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春天捧回家

立冬前夕,颼颼的秋風,陰冷中含涵著絲絲悲涼,再加上一場不期而至的雨水光臨,將本是秋高氣爽的時節(jié),仿佛一夕之間,提前送進了冬的大門。
此刻,我不顧冷冰冰的雨水撲打在臉上,抬頭望著街道兩側的梧桐樹,但見原先枝葉相擁、綠樹婆娑的優(yōu)雅景致,在灰蒙蒙的天空背景映襯下,那稀稀落落的葉片,更像是一塊塊撕碎了的黑漆漆的抹布,各自孤零零地在枝干上搖曳。街旁的花壇簇擁的一叢叢蘆葦,此刻也已褪去“綠裝”,露出枯黃的“膚色”,無精打采的蘆葉,任由風吹著東倒西彎,其枝頭曾經熱情飄舞的蘆花,綻放過的羽絨樣的潔白、空靈似的浪漫,顯然已成讓人遐想的昨天的“故事”。
冬,雖未至,卻已先聲奪人地擺出了摧枯拉朽的威勢。滿地的枝葉,光禿禿的枝干,道盡了暮秋的無奈,似乎只能靜待即將到來的冬的進一步凌虐。我這般地尋思間,不禁伸手緊了緊有些單薄的衣衫,加快腳步拐進居住的小區(qū)。
剛跨過一個樓道,猛聽見一聲呵斥:“還不抓緊時間做作業(yè)!”接著又是一句:“當心吃棒頭!”訓斥的聲調落進耳際,足以使人不寒而栗,幾乎可以同聲刻畫出一張疾言厲色、近乎猙獰的面容。我循聲觀察,知道又是該門號三樓那位平時看去端莊素雅的高知女性,正在催促孩子做功課。這位主婦,經常在快近午夜時分還會為孩子的學習發(fā)出吼叫,儼然成為小區(qū)很多家長在教育自家孩子時參照的“勵志”風景。此時此刻,由訓斥聲勾勒的那位嚴母的相貌,竟與當下深秋的蕭殺氛圍和冬的腳步,在我眼前自然地串聯(lián)疊印了起來。
所謂“天人合一”,環(huán)境使然?,F(xiàn)在有句話,頗為形象地演繹了凡有孩子上學的家庭現(xiàn)狀:“不說讀書,母慈子孝;一講功課,雞飛狗跳?!比鐣哪赣H好像都在為上學念書的孩子揪心焦慮。一句時髦的“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警語,似欲將普天下母親統(tǒng)統(tǒng)誘進令人恐懼卻又不得不入的學習“深溝”。從一些怪異的母胎早教,到三歲就開課奧數(shù),林林總總的學前教育,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嚴重脫離孩子身心實際承受能力,違反教育規(guī)律,更是硬生生地把孩子過早地放在“冬天”一般的環(huán)境中煎熬。
其實人生等同長跑,或者說是一場馬拉松。起跑固然重要,但是有經驗的參賽者,一般不會開賽即搶跑爭先。一場長跑賽程,關鍵是看誰能堅持到最后的終點,并能發(fā)力沖刺,完勝比賽。因為任何一場比賽,中途落跑者,意味著就是一次失敗的比賽,在賽場上毫無成績可言。試想原本需要循序漸進完成的學業(yè),全部擠壓在青少年時代拔苗速成,這哪是科學的教育!
人生路途的長短是由生命衡量的,因而人生的風景就是生命的風景。負笈攻書,應當視同一場一輩子的戰(zhàn)役。急功好利者,只能得一時之快,甚或留有終身傷痛之虞。
我的一位已移居海外的朋友帶著遺憾的感情,談起自己在孩子教育上一度踏入的誤區(qū)時說:現(xiàn)在想來,當初為孩子的學習分數(shù)實施的棍棒教育,實際上是做著扼殺孩子童真天性的糊涂事。如果生命可以重來,我決不會再像以前這般對待孩子,應該盡力做到辯證地看待分數(shù),科學抓好讀書,珍視親情最重要。對自己的情緒表達,要固守古人的“發(fā)而皆中節(jié)”的理性修為。
記得新世紀開年,一位早已跨進90高齡門檻、享譽中外的社會學家,在回顧學術生涯時,不無感慨地表示:自己目前還在爬坡。我還要奮斗,因為前面的山峰,有著更多壯麗奪目的風光在召喚我。
我心底油然漫溢的敬意,漸漸開始升騰起春的融融暖意。我急切地穿過社區(qū)的花園小徑,想到家中也有一個正在母親指導下伏案課業(yè)的學子,我的步子輕快起來,我要趕緊把心中的“春天”捧回家。(吳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