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準把握寶寶睡眠規(guī)律?
如何才能精準捕捉寶寶的睡眠信號?讓寶媽少點黑眼圈,少點哈欠?
兩種方法送上:
第一種:火眼金睛才能發(fā)現(xiàn)的——看動作
除了大家困的時候就會大打呵欠外,揉眼睛、眼睛沒神、一直啃手、用力咬東西、晃頭、抓頭發(fā)、手亂舞等等,寶寶突然在頻繁的做某一個動作時,都有可能是寶寶的睡眠信號。
什么?這些平時也會做啊,你說了不等于沒說嘛……
所以,如果想知道寶寶大概什么時候該休息了,還有更簡單的方法——
第二種:粗暴有效的——看清醒時長
新生兒:45分鐘~1小時
2~3個月:1~2小時
4~6個月:1.5~2.5小時
7個月~1歲:2.5~4小時
1歲:3~4小時(如果睡兩覺)4~6小時(如果睡一覺)
當然,方法不是唯一的,光靠其中一種斷定寶寶“你想睡了”,不實際也不準確,所以通常情況下,需要根據(jù)寶寶的清醒時長,再結(jié)合自家娃的狀況來綜合判斷。
其實,這要是哄著哄著發(fā)現(xiàn)困了,那好歹也勝利在即。就怕寶寶越奶越精神,越拍越來勁。
有的人可能抱著佛系哄睡的心態(tài),覺得既然醒了,我們就來玩,玩累了自個兒就睡了。但這事放在我們身上是沒錯,但孩子嘛,其實是相反的。
如果寶寶玩得特別累,他們的敏感度反而會更高,哄睡的難度會直線飆升。即便真的累到極致突然睡著,這也不是良性的入眠方式啊。
我們嘛,沒必要為難寶寶為難自己,就算陪寶寶玩得很開心,也適可而止吧。
但不多活動來“放電”,寶寶的睡眠不是更不好嗎?
?
放電可以,但運動最好放在白天
其實,寶寶的運動量最好還是放在白天。尤其是冬天陽光比較溫和,你可以找個好天氣陪他外出走走。
有節(jié)律的陽光照射,對褪黑素的分泌也會有調(diào)節(jié)作用。
歐洲睡眠研究協(xié)會曾經(jīng)做過一項為期3天,針對56位6、9、12 周嬰兒的研究。該研究指出,晚上睡得好的孩子,通常是在白天接受了更多的日光照射。
一般來說,早上9-10點是比較適合活動的時候,但要記得做好防護,戴頂小帽子,不要讓他直射陽光哦。
白天“放電”了,夜間的互動還是盡量靜一點好,畢竟還要做好睡覺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