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了這個外國人,留下乾隆的真實相貌:五官普通、身高大概1米6
對于古代皇帝都或多或少的會有一些好奇,正如“皇帝的金鋤頭”這樣的笑話一樣,太多人想要知道皇帝們真實的生活。
而乾隆皇帝可以說是歷任皇帝當(dāng)中,最為“接地氣”的一個,這并非是他多么和藹親民,而是因為乾隆實在是太喜歡到民間游歷了,也在全國許多地方留下了乾隆爺與當(dāng)?shù)氐拿朗?、美景和美人的故事?/p>
除此之外,乾隆還有另一個不同:相較于其他皇帝相貌畫作的“僅供參考”,只有乾隆真實的讓一名外國畫家畫下了自己的相貌。
歷史上真實的乾隆,與你我想象中的乾隆又有何不同,和電視上看到的不一樣。

史書中的乾隆
在記錄乾隆生活起居的書籍中,對于乾隆的面容也有過描述:
乾隆生來就與眾不同,像神明下凡一樣,天生卓越,高鼻梁,體態(tài)高大,說話更是聲如洪鐘,走起路來頗有派頭,氣勢非凡。

從這些溢美之詞中,我們只能感受到身為皇帝的威嚴(yán)是實實在在的,但實際上關(guān)于乾隆長相的描述也只有一句:“隆準(zhǔn)頎身”,也就是高鼻梁、高大身材的這一句。
而實際上的乾隆,并非身材高大的人。

當(dāng)時前往中國的外國使臣們倒是留下了一些關(guān)于乾隆樣貌的真實描述,尤其是英國的使臣,他們十分肯定的表示,乾隆83歲的時候身高大概1米6。
英國人的描述加上對乾隆衣物的研究,就可以估計出,壯年時期的乾隆,身高大概也就是1.66到1.68之間了。

對于面部長相則有這樣的記載,朝鮮使臣曾說,乾隆長方臉,皮膚白皙,稍微帶了一點黃,盡管已經(jīng)70歲了,但看起來還不到60歲,十分年輕,與人說話時神態(tài)也很舒展和藹。
但文字畢竟與記錄人當(dāng)時的心境和文風(fēng)息息相關(guān),很難切實的記錄下乾隆的樣貌,相比于文字而言,畫像就會顯得客觀一些。

古人也十分喜歡用畫作來記錄自己的樣貌,記錄下對自己來說值得紀(jì)念的時刻和場景。
身為皇帝,乾隆留下的畫像更是不少,為何那幅來自外國人手筆的畫作,頗具可信度?
來自意大利的畫師
1720年,一個來自意大利的傳教士叩響了皇宮的大門。

他就是郎世寧,也是在清朝歷史中歷經(jīng)三代皇帝的洋人畫師。
郎世寧來中國本意是為了傳教,將自己所信奉的宗教傳播到東方大陸上。
但在當(dāng)時,久居內(nèi)陸的普通人從未見過外國人,而鼻梁高聳、眼窩深邃的郎世寧因為異于普通人的相貌,讓他很難融入當(dāng)?shù)氐纳睢?/p>
別說跟普通人講授自己的宗教了,大部分人一見到他就離得遠(yuǎn)遠(yuǎn)的。
百般無奈之下,郎世寧選擇去往北京,為皇帝服務(wù)。
為了更容易被皇帝接受,郎世寧不再堅持前來傳教的念頭,而是改口稱自己是一名畫師,想要進入皇宮為皇帝畫像服務(wù)。

這讓對西方文化格外好奇的康熙十分開心,郎世寧就這樣進入了皇宮。
而他也確實有幾分繪畫的天賦,再加上西方特有的油畫手法和技巧,讓郎世寧很快從一眾畫師中脫穎而出,成了康熙帝相當(dāng)欣賞的畫師。

康熙帝駕崩后,雍正皇帝很快著手處理當(dāng)時的傳教士們,郎世寧則因為自己的畫師身份逃過一劫,得以安安穩(wěn)穩(wěn)在宮廷的如意館中畫畫,閑的時候還可以學(xué)習(xí)漢語和滿文。
在雍正帝身邊服務(wù)的時候,郎世寧大多畫一些山水風(fēng)景、動物花鳥之類的,也畫過廣為流傳的《果親王允禮相冊》。

雖然在這之間很少見到雍正皇帝特意夸獎或者賞賜過他什么,但在郎世寧非常滿的工作日程表中不難看出,雍正對這個畫師是十分滿意的。
1735年,在宮廷里15年的郎世寧迎來的新的皇帝——乾隆。

相比于前兩位皇帝,乾隆自出生就是清朝的鼎盛時期,而他的帝位也是順理成章坐上的,沒有經(jīng)過較大的挫折。
除此之外,乾隆本人對于藝術(shù)有著極高的興趣,而郎世寧獨特又高超的畫畫能力,讓乾隆既贊嘆又驚喜。

此時的郎世寧,與其說是宮廷畫師,倒不如說是乾隆的御用畫師。
他不再像往常一樣花風(fēng)景花鳥,而是參與到了乾隆的日常生活中,為乾隆記錄下生活中的重要時刻。

甚至于乾隆打仗的時候,也要帶上郎世寧,用他的畫筆記錄下自己的英姿。
郎世寧也想過為乾隆專門畫一幅肖像畫,但在宮廷呆久了,他明白天威不可觸犯,即使乾隆愿意心平氣和地和他討論繪畫技法,這也不代表乾隆會愿意讓自己畫一副肖像畫。
他不知道的是,沒過多久這個念頭居然成真了。
傳世畫作
某一日,在乾隆面見臣子們的時候,一位大臣提出可以讓郎世寧為乾隆畫一幅畫像。

出人意料的是,乾隆并沒有龍顏大怒,而是思考片刻后,笑著點了點頭。
郎世寧終于有機會拿起畫筆,用自己的一筆一劃描繪這位帝王了。

與中國傳統(tǒng)畫家們注重寫意的風(fēng)格不同,郎世寧更在意畫作的寫實程度,在他的筆下,從身穿玄黑色冬裝,再到戴的帽子細(xì)節(jié),連乾隆面部的明暗陰影都畫了出來。
郎世寧的做法可謂大膽了,但幸運的是,看到郎世寧別有一番意趣的肖像畫后,乾隆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十分開心地讓人收下了這副《乾隆半身冬裝像》。

畫作中的乾隆,面容并非影視作品中那樣英俊瀟灑或者天庭飽滿,而是瘦瘦的臉龐,五官普通,鷹鉤鼻與八字胡格外生動顯眼。
但在與普通人無異相貌下,卻不難從眼神中看出乾隆身為皇帝的威嚴(yán)和悲憫之心。

在當(dāng)時,動筆畫出《乾隆半身冬裝像》的郎世寧不會想到,在將來,這副畫作的歷史價值會與藝術(shù)價值不分上下,成為了乾隆皇帝真實相貌的有力參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