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學費問題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從漢朝開始,對“束修”的解釋都是學費,好像孔子也在開補習班。他說,凡是在這里繳了學費的,我沒有不教。當然繳了學費要教!教育和買賣一樣,尤其當前教育完全是商業(yè)行為。有一次在大學教書下了課,和一位著名的老經濟學家在等交通車,天快下雨了,我叫計程車邀他一起坐回家。閑談起現在的學校,對教書的人這樣待遇,簡直是商業(yè)行為。這位經濟學家說我外行,他說商業(yè)行為是主顧至上,學生是主顧,我們也是主顧,學校根本沒有把我們主顧照拂好,才不是商業(yè)行為呢!我問他那又是什么?他說是官僚作風。這是講到現代的教育制度,完全西化了,的確是商業(yè)行為。以前中國的教育制度,師生之間,如父子兄弟,負一輩子的責任?,F在這個責任沒有了,知識成了貨品,與我們原來的教育制度、教育精神不同。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檢討的。 現在再來說“束修”這個詞。古代不說學費說束修,但束修又是什么呢?束就是用繩子捆攏來為一束,修同脩,就是臘肉。古代到老師那里求教,學生當然要贄敬。古代的贄從貝,貝即貝殼。我們的老祖宗漢民族,居住在中原地帶,貝類很少,物以稀為貴,所以用貝當做貨幣流通。因此在古代凡是與財物有關的字,如寶,如財,都從“貝”。有人說,古代朋友的“朋”字,就是兩串貝殼的形象,就含了“有酒有肉皆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的幽默了。 以前的人,拿了貝殼去見長輩,表示敬意,稱為贄敬,這是一種禮貌。但古人把這一節(jié)解釋為:“孔子說,凡是付了束修的,我沒有不教?!边@種說法,我始終懷疑,我認為“自行束修以上”這句話的重點要放在“自行”兩個字上。如果真的是向孔子繳一捆臘肉,何必說自行?不說自行,就說自繳也可以。我想古人的解釋有點問題,也許是我把孔子說得比較好一點。我的朋友和我說笑話,說我把孔子說得那么美,孔子不會想夢見周公,有一天我如夢見孔子,他一定會向我道謝。這真是笑話。 依我的看法,問題在自行兩個字,自行束修是自行檢點的意思,如果說束修是臘肉,孔子三千弟子,哪里吃得了這許多臘肉?!放也沒有這樣大的地方來放,還有孔子的學生中如顏回,連一個好一點的便當都沒有,哪里來的臘肉送給老師?而孔子不但教他,并且以他為最得意的學生。我認為孔子這句話的思想是說,凡是那些能反省自己,檢束自己而又肯上進向學的人,我從來沒有不教的,我一定要教他。這是我和古人看法所不同的地方,所謂自行束修,就是自行檢點約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