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背后自然的有群體
個人不僅是個人,也自然的是一個群體的代表,這是常人思考的習慣。
我們帶著個人的特性比如健談,如果去了鎮(zhèn)上,人家會問你們村的人都健談嘛;
去了另一個市,人家會問你們福州人都健談嘛;
去了外省,人家會問你們福建人都健談嘛;
去了其他亞洲國家,人家會問你們中國人都健談嘛;
去了不同人種地區(qū),人家會問你們黃種人都健談嘛?
出門在外,有時要自覺擔負起承載形象的責任。
一、賽制時間調整的故事
收到一份ppt匯報比賽的策劃書,里面的時間安排是全天進行,抽簽決定出場順序。因為當天上午有點事,所以向主辦方申請在下午匯報。
我的理解里這應該是很簡單的事情,在可選擇的時間段里提前取出來一個不能被抽簽即可。或者多抽幾次,如果是上午的放回,重新抽取。
主辦方就是不同意,說會影響公平性。
我說那如果抽到上午無法參加就只能退賽了。
主辦方說這么個情況就不應該報名,占用了名額。
我說我們這邊都沒有預選,一共就幾人參賽,搞不懂擠占誰的名額。
主辦方說擠占了其他學院的名額。
總而言之,給我的感覺是——變通性太弱。如果為了15min的匯報要空出一天的時間,難道這不是一種影響公平性嗎?
后來上天眷顧,抽到最后一個匯報。
二、培訓時間調整的故事
上面的故事發(fā)生在別人學院,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自己。
按計劃請外院老師在會議室開培訓會,提前借好的場地被占了,問起來對方說也借了會議室。
有理由猜測,會議室的管理人員僅僅扮演一個登記備案的角色,連是否場地出現(xiàn)了時間沖突也毫不關心,缺少負責任的意識或者就沒有這個制度約束。有待提高!
后面換到新的多媒體教室,連接投影儀的電腦設備古早陳舊,還是win7系統(tǒng),連U盤的識別甚至都需要反復插拔和刷新,打開ppt又是慢慢吞吞,反復折騰。
經(jīng)歷這么兩件事情,外院老師忍不住吐槽:你們院科研搞得這么好,但是設備和管理上還有待加強啊。

原發(fā)布時間:2023-06-01 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