膨脹成了一個寵然大物。1851年有250萬人口,1900年達到500萬人口。巴黎、紐約、柏林等也都成了百萬人口的大城市。
Part 5
工業(yè)城市作為工業(yè)革命的最大產品之一,是近代社會生活和集中體現之地;首先引人注目的是物質生活的進步。歐美城市出現了大量的新建筑,比如為舉辦世界博覽會建造的倫敦水晶宮和巴黎艾菲爾鐵塔。城市有了更寬闊的街道,比如雄心勃勃的拿破侖三世改建巴黎后的香榭麗舍大街、里伏尼大街等。新建的在城市也出現了,比如俄國的圣彼得堡。十八世紀初,城市街道在夜晚很少有照明。1783年,巴黎還在用蠟燭或火把照明街道,此時倫敦用有玻璃罩的魚油或石油街燈照明,這就足以使一位摩洛哥王子覺得輝煌壯麗了。然而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許多城市已經在家里或街道使用明亮的煤氣燈甚至電燈了。
Part6
城市交通更有進步。1819年,公共馬車在巴黎開始出現。1830年,更快捷和載客量更大的有軌馬車在紐約出現。1880年,紐約的有軌電車替代了馬車。不過更重要的是在1863年,倫敦開通了世界上第一條地鐵,后來又出現了汽車。城市中還洋溢著濃厚的文化生活氣息,公共圖書館在十八世紀還不多見,而到了1844年,法國、美國、普魯士和奧地利則各有上百個公共圖書館。劇院、音樂廳、博物館,還有十九世紀末的電影院,已在城市普遍出現。咖啡屋和酒吧的興旺發(fā)達是近代城市生活的一大特色。在倫敦、巴黎和紐約,大量的咖啡館和酒吧不僅是尋常人的去處,更是文學家、藝術家和思想家的光顧之地和社交場所。十八世紀法國咖啡館的??途陀袉⒚伤枷爰曳鼱柼?、盧梭、狄德羅,他們都曾在咖啡館撰寫著作。歌德、狄更斯、雨果、巴爾扎克、貝多芬、梵高等也都與咖啡館和酒吧有著不解之緣,荷蘭畫家梵高甚至畫有《夜間咖啡館》這樣的作品。
各種各樣的社會時尚也流行開來。在西方各國,講究的西裝外套、馬甲、禮帽,到十九世紀中葉成為男裝主流。巴黎更以時髦服裝和名貴香水聞名于世。此外,長期為主公貴族獨享的法國大菜在法國大革命后也向社會開放了。時尚點綴了中上層階級的家,財富更讓家成為享受生活之地。近代的貴族莊園,如英國大貴族丘吉爾的莊園就體現著豪華、高貴和莊嚴。中產階級紳士的家常有三、四個臥室、優(yōu)雅的書房、寬敞的客廳餐廳、以及吸煙室、廚房、貯藏室、洗衣房,還有花園或后院。紳士家庭不惜重金裝修房屋。到十九世紀中期以后,中產階級家中還流行使用室內的沖水廁所以及用熱水洗澡。這樣的家庭當然得有一個女仆以及家庭女教師。
Part 7
但是,撕開溫文爾雅的面紗,城市生活也有丑陋可怕的一面。一位英國近代作家說,一個好的社會有紅葡萄酒和天鵝絨地毯,有歌劇和交際舞。但是,這樣的社會是用巨大代價換來的,包括許多人的節(jié)衣縮食、震耳欲聾的工廠、苦難的礦井、磨房和鐵匠爐,以及貧瘠土地上的茅草小屋。工廠制度使勞動者變成對機器和金錢資本的依附奴隸,對依靠出賣勞動力勉強維持生活的工人來說,12 個小時的工作時間是普遍情況。工人收入微薄、身心疲勞、健康惡化。更有甚者,工廠里的廉價童工隨處可見。有些失業(yè)家庭,甚至要依靠孩子當童工來養(yǎng)活。貧窮、疾病和罪惡,似乎是城市與生俱來的弊病,無可救藥。
城市中貧窮人口迅速增加,形成了大量的貧民窟。1850年,一位慈善家發(fā)現,倫敦基爾斯大街的一棟房子里,平均每個房間競有17人居住,很多人睡在地上的草墊中。十八世紀初的格拉斯哥只有萬余居民,是英國最清潔美麗的城市之一。1840年,它成為30多萬人的工業(yè)城市。政府調查官員發(fā)現它是充滿骯臟、犯罪、痛苦與疾病的地方。疾病流行,是城市生活的可怕之處。許多城市沒有下水道,污水橫流、垃圾如山、蚊蠅孽生,造成天花、傷寒、霍亂、痢疾流行。1832年,紐約發(fā)生瘟疫,人們驚恐萬分、四散逃離,紐約工商業(yè)和社會生活為此完全停頓了四個月。
社會犯罪是城市生活的又一深淵,盜竊搶劫、強奸賣淫、賭博酗酒,隨處可見。大量的窮人、失業(yè)者、無地農民、流浪漢和無家可歸的孩子成為犯罪大軍的來源。在英國,政府制定了所謂濟貧法,強迫流離失所的人們住進如同監(jiān)獄的濟貧院,甚至拆散家庭分居、強制勞動。無情的法律并未解決現代城市愈演愈烈的犯罪問題。澳大利亞起初就是英國政府驅逐成千上萬罪犯的流放地。工業(yè)社會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其他棘手的社會問題,比如賣淫是古老職業(yè),在工業(yè)社會則更加猖獗,大規(guī)模的貧窮、失業(yè)和各種誘惑,迫使更多的婦女從事妓女職業(yè)。難怪雨果在小說《悲慘世界》中指明了社會的三大悲慘問題,男人因窮困而道德敗壞,女人因饑餓而生活墮落,兒童因黑暗而身體羸弱。再讀一讀狄更斯的《霧都孤兒》和《艱難時世》,就更能體會到當時生活的艱辛了。
Part8
工業(yè)化和城市化,財富的積聚和分配,特別是貧富的惡性分化,都帶來巨大的社會沖突。城市里罷工和游行示威不斷,還時常發(fā)生暴動和革命。因此,城市是社會沖突和階級斗爭的聚焦之地。1780年,倫敦發(fā)生反天主教的戈登暴動,死亡850人。在1848年歐洲資產階級革命中,巴黎、柏林、維也納、布達佩斯等城市都是起義者的浴血之地,1870年巴黎公社起義更是血火交加。革命和暴動為歐美近代社會生活抹上了最為濃厚的悲壯色彩,社會苦難喚起了對新生活的夢想。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抱著美好理想在美國建立新和諧公社,進行共產主義實驗,卻很快失敗。1848至1858年,紐約的奧內達社區(qū)又有一批人建立了共產共妻社會,卻也無力長久維持而瓦解了。
Part9
工業(yè)革命所引發(fā)的許多不同社會觀念,卻有著持久的影響,其中包括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的觀念,各種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觀念,當然也有無政府主義思想和社會達爾文主義。1848年,五位美國婦女發(fā)出了仿效《獨立宣言》的《感傷宣言》,要求婦女解放,推動了女權運動的發(fā)展。嚴重的社會問題和社會沖突,終于促成了十九世紀后期的社會改革運動,社會生活得到了逐步的改善。工人階級的生活狀況和工作條件有所好轉,政府制定法律如《工廠法》,禁止童工,限定工作時數,監(jiān)督工廠的勞動條件。德國俾斯麥政府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推行社會立法,包括一定的老年撫恤金、醫(yī)療和失業(yè)保險。
城市衛(wèi)生和治安條件越來越引起重視。1842年起,倫敦歷經20多年建造新的地下排水系統,改進了城市公共衛(wèi)生。1848年,英國頒布了第一個公共衛(wèi)生法令。1829年,英國首先建立專業(yè)的警察隊伍,開創(chuàng)了現代警察制度,其他國家也紛紛仿效英國。教育和婦女地位也逐步得到重視,為了社會安定和發(fā)展,政府普遍推行義務初等教育,讓窮人接受教育。十九世紀末,歐洲婦女地位有所改善;享有財產權、就業(yè)和教育機會增多了。十九世紀歐美經歷了巨大的變遷,然而當二十世紀來臨時,一場更大規(guī)模的社會生活變革又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