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域舞步:七域(haft kishvar)一詞之考據(jù)
妮露的元素戰(zhàn)技叫“七域舞步”。起初,我以為七域即指提瓦特七國。有一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七域舞步”的英譯是Dance of Haftkarsvar,腦中不禁噼咔一響,浮現(xiàn)出波斯文學(xué)史課上的久遠(yuǎn)回憶。
?

Haft Karsvar對應(yīng)波斯語中的??? ????(haft kishvar),haft指數(shù)字七,kishvar指地區(qū)、國度。在菲爾多西的《列王紀(jì)》、內(nèi)扎米的《七美圖》等多部伊朗史詩和長篇敘事詩中,都出現(xiàn)了haft kishvar這一提法,一般譯為“七國”、“七境域”。在傳統(tǒng)伊朗地理觀念中,全世界由以伊朗為中心的七個區(qū)域構(gòu)成,這種觀念可稱作“大地七境域說”。
?
1.???? 前伊斯蘭時代( 約公元6世紀(jì)之前)的“大地七境域”
大地七境域說可上溯至伊朗最古老的文獻(xiàn)《阿維斯塔》。
精研伊朗神話的權(quán)威專家梅赫爾達(dá)德·巴哈爾(?????? ????)在其《伊朗神話研究》(???? ?????? ?? ?????? ?????)一書中,就《阿維斯塔》《本達(dá)赫什》《巴列維語傳說》(????? ?????)等古代文獻(xiàn)所載有關(guān)“大地七境域”的內(nèi)容作出如下歸納:
?
第七個千年開始之時,在阿赫里曼對大地和天空的襲擊之后,一個名叫蒂什塔爾(??????)的神,用云之杯從最初被創(chuàng)造的原水中盛了水,他給天空帶來了水之風(fēng),并降雨在大地上。隨著這場大雨,大地變得濕潤并松散成七塊。每一塊被稱為一個國度(?????),在巴列維語中叫作區(qū)域(????)。面積相當(dāng)于其他六塊總和的一塊在中央,其他六塊位于它的周圍。自然,這些變化都發(fā)生在適合[生物]生存的大地上半球。
(注:伊朗古代神話認(rèn)為大地的下半球浸在水中。)
中央的那塊是Khūnīras,在波斯語中還有Khunīras和Khunīra的寫法。在東方的那個區(qū)域是Arza,西方的是Sava。位于南方的兩塊是Firadadafsh和Vīdadafsh,位于北方的兩塊被稱為Vurūjarishn和Vurūbarishn。
?
上述伊朗最初的大地七境域觀如下圖所示:
?

?
2.???? 伊斯蘭時代早期的“大地七境域”
伊斯蘭時代早期,伊朗人將對世界地理狀況的實(shí)際認(rèn)知與傳統(tǒng)的“大地七境域說”結(jié)合起來。比魯尼(???????? ??????)在《占星學(xué)入門解答》(???????????????????????????????????)一書中寫道:“波斯人把世界各國(?????-??)分為七個區(qū)域”,并以圖示作具體說明:
?

?
放在當(dāng)今的世界地圖上如下圖所示:
?

中間的區(qū)域是伊朗(īrānshahr),周圍的六個區(qū)域分別是:
秦與馬秦(Chīn va Māchīn,秦通常指中亞地區(qū)和中國西北部地區(qū),馬秦通常指中國東南部地區(qū))
印度人之地(Hinduvān)
阿拉伯與阿比西尼亞人之地(?Arab va ?abashān)
密希兒與苫國(Mi?r va Shām,即埃及與敘利亞)
撒吉剌與魯姆(?iqlāb va Rūm)
突厥與雅朱者(Turk va Ya?juj)
?
在伊朗文化傳統(tǒng)中,“大地七境域”即可指代“全世界”。在《庫什王紀(jì)》(???????)中,有“諸王之王”徽號的帝王,如佐哈克和法里東,有時也被稱作“大地上七個國度之王”。
妮露的大招“七域舞步”(Dance of Haftkarsvar),還有角色演示音樂“七域的渠華”(Lotus of Haftkarsvar),都用到了“七域”這一概念,正好對應(yīng)提瓦特七國。須彌位于央陸,在地理位置和文化元素上都和古代伊朗有所關(guān)聯(lián)。無論Haftkarsvar這一譯名是策劃的深謀遠(yuǎn)慮,還是譯者的靈光一閃,都讓略通波斯語的我感到驚喜。
?
參考資料:
1.???? 劉英軍:《文學(xué)對民族記憶的重構(gòu)——伊朗史詩〈庫什王紀(jì)〉研究》,上海:中西書局,2021年,第202-206頁,第315頁。
2.???? Encyclopedia?Iranica:https://www.iranicaonline.org/articles/haft-kesvar
?
若涯
2023-7-12