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被理解的藝術還是藝術嗎
看到了第十二集,實在接受不了了,點了「取消追番」。既然完結了,也可以蓋棺定論了。
先說劇情,第一集通過文字、作注和古箏行動以及對葉文潔的審訊快速交代了原著第一部的部分,對于熟稔原著的我來講,這樣的處理方式可以接受。視角來到尚在北京的羅輯,灰暗的天空我可以認為是因為備戰(zhàn)導致的工業(yè)化污染;而凡爾納島的藍天也可以認為是畢竟在海上,空氣質量好也沒什么問題。前期的表現(xiàn)都可以。
至于把「鑄劍為犁」也從紐約挪到島上,這一情節(jié)是否合理有待商榷。另一方面,薩伊第一次出場與其他組織的會議,這段情節(jié)的編排同樣有待商榷,顯得薩伊的權力是由這些組織實體賦予的,那么所謂PDC是唯一限制面壁者權力的機構也就成了笑話。而在展現(xiàn)ETO的時候,使用了看似很炫酷實則不明所以的表現(xiàn)手法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然后就是喜聞樂見的羅輯發(fā)癲、在會場開party等等情節(jié),更別提疑似廣告植入的特寫,這就有點在試探我的底線了,不僅與原著中的人物性格大相徑庭,哪怕在動畫中也與之前塑造的人物行為邏輯有割裂之嫌,不像是這個人物會做的事,更像是單純?yōu)榱饲楣?jié)服務,是劇情到這步了他要這么做的提線木偶,而不是人物發(fā)自內心的要這么做。最后終于到了讓我匪夷所思的「球狀閃電危機」部分,剛開始,對于泰勒的實驗部分觀感尚可,可以認為是故事的合理擴展。而之后的「改編」,不僅花費了很大篇幅去展現(xiàn)「球狀閃電」的概念及其危險性,乃至于面對危機,都讓我不斷問自己,「這是什么?我在看什么?《三體》還是《球狀閃電》?」羅輯與莊顏的行為邏輯問題反而不是最大的問題。自此我終于是看不下去了,感覺是在浪費時間。
剩余的部分在up主Rofix處多少有些了解,大家也自有看法。在作畫方面,Rofix分析的也自有其道理。不作更多評價。
總之,我自認為對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較高,但這波還是突破了我接受的下限,有些片段意義不明,我很好奇制作出來的這些片段想要表達什么,想要告訴觀眾什么?讓我忍不住發(fā)問,無法被理解的藝術還是藝術嗎?都說是創(chuàng)作者要有比原作者更深入的理解,但這不是讓創(chuàng)作者有另辟蹊徑的理解。作為一篇「命題作文」來說,這篇跑題的作文打1星都只是給不知道給誰的辛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