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山西羊頭山黍樣實測度量衡標準考

2021-08-25 10:35 作者:考古快遞  | 我要投稿

山西羊頭山黍樣實測度量衡標準考

選自《文物世界》2010年01期,趙曉軍

度量衡是衡量世間萬物的標準尺度,也是國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內(nèi)容。它對規(guī)范商品交換、維護社會穩(wěn)定、保證國家權(quán)力等均具有重要意義。而度量衡量值標準的確定,則是度量衡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中國古代除以人體和人造物作為度量衡標準外,還往往選擇一些自然物,文獻記載山西羊頭山所產(chǎn)的黍就是度量衡量值確立的重要標準。

一、以累黍定度量衡標準的文獻考證

粟、黍為我國北方傳統(tǒng)的農(nóng)作物。粟,《說文·部》曰:“粟,嘉榖實也。從,從米??鬃釉唬核谥疄檠岳m(xù)也?!北狈酵ǚQ粟為“谷子”,去殼后叫“小米”。黍,《說文·黍部》云:“黍,禾屬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種,故謂之黍。從禾,雨省聲??鬃釉唬菏蚩蔀榫?,禾入水也?!笔虺墒鞎r內(nèi)外稃堅硬,平滑,有光澤,為球形或橢圓形,淡黃、紅色或黑色,去殼后稱“黃米”,現(xiàn)今主要有三種類型:黍子、糜子和稷[1]。黍的歷史悠久,我國在四千多年前已有種植。它抗旱能力強,在我國主要分布于西北和華北北部的廣大地域。但因產(chǎn)量低,各地現(xiàn)已很少種植。

文獻記載古代多以粟、黍等谷物作為度量衡的標準?!痘茨献印ぬ煳挠枴份d:“秋分蔈定,蔈定而禾熟。律之數(shù)十二,故十二蔈而當一粟,十二粟而當一寸。

……其以為量,十二粟而當一分,十二分而當一銖,十二銖而當半兩。”高誘注“蔈”為禾穗粟孚甲之芒。

《說苑》也載:“度量權(quán)衡以粟生,一粟為一分,十分為一寸;千二百粟為一龠,十龠為一合,十粟重一圭,十圭重一銖,二十四銖重一兩?!庇衷弧笆驗橐欢梗篂橐汇彙?。《孫子算數(shù)》也說:“六粟為一圭,十圭為秒,十秒為撮,十撮為勺。”班固在《漢書·律歷志》中對累黍說進行了全面論述,他說:“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鐘之長。一為一分,十分為寸。……千有二百實其龠?!毁呷萸Ф偈?,重十二銖,兩之為兩。”孟康注曰:“六十四黍為圭,四圭曰撮?!睉?yīng)劭注《律歷志》“權(quán)輕重者,不失黍累”曰:“十黍為累,十累為一銖。”文獻記載各異,故《隋書·律歷志》云:“此皆起度之源,其文舛錯?!?/p>

宋代學者已用累黍?qū)嶋H考校度量衡?!段墨I通考》記載:宋仁宗時曾詔翰林學士丁度考校鐘律,丁度取鄧保信、阮逸、胡瑗等人所造鐘律考之曰:黍有圓長大小,鄧保信等人用圓黍又首尾相銜,而阮逸等又用大者,因此所考之長短不同[2]。

對于以累黍定度量衡,歷代學者爭論頗多。首先,各家對《漢書·律歷志》所載“子谷秬黍”的理解不同。孟康注曰:“子,北方,北方黑,謂黑黍也。”顏師古則說:“此說非也。子谷猶言谷子耳,秬即黑黍,無取北方為號?!盵《3]隋書·律歷志》云:“今以上黨羊頭山黍,依〈漢書·律歷志〉度之。若以大者稠累,依數(shù)滿尺,實于黃鐘之律,須撼乃容。若以中者累尺,雖復小稀,實于黃鐘之律,不動而滿。計此二事之殊,良由消息未善,其于鐵尺,終有一會。且上黨之黍,有異他鄉(xiāng),其色至烏,其形圓重,用之為量,定不徒然。正以時有水旱之差,地有肥瘠之異,取黍大小,未必得中。案許慎解,秬黍體大,本異于常。疑今之大者,正是其中,累百滿尺,即是會古?!薄端鍟访鞔_提出以上黨羊頭山黍為標準來確定尺度,且效果較為理想。清吳大瀓卻認為“黑秬黍,即今之高粱米,以河南所產(chǎn)為最準”[4]。吳說顯然有誤,將黍與高粱混為一談。

其次,對何謂“秬黍中者”,各家也認識不一。顏師古在《漢書》注中說:“中者,不大不小也?!泵髦燧d堉卻說:“古云秬黍中者,蓋謂揀選中用之黍,非謂中號、中等之黍……,且秬之為言巨細之巨也……,蓋謂頭等大好者為佳?!盵5]

其三,各家都認識到了黍粒的豐秕差別問題?!端鍟ぢ蓺v志》載:“時有水旱之差,地有肥瘠之異,取黍大小,未必得中?!薄端问贰ぢ蓺v志》也說:“歲有豐儉,地有蹺肥,就令一歲之中,一境之內(nèi),取以校驗,亦復不齊。是蓋天物之生,理難均一,古之立法,存其大概爾?!?/p>

其四,各家對累黍排列的縱累和橫累也有爭論?!段菏贰ぢ蓺v志》記載:北魏時,度量衡十分混亂,朝廷為修正樂律,便以累黍求古尺律,但各家方法不一。史載:“公孫崇永平中,更造新尺,以一黍之廣,累為寸法。尋太常卿劉芳,受詔修樂,以秬黍中者一黍之廣,既為一分。而中尉元匡,以一黍之廣,度黍二縫,以取一分。三家分競,久不能決”,直到“太和十九年高祖詔,以一黍之廣,用成分體,取一分,九十之黍,黃鐘之長,以定銅尺”。到北周武帝保定年間,又“累黍造尺,縱橫不定”[6]。明朱載堉也說:“累黍之法,名為最密,實最疏?!盵7]盡管如此,由于律與度量衡的均難以流傳記錄,所以歷代求古尺律仍多用累黍之法。朱載堉晚年還親自去栽培各種黍種來考證度量衡,他認為:“累黍者,考定律呂之準也。是故古有累黍之法,豈特為彼一時制秤尺斗斛設(shè)哉?正欲使百世之下,由夫累黍可見律耳???cè)粴q有兇豐,地有肥瘠,種有長短、大小、圓妥(橢)之不同,在人擇乎中者可也?!盵8]段玉裁也對黍、粟等谷物曾做過驗證。他在《說文解字注》中指出:以粟定分與實際不合,“粟者,禾實也。以今禾黍驗之,粟輕于黍遠甚。”

因此,歷代學者雖理解不一,但均認為累黍之法是確定度量衡標準的重要方法。

二、前人的實測研究

為了驗證累黍與度量衡量值間的關(guān)系,近年來有一些學者進行了實測。

萬國鼎用山西農(nóng)學院朱先煌教授所贈四種黍樣,實測結(jié)果如下(見表1)[9]:

丘光明選取了三種黍樣進行實測(見表2)[10]:丘光明還選取粟做試驗:100粒大粟長約15厘米,1200粒重約3.5克,與漢制相差甚遠。

邱?。簽楸WC測量的精確性,特制了一支深20、直徑0.8厘米有底的玻璃管,管容積為10毫升([0.4)2×π×20=10.05]。他選取河北所產(chǎn)赤黍,橫排100粒,可達到23厘米左右,管中可容黍960~970粒,黍重6.9~7克。由此得出結(jié)論,新莽一龠合今10毫升,一升為200毫升,一兩重合14克[11]。

前代學者的實測結(jié)果,與漢制基本接近,初步證實了文獻記載的可靠性。

三、羊頭山黍樣的實測研究

我們也對累黍之法進行了實測研究。為了保證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我們選取了今山西高平市神農(nóng)鎮(zhèn)李家莊村所產(chǎn)黍為樣品,即《隋書·律歷志》所云“上黨羊頭山黍”,對長度、容量和重量進行分別實測,結(jié)果如下(見表3):

為了解一龠所容黍數(shù)、百黍重量以及理清縱累和橫累關(guān)系,我們也做了實測,結(jié)果如下(見表4):綜合表中數(shù)據(jù)來看,1200粒中等和較小顆粒黍的重量較接近12銖,1200粒小顆粒黍的容量更接近10毫升(1龠),而100粒大顆粒黍的橫排長度則更近于新莽時1尺。100??v黍的長度明顯大于新莽1尺,說明縱累之說有誤。長度與大顆粒黍值基本吻合,而容量和重量卻與中等和較小顆粒黍接近,我們認為這應(yīng)是古今黍的品種差異所致,應(yīng)是現(xiàn)今黍種多為改良新品種,顆粒普遍比過去品種飽滿之故。因此,我們認為《漢書·律歷志》所言“子谷秬黍中者”應(yīng)是指中用的大顆粒黍。盡管各家所測數(shù)值不盡相同,但100粒黍的長度、1200粒黍的容量和重量均圍繞新莽時1尺、1龠和12銖的標準量值徘徊。因此,新莽時劉歆以黃鐘律管和累黍之法相互參校來考求度量衡,這一方法雖然因許多不確定因素而存在一定誤差,但終歸為度量衡的考定確立了一個標準,后世每當度量衡混亂之時,便多會以累黍標準來求取標準量值,其積極意義功莫大焉。

四、結(jié)語

黍為“五谷”之一,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糧食作物。中華先民們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中,逐漸選取黍,尤其強調(diào)以上黨羊頭山所產(chǎn)黍來確定度量衡的量值標準。這是先民數(shù)千年來生產(chǎn)和生活知識的結(jié)晶,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許多其他自然物體也常被作為古代度量衡的標準?!墩f文·禾部》曰:“十發(fā)為程,十程為分,十分為寸。”《易緯通卦驗》載:“十馬尾為一分?!薄秾O子算數(shù)》也載:“蠶所吐絲為忽,十忽為秒,十秒為豪,十豪為厘,十厘為分?!泵峡翟唬骸昂?,兔毫也,十豪為牦?!薄稘h書·食貨志》載:“太公為周立九府圜法,黃金方寸而重一斤。”《后漢書·禮儀》載:“水一升,冬重十三兩”??梢?,毛發(fā)類物體、黃金、水等自然物也是古代確定度量衡標準的常用材料。

以自然物作為度量衡標準的方法,在世界度量衡史上也多有發(fā)現(xiàn)?!队攘亢馐贰酚涊d歐洲也常用農(nóng)作物的種粒作為長度和重量的標準。英國重量的最小單位grain和carat在英文中本身就含有微小的意思。這種標準在歐洲的文獻中無數(shù)次地被使用著。從1936年農(nóng)作物中隨意挑選出來的英國大麥,首尾相連排列的長度,與一支15吋的呎誤差只有0.5%。而在英國古代的法規(guī)中規(guī)定,一個銀便士的重量是32粒小麥的重量,“從而麥粒就成為英國古代計量制的理論上的標準了”[12]。

以自然物或現(xiàn)象為度量衡標準的習俗,至今仍在我國一些偏遠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流傳。在計算距離時,少數(shù)民族多使用一些與人體或生產(chǎn)生活活動相關(guān)的現(xiàn)象作為標準。獨龍族有一個詞匯表示路程,稱“第蘭”,意為背著重物行路休息一次時之距離。若形容路程的遠近,則說相距若干“第蘭”。西雙版納地區(qū)的傣族以人眼可見之距離為一個單位,稱為“約”??傊贁?shù)民族對于遠距離和路程,只會用視覺的、聽覺的以及時間的概念來表示,作出大體上的估定[13]。

自然物是度量衡標準的第二來源。人們在最初的社會活動中,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除了利用人體自身標準來衡量周圍事物的大小、多少、輕重外,就是直接利用大自然中一些比較熟悉、定量化的物體和現(xiàn)象作為標準,來衡量其它物體的量,這是人類度量衡史上的一個重大進步。

附記:本文系筆者博士畢業(yè)論文的一部分。筆者于2005年10月11日至12日赴山西省高平市神龍鎮(zhèn)調(diào)查取樣,得到了神龍鎮(zhèn)梁晉高書記的熱情接待,并協(xié)助在李家莊取得黃、紅、黑三種黍樣,后又取得當?shù)乩掀贩N的黃黍樣品。在此,對當?shù)卣闹С趾蛥f(xié)助表示衷心的謝意!

(作者工作單位:河南省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

山西羊頭山黍樣實測度量衡標準考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松桃| 乌鲁木齐县| 都江堰市| 稻城县| 建瓯市| 方城县| 新沂市| 博兴县| 沾化县| 台北县| 阿荣旗| 台江县| 凉山| 东辽县| 黄梅县| 吉水县| 岳普湖县| 龙海市| 台江县| 甘洛县| 綦江县| 西城区| 德兴市| 武陟县| 大同市| 交口县| 卢氏县| 阿拉善右旗| 色达县| 通山县| 古田县| 邻水| 习水县| 宁津县| 宝兴县| 繁昌县| 龙州县| 马关县| 彩票| 泰兴市| 调兵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