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列寧全集課(5)
詭辯論和辯證法的區(qū)別在于,前者將事物發(fā)展中某個時期不是主要的方面提到首位,從而掩蓋事物此時真正的主要方面。比如在俄國革命浪潮已經到來,社會劇烈動蕩之時,還在那兒強調一般性的日常群眾教育任務,而不是積極響應這種全國浪潮,組織反沙皇的武裝起義,這就是詭辯論和倒退。在列寧看來,可以讓新的踴躍力量補充進來從事日?;顒?,而老布爾什維克開展新的任務——組織政治罷工或起義,這樣革命隊伍得以擴大、延續(xù)。
馬克思主義在土地問題上的基本觀點在于:不僅僅要實現(xiàn)土地國有化,而且要消滅建立在土地上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包括能產生資本主義萌芽的小生產方式)。土地國有化只是地租收歸國有,但并未消滅地租。此外,土地平分是小資產階級性質的口號,屬于民主革命的口號,不屬于社會主義性質。在不加約束的自由發(fā)展下會走向資本主義農業(yè)生產方式。列寧強調,要將俄國農民改造成覺悟的農民(從斗富農、斗地主的土地革命進入集體化、公有化的社會主義革命),而不是停留在小生產階段的小農。農民在農村的委員會里受到的政治教育比他獲得眼前的經濟利益要重要得多。不能只讓城市進入社會主義工業(yè)大生產,而農村卻還是小生產,這在列寧看來會擴大俄國城鄉(xiāng)差別。
資產階級妄圖在革命大潮中掌握領導權,它希望領導工人階級去威脅沙皇專制政府,逼迫對方在政治上做出妥協(xié)。一旦資產階級完成與沙皇的討價還價,獲得了自己的政治經濟地位,就會反過頭來利用沙皇政府的暴力國家機器鎮(zhèn)壓無產階級??傊?,如果是資產階級領導民主革命,會走上妥協(xié)的道路。要么是沙皇讓步,實行君主立憲制;要么是資產階級讓步,成立沙皇主導的咨議性議會。而只有工農的革命民主專政才是徹底的民主革命結果。列寧批評孟什維克的尾巴主義,把工農大眾的解放事業(yè)依附在資產階級身后,惟其馬首是瞻,這是把革命上升路線的歷史機遇給浪費掉了。在哲學上是機械論歷史觀(即認為:既然民主革命在政治經濟學意義上是資產階級革命,那就“理應”由資產階級來領導),降低了作為唯物史觀的能動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