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丨性感的相機們之尼康——能拍照的超跑
什么是你選擇一臺相機的本能沖動呢?性能?價格?不不不,那些都太理性了。不必那么復雜,其實非常簡單——看看樣子,仔細端詳,眼緣最重要。
這次跟大家聊聊“性感的相機”——機身外形設計的小知識。
作為當今世界上最主流的兩個單反相機品牌,佳能與尼康的競爭話題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熱點。除了性能、價格、品牌歷史與用戶忠誠度外,兩個品牌都有著很多鮮為人知的幕后故事。

說起兩個品牌相機的外形設計,給人的第一感覺有著很大的差別。當然,在機械膠片相機時代,制造工藝的限制使得那個年代的很多單反相機的外形都大同小異。但是,品牌的發(fā)展需求使得這些廠商不得不從各個方面樹立品牌獨有的形象。這就要求在相機的機身設計上要有自己品牌的特色了。

當然,單反相機結構決定了機身的大結構——兩個肩膀上頂一個大頭,手柄在右邊兒,鏡頭放中間……(其實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如果攝影師是左撇子怎么辦?答復只能是一個:沒辦法)所以在外形上,大動大改肯定是不行了,這和汽車一類的機械工業(yè)設計一樣,只能通過對細節(jié)的處理樹立品牌特色了。
問:尼康相機是誰設計的?答:一個汽車設計師設計的。
尼康機身一直以出色的人體工程學設計而著稱,這一點凡是用過佳能也用過尼康相機的朋友應該都有切身的體會——因為拿起機身的一刻,攝影師的右手是幸福的。有一個細節(jié)大家可以留意,尼康和佳能相機在手柄設計上最顯著的區(qū)別——佳能“直上直下”,尼康弧線飽滿。

在攝影圈里,有這樣一句話“尼康相機的設計師是給菲亞特設計汽車的”。其實這句話“低估”了尼康設計師的能力。
事實是這樣的,為尼康設計相機機身的設計師,他的確是一位以設計汽車為主的設計師,確實為菲亞特設計過多款車型,但不止是菲亞特,他更是法拉利、蘭博基尼的“御用設計師”,他就是被譽為“世紀設計大師”的意大利設計師大師喬蓋托·喬治亞羅(Giorgetto Giugiaro)。

1938年,喬治亞羅出生于意大利西北部小城Garessio,祖父為教堂繪制壁畫,父親則是一名宗教畫家,母親對音樂亦有著頗深的造詣。喬治亞羅在14歲時入學都靈藝術學院,1955年,年僅17歲的喬治亞羅進入了菲亞特工作。當然,他用了四年多的時間學習、觀察、任勞任怨。1959年,喬治亞羅將自己的設計圖紙交給意大利著名的設計公司博通,在博通的幫助下,1963年令人震驚的雪佛蘭Corvair Testudo概念車設計誕生了。


至此,在50多年的設計是生涯里,喬治亞羅為法拉利、蘭博基尼、瑪莎拉蒂、布加迪、阿爾法羅密歐、寶馬、奧迪、菲亞特、杜卡迪等,設計出眾多經(jīng)典車型。另外,我們熟悉的大眾汽車高爾夫和帕薩特都出自喬治亞羅之手,由他確立的設計風格和元素一直沿用至今。不僅在汽車領域,喬治亞羅作為工業(yè)設計師,意大利著名的槍械公司伯萊塔(Beretta)設計槍械產(chǎn)品。

喬治亞羅為尼康設計相機始于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末的尼康頂級膠片單反相機F3。尼康對能請到這位早已成名的汽車設計大師而無比自豪。關于尼康為何請喬治亞羅則有這樣一個故事:尼康在研發(fā)F3時,由于70年代末各種新技術的誕生——電磁快門釋放、石英快門控制和液晶顯示等,使得尼康認為新一代的頂級相機必然成為一款劃時代的機型,相較于純機械部件的F2,F(xiàn)3需要全方位的提升。幾乎全盤推翻了之前的設計。
This was a tough decision for the leader of the development team to make, as it represented a restart of the entire project.

這時,一位從事汽車汽車評論的記者吧喬治亞羅介紹給尼康,并提出“像尼康相機這樣的國際產(chǎn)品應該有國際化的設計?!?/p>
A renowned journalist / photographer specializing in automobile critique introduced Mr. GIUGIARO to Nippon Kogaku K.K. because he thought that "An international product like a Nikon camera should have an international design."
喬治亞羅沒有令尼康失望,設計出了劃時代的尼康F3的機身,尤其是為F3設計了手握把手和外部驅動馬達,這在單反相機的設計中是創(chuàng)造性的首次。

有意思的是,尼康機身上的紅色元素第一次出現(xiàn)在了尼康產(chǎn)品上。當然,在F3上是以一條紅色的豎線示人的。這不得不讓人們聯(lián)想到,喬治亞羅正是在三年前的1974年為大眾汽車設計出了第一代高爾夫轎車,而起高性能版——高爾夫GTI的中網(wǎng)上,正好也有一條紅線以示身份的。

之后,喬治亞羅與尼康多次攜手,尼康F4、F5、F6、D1、D2、D3、D4等頂級機型的機身設計,都出自喬治亞羅之手。尼康對喬治亞羅的評價不吝美言:“喬治亞羅的設計與尼康完美和諧……傳奇意大利工業(yè)設計師喬治亞羅在不斷追求相機機身的形式和紋理,加強相機操作……相機外部的每一個元素,旨在提高攝影師的創(chuàng)作力……光滑的表面結合鋒利的線條創(chuàng)造雕塑的形式。有助于釋放隱藏在相機內(nèi)的巨大潛力?!?/p>
的確,尼康的機身設計充滿了雕刻感。與佳能圓潤的風格不同,尼康機身上更多的出現(xiàn)優(yōu)美并“剛毅”的曲線,這不禁讓人們聯(lián)想到汽車車身上的腰線——營造雕刻感、堅實感和光影效果。這些線條的運用仿佛與相機的性能無關,但機身的質(zhì)感則令人不可抗拒。

我身邊的很多攝影師朋友,無論他們正在使用的是什么品牌的相機,只要談及尼康的機身設計,無不贊賞有加——優(yōu)異的設計感、舒適感和質(zhì)感。如果你手中正好有一臺尼康相機,好好看看它吧,一位20世紀最偉大的工業(yè)設計師喬治亞羅的天才靈感正在這臺相機中流淌著。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