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里根”號航母前沿部署 地勤人力掛載導彈 夜間起降危機四伏
8月2日,美國海軍“羅納德·里根”號航空母艦(CVN 76)正在進行日常訓練。

這是美國海軍唯一在太平洋前沿部署的航母,是第5航母打擊群的旗艦。美軍官方表示,他們將保持相當高的戰(zhàn)備水平,保衛(wèi)美國的安全,并支持印太地區(qū)聯(lián)盟的穩(wěn)定,以及盟友的海上利益。地勤人員正在將一枚AIM-120先進中距空空導彈(AMRAAM)安裝到F/A-18E“超級大黃蜂”的掛架上。身穿紅馬甲的是負責武器彈藥的地勤人員,他們在航母上承擔非常危險,且異常辛苦的工作。

如果是在地面上,這樣的裝載任務會使用特殊的裝彈車,導彈由裝彈車托舉,并安裝到掛架上。

不過,在航母的飛行甲板上,不可能有占地面積大,對操作空間有較高要求的裝彈車,因此托舉導彈的工作必須由人工進行。

四名地勤人員齊心協(xié)力將導彈舉起,并對準掛架上的掛鉤。一枚AIM-120導彈重約160千克,盡管掛載時沒有安裝彈翼會輕一點,但每個地勤的負載還是相當大的。如果不會正確的托舉姿勢,很容易受傷。

這是一架EA-18G“咆哮者”電子戰(zhàn)機,機翼下掛著AIG-88“哈姆(Harm)”高速反輻射導彈。地勤人員取下導彈上的安全銷,并高舉起來,讓飛行員看到。

在危機四伏的飛行甲板上工作,地勤人員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還要完成對身體和精神極大考驗的工作。

掛載聯(lián)合直接攻擊彈藥(JADM)對于地勤人員而言是一個更嚴峻的工作,這種彈體短粗且有弧形線條的制導炸彈,重量超過230千克,人力掛載難度非常大,地勤人員不得不抓住掛架用以借力。

準備彈射“超級大黃蜂”艦載機。身穿綠色馬甲的彈射器操作人員,已經豎起大拇指表示準備完畢,身穿黃馬甲的指揮人員作出可以彈射的動作。

另一架F/A-18F“超級大黃蜂”雙座戰(zhàn)機準備起飛。

彈射出去的“超級大黃蜂”。

彈射過程中,發(fā)動機推力開到最大。

與彈射器脫離之后,有經驗的飛行員會迅速拉升高度并轉向。

由于艦載機飛行員的每次飛行都會被詳細記錄在案,所以他們從來不敢松懈。

許多地勤人員會直接評價飛行員的技術,如果想贏得地勤人員的尊敬,沒有點真功夫肯定不行。

夜間飛行訓練中,F(xiàn)/A-18F“超級大黃蜂”與彈射器對接,準備彈射。注意起落架后方有一個連桿,這個安全連桿負責阻止戰(zhàn)機運動,只有彈射器和發(fā)動機的共同力量超過連桿設定的力量,將連桿與起落架相連的鋼銷拉斷,戰(zhàn)機才能被彈射器拉動。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安全措施。

彈射瞬間的F/A-18E戰(zhàn)機。

另一架F/A-18E準備彈射,身穿綠馬甲的維護人員將戰(zhàn)機起落架與彈射器連接,并安裝安全連桿。

彈射之前,飛行員將發(fā)動機開到最大,由于安全連桿的作用,戰(zhàn)機并不會向前運動。只有彈射器工作之后,才會拉斷安全連桿,將戰(zhàn)機彈射出去。戰(zhàn)機后方的偏流板豎立起來,可以防止灼熱的發(fā)動機尾流傷害其他戰(zhàn)機和人員。偏流板內置水管,用來給偏流板降溫。

F/A-18E彈射起飛,由于此時光線很暗,相機光圈很大、曝光時間長,所以照片上出現(xiàn)多條亮帶。

E-2D“先進鷹眼”預警機正在做起飛前的準備工作,可以看到起落架還被鐵鏈固定在甲板上。

F/A-18E降落瞬間,戰(zhàn)機尾部的著艦鉤與航母甲板碰撞,產生巨大的火花。

著艦鉤會鉤住甲板上四道阻攔索,然后讓戰(zhàn)機停在航母飛行甲板上。

這樣的夜間著艦非常危險,即便美軍航母艦載機中隊也并非所有人都具有夜間降落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