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K-FA隱形戰(zhàn)斗機的幾個方案

前文:蘇-75的隱身問題
部分圖片來自秘密工程論壇www.secretprojects.co.uk
從2006年開始,PAK-FA的早期概念圖流出外網(wǎng)。這些圖可以一窺俄羅斯對第五代戰(zhàn)斗機在隱身方面的獨特見解。
1.魔改蘇-47
基于S-37/蘇-47“金雕”驗證機的PAK-FA隱形戰(zhàn)斗機概念,將鴨翼加前掠主翼的布局改成常規(guī)布局,主翼和平尾沒有遵循平行原則,保留了圓柱形尾椎,機鼻和進氣道做了傾斜修形。作為四代半戰(zhàn)斗機蘇-47的魔改,它的基礎和其他新方案相比有劣勢。


蘇-47只有一個和蘇-57大小近似的腹部彈艙,可能就是給T-50的彈艙做技術(shù)驗證的,沒有側(cè)彈艙。魔改蘇-47也會面臨彈艙容量不足的問題。

2.不知名方案
采用菱形主翼和內(nèi)傾雙垂尾,主翼和平尾沒有遵循平行原則。類似蘇-47,兩個圓柱形尾椎長度不一樣。圖中的兩個模型有些小差異。

3.F-22斯基


4/5.類似F-22/J20的方案

方案4有看到腹部的模型,沒有內(nèi)置彈艙,而是在機身中線掛載一個隱形武器吊艙,還能在機腹外掛8枚彈藥,也可能是半埋掛架。使用加萊特進氣道,有邊條翼,像F-22一樣將平尾前端根部部分嵌入主翼末端根部中,有兩個圓柱形大尾椎,尾噴口沒有鋸齒。每個尾椎的截面積比T-50的小,應該是安裝輔助動力裝置(APU)或電子設備,不能安裝后視雷達。這個方案有很多CG圖(模型沒有座艙蓋細節(jié),應該不是無框座艙蓋,翼尖電子設備艙也沒這么長)。因為沒有彈艙,它可能是1號、4號和6號方案中隱身性最差的方案。







目前使用隱形武器吊艙的實機只有4.5代的F-18“先進超級大黃蜂”。

6.T-50的早期方案
俄羅斯NPO SATURN土星公司的PAK-FA概念圖,已經(jīng)很接近實際了,脊背相比實機高;邊條翼前端很窄,似乎沒有可動邊條。相比F-22、J20直到首飛才知道廬山真面目,PAK-FA似乎不太在意外形保密。


真正的PAK-FA原型機,相比概念圖擁有面積很大的可動邊條。

彈艙設想圖和實機區(qū)別較大,2種設想均沒有繭包格斗彈艙。
設想一,前部彈艙比后部彈艙小,前部彈艙寬度比實際小,后部彈艙寬度比實際大。

設想二,彈艙寬度比實際大,且彈艙相連,載彈量比實際大1/3。

6號方案相對于細節(jié)較多1號和4號方案在彈艙容量、隱身性上綜合來說是最好的,但俄羅斯的設計思路終究是把隱身性放在次要地位,個人估計它主要是用作國土防空而不是穿透性制空,有部分截擊機的功能,在大量地面系統(tǒng)的支援下作戰(zhàn)。
圖片來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