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寶劍,尸位素餐,朱云折檻《漢書·朱云傳》
尸位素餐
尚方寶劍
折檻
朱云折檻
《漢書·朱云傳》
【原文】
至成帝時,丞相故安昌侯張禹以帝師位特進,甚尊重。
云上書求見,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謂‘鄙夫不可與事君’,‘茍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余?!?/p>
上問:“誰也?”
對曰:“安昌侯張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p>
御史將云下,云攀殿檻,檻折。
云呼曰:“臣得下從龍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
御史遂將云去。
于是左將軍辛慶忌免冠解印綬,叩頭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誅;其言非,固當(dāng)容之。臣敢以死爭?!?/p>
慶忌叩頭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當(dāng)治殿檻,上曰:“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p>
【今譯】
漢成帝為太子時,安昌侯張禹做過漢成帝的老師。
漢成帝即位后,張禹憑借皇帝老師的身份拜為丞相,地位很高,格外受尊寵,皇上極為尊敬推崇他。但他獻媚皇上,尸位素餐。
有一天,槐里令朱云(字游,西漢末年魯?shù)仄搅辏ń裆綎|)人,學(xué)識淵博,為人剛直不阿,只做過小小的縣令)上書求進見漢成帝,在朝堂上,當(dāng)著皇帝和滿朝文武公卿大臣的面,朱云要求漢成帝將丞相張禹斬首,他朗聲說道:“現(xiàn)今的朝廷大臣,上不能匡扶皇上,糾正陛下的過失;下不能造福(有益于)百姓,都是些空居其位不做事的庸人,只知拿俸祿白吃飯不盡職的廢物(尸位素餐)。正如孔子所說:'鄙夫不可與事君(這種卑劣的人不可以讓他侍奉君王)’,‘茍患失之,亡所不至(是為了保住祿位、擔(dān)心失去職位,沒有什么壞事干不出來的人。)’
“我請求皇上賜給我一口尚方斬馬劍(尚方寶劍),讓我斬殺一位奸佞之臣,以此來儆戒其他的大臣?!?/p>
漢成帝聽了大吃一驚,忙問:“誰是佞臣,你要斬的是誰呀?”
朱云直言對答,高聲說道:“我要殺的是安昌侯張禹?!?/p>
漢成帝聞言勃然大怒,說他以下犯上,膽大妄為,喝令將朱云推出去將他斬首,道:“你一個小官居于下位而毀謗上級,竟敢在朝廷上公開污辱朕的師傅,罪當(dāng)死絕不能赦免!”
御史們上前拉朱云出去,拖下朝堂去處死、行刑,朱云卻用手緊緊地攀著抓住宮殿的欄桿不放,致使欄桿被他拉斷了(折檻)。
朱云大聲喊道:“微臣我愿意學(xué)古代的忠臣關(guān)龍逄(夏桀時忠臣,因諫被殺)、比干(商紂時忠臣,因諫被殺)的樣子,死于九泉之下我也心滿意足了,也算死得其所!只是不知道當(dāng)今圣上殺了忠臣將來撈到什么名聲?是不是像商紂一樣的暴君!”
御史們?nèi)硕鄤荼?,不容他亂喊,終于七手八腳地便將朱云拖下殿去。
在這危急關(guān)頭,左將軍辛慶忌為了保全皇上的威望,急忙上前,摘去官帽,解下印綬(官印和綬帶),在大殿之上跪伏在地上,給皇帝叩頭,為朱云求情,說:“這個朱云一向狂妄耿直、狂傲直率,為世人所知。他如此直言,全是為了國家,假若他說得對,就不應(yīng)該殺了他;如果他說得不對,也要對他寬容。我愿意斗膽以性命為他一爭,皇上不該殺他!”
辛慶忌邊說邊叩頭,弄得血流滿面。
漢成帝的怒氣慢慢消下去了,冷靜下來就說算了吧,然后饒了朱云一命罷了,沒再治朱云的罪。
事后在修理被朱云拉折的欄桿時,準備換掉斷了的欄桿,漢成帝說:“不要換它!留著它吧,就把原有的欄桿原樣補起來,留作紀念,借以表彰忠直之臣?!?/p>
(從此以后,朱云不再出仕為官,隱居于家中招徒傳授學(xué)業(yè)。)
【賞析】
朱云是一個小小的七品芝麻官,敢于批評當(dāng)朝丞相,要像千古忠臣夏桀時的關(guān)龍逄和商紂王時的比干一樣去死,希望皇帝賜予他尚方寶劍,斬下佞臣的頭。
而且還認為朝廷中許多人尸位素餐,勇氣可嘉,可以說是一個有骨氣的人。
尸位:占據(jù)著位置不做事,不理其事,只主其位 hold a job without doing a stroke of work.
素餐:德不稱其官職,do no useful work,白吃俸祿feed at the public trough.
“尸位素餐”、也作“尸祿素餐”原指官吏空占職位,occupy a post,不做事 doing nothing,白吃飯,居位食祿而不能盡職 take pay but neglect the office.
后用“尸位素餐”表示未能盡到職責(zé),用作謙語。
尚方:為古代少府的屬官,供辦皇室刀劍等御用器物。
“尚方寶劍”皇帝御用的寶劍 the imperial sword,授給親信大臣,有權(quán)先斬后奏,后多作“上方寶劍”。
折檻:朱云攀著殿前的欄桿向漢成帝進諫,致使欄桿折斷。
“折檻”朱云直諫,攀欄拒斬。
后用“折檻”、也作“攀檻”、“檻折”、“朱云折檻”指舊時臣下不以愚忠而使皇上蒙受因一時之怒而濫殺忠臣的罪名?;虼阜割佒敝G,不畏一死的諍臣,或形容進諫言辭尖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